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公共开放空间
1)  Public open space
公共开放空间
1.
There is no criterion about public open space in China.
针对国内公共开放空间研究领域内评价标准的缺失,立足深圳特区的实际情况,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和规划案例,提出了人均公共开放空间和步行可达范围覆盖率两项基准指标,并进一步探讨了趋势性分析。
2.
It illustrates causes and significance of public open space of commercial architecture,introduces designing idea of open space and points out that it can improve whole effectivity of environmental system and accelerate social activity and social communication.
阐述了商业建筑公共开放空间的原因及意义 ,介绍了开放空间的设计理念 ,指出它能够提高环境系统的整体效益 ,也促进了社会活动和社会交往。
3.
The paper discusses that the university outdoors public open space is the accelerate impact to undergraduate,and look after the design method of fitting university outdoors public open space.
本文从"环境育人"的角度,探讨高等学校户外公共开放空间对大学生成长的促进作用,寻求适合高校户外公共开放空间的设计方法。
2)  public open spaces
公共开放空间
1.
In this paper, three typical cases of public open spaces from Shanghai in recent years,is proceed to conduct in-depth analy sis.
本文从上海近些年来较为典型的三个公共开放空间案例着手,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
3)  open public space
开放性公共空间
1.
Measurement and research of winter thermal environment for open public space——taking teaching office park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开放性公共空间冬季热环境实测研究——以西南科技大学教学办公区为例
4)  changing attitudes towards use of public open space
公共开放空间设计趋势
5)  urban public open space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
1.
Fault tree analysis model of the urban public open space level;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品质的故障树分析模型
2.
By survey and analysis of Three Gorges Plaza in the center of Shapingba, this paper discussed about how to constructing the place spirit of urban public open space and gave some reference advice for the design of urban public open space.
通过对重庆市沙坪坝区中心地段的三峡广场步行街的调研分析,对如何营造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场所精神作一番探讨,希望对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设计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6)  urban open space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
1.
Microclimate and comfortable degree of Shanghai urban open spaces in summer;
上海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夏季小气候及舒适度
补充资料:"门户开放"政策
      19世纪末美国国务卿J.M.海提出的侵略中国的政策。在中日甲午战争后出现的瓜分中国狂潮中,西方列强竞相在中国租借土地,划分势力范围。海(1838~1905)于1899年 9月照会英、德、俄、日、意、法各国,提出对中国实行"门户开放"政策,即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租借地和既得利益,各国所属口岸和铁路对一切船只货物通用现行中国约定关税率,并按同一标准收取路费。1900年7月3日海再次照会各国,主张保持中国领土和行政的完整,维护各国在中国各地平等公正贸易的原则。这是把最初的开放"势力范围"和租借地的政策应用到整个中国,形成"门户开放"政策。
  
  "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标志着美国一改追随英国侵略中国的作法,提出独立的对华政策。这是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规定的"利益均沾"原则,在帝国主义时代的新发展。美国企图通过它迅速增长的经济力量,进行畅通无阻的渗透和扩张,绕过其他国家的军事优势,最终达到独占中国的目的。英、德、俄、日、意、法 6国出于不同考虑,程度不同地接受了"门户开放"政策。其中英国是切望借助美国阻止其他国家的竞争,日本企图独占中国,只有俄国一度持迟疑态度。帝国主义各国接受"门户开放"政策,不仅是由于义和团运动阻遏了它们的瓜分活动,还由于它们谁都无力独吞中国,因而宁愿维持现状徐图扩张。这反映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呈现势均力敌的局面。"门户开放"政策以确认对中国的不平等条约为前提,表面上提倡"机会均等",实际上是一项十足的帝国主义政策。所谓保持中国领土和行政的完整,实质上是保持一个完整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以适应美国扩张的需要。日俄战争冲击了"门户开放"政策。1915年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更破坏了门户开放政策。1922年的华盛顿会议上,"门户开放"原则得到列强正式承认,并作为列强对华侵略的政策原则被载入《九国公约》。中国革命的胜利,使"门户开放"政策随着旧中国的覆灭而结束。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