1) St Petersburg
圣彼得堡
2) St. Petersburg
圣·彼得堡
3) Treaty of St. Petersburg (A New Treaty of Yili)
《圣·彼得堡条约》
4) St Petersburg Paradox
圣彼得堡悖论
1.
This article aims at trying to use computer simulation methods to find answer to the St Petersburg Paradox through Excel and Crystal Ball software.
本文通过使用计算机模拟方法,采用微软 Excel 及其加载宏 Crystal Ball 软件,对经济学中的圣彼得堡悖论进行了三种方式的模拟,并对此悖论的现有理论给予了技术上的支持,得出了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在期望值为∞的游戏与(期望值)30元的收益之间将会选择30元的合理性。
5) Church of St Peter
圣彼得教堂
1.
Introduction of Nordic Architect Sigurd Lewenrenz——A Case Study of Church of St Peter;
北欧建筑师希古德·莱维伦茨述评——以圣彼得教堂设计为例
补充资料:圣彼得堡
圣彼得堡 Saint Petersburg 俄罗斯第二大城市,列宁格勒州首府。曾称列宁格勒。作为沙俄帝都达2个世纪,是工业、文化中心和港口城市。位于波罗的海芬兰湾东岸、跨涅瓦河口。市区面积570平方千米,人口约487万。
自然概况 城市建在涅瓦河河口两岸及三角洲的近百个岛屿上,其中较大的42个,由400多座桥梁相连接,有北方威尼斯之称。地势低平,海拔1.5~3米,经常受河水泛滥的影响,其中1824年和1924年两次洪水使城市损失很大。现已筑起永久性河堤。属温和的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为4.6℃。冬季寒冷,1月平均气温-8℃,积雪期130天;夏季凉爽,7月平均气温17.7℃。年降水量585毫米,初夏有白夜景象。 建制沿革 1703年彼得大帝在此建城堡,为通海门户。1712年俄国首都从莫斯科迁此,并建造船、火药、制币、纺织等工厂,与西欧开展贸易。18世纪中叶人口达10万。18世纪末又兴建金属加工和冶炼铸造等工业部门,与内地的联系迅速发展,先后开凿多条运河。19世纪上半叶又开始修建通向内地的多条放射状铁路,兴建造船、机械、化工、纺织和造纸等现代工业部门。1913年人口240万,超过当时的莫斯科。1914年改名为彼得格勒。1917年在此发生十月革命,成为俄罗斯苏维埃共和国首都,1918年首都迁回莫斯科。1924年改名为列宁格勒。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受德军872天的围攻,终于赶走来犯者。1991年苏联解体后,复名圣彼得堡。 经济 圣彼得堡是全俄第二大工业中心,从业人口中一半以上从事工业和建筑业。机械工业最重要,占工业产值40%,工人的一半及固定资产的60%。电站设备、船舰、机床和精密仪器是重要产品,电站设备除满足国内需求外,还大量出口。化学工业也很发达,还是全国最大的印刷业中心。 圣彼得堡是全俄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有12条铁路呈辐射状通向莫斯科等国内大城市,并与波兰、芬兰的铁路相通。是俄罗斯对外联系的门户和最大海港。主要港区位于城市西南部,有50多个泊位,可停靠吃水11米左右的海轮。年货物吞吐量1000万吨,与北欧、西欧有定期航班相通。港口冬季结冰 ,需要破冰船 。也是全俄最大河港之一 ,是波罗的海-白海运河和波罗的海-伏尔加运河的起点,轮船可通白海、伏尔加河、里海、黑海和亚速海,又是涅瓦河的入海口,河运发达。也是重要航空港,有60多条航线通国内外城市。公路交通也很发达,11条公路汇聚于此。 文化 圣彼得堡科学文化发达。1725年建立俄国科学院,科学家罗蒙诺索夫、波波夫、门捷列夫和文学家普希金、果戈理等都在这里工作和生活过。现有300多个科研机构和国家科学院的30多个研究所;有40多所高等院校,60所中等专业学校。并有47座博物馆,其中俄罗斯博物馆建于1895年。还有科学院图书馆、国立大众图书馆和艾尔米塔什冬宫画廊。 功能分区 城市以冬宫为中心,呈不规则的放射状格局。市区被大小涅瓦河等分为莫斯科区、瓦西里耶大岛区、彼得格勒区和维堡区4部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城市主要向西南方向及沿海一带发展,新建了恩格斯、莫斯科和绍米洛夫等大街,以及海滨公园和沿海大街。全市分为15个行政区。 |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