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Direct Distance Measurement Loran
直接测距罗兰
2) direct blue
直接靛兰
3) Loran receiver
罗兰接收机
4) direct sequence spread spectrum ranging
直接序列扩频测距
1.
The principle of direct sequence spread spectrum ranging is introduced and the echo model of near field ranging is discussed.
论述了直接序列扩频测距的原理,研究了近距离测距的回波模型。
5) Vertical Distance Measuring
垂直测距
6) direct fast blue
直接耐晒兰
1.
Being a model reaction,the photocatalytic decolorization of direct fast blue(DFB)in CeO_2/TiO_2 powder suspension was investigated.
以紫外灯为光源 ,直接耐晒兰 (DFB)的脱色为模型反应 ,研究了CeO2 /TiO2 的光催化活性。
补充资料:罗兰,R.
法国作家。旧译罗曼·罗兰。1866年 1月29日生于巴黎附近的克拉姆西镇。1889年从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历史系毕业后入罗马法国考古学院做研究生,两年后回国做中学教师,同时开始写作剧本。1894年完成了题为《意大利歌剧之起源》的论文,被授予博士学位。1903年发表《贝多芬传》,蜚声法国文坛。同年发表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多夫》第一卷,1912年10卷出齐,获1915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1919年罗兰发表《精神独立宣言》宣言,号召各国知识界联合起来反对侵略战争,这标志着他已经从象牙之塔走上十字街头,投身到了社会斗争之中。这个时期他的代表作有政论集《搏斗十五年》、长篇小说《母与子》等。卒于1944年12月30日。
罗兰毕生的创作事业以写剧本开始,也以写剧本告终。他一生总共写过20多部剧本,现存12部。其中,上过舞台的不到一半。罗兰将这12部剧本分为3组,《大革命剧》、《信仰的悲剧集》和反战剧。《大革命剧》包括8部剧本:《群狼》(1898)、《理性的胜利》(1899)、《丹东》(1900)、《七月十四》(1902)、《爱情与死亡的较量》(1925)、《百花盛开的复活节》(1926)、《狮子座流星》(1928)和《罗伯斯庇尔》(1938)。这是罗兰戏剧遗产中最重要的部分。罗兰在《革命剧·序言》中,说明他创作《大革命剧》有两个思想根据,一曰历史传统,二曰时代要求。一方面,他始终认为18世纪末年的法国大革命中有一些值得永久奉行的精神原则;另一方面,用大革命的精神鞭策20世纪的法国人,使大家精神振作起来,为"法兰西民族复兴"而努力。这些剧本全部取材于18世纪末年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
剧本《群狼》用1793年法国革命远征军中发生的陷害一名无罪军官的冤案,影射19世纪末年震动法国全国几乎引起内战的诬告犹太族军官德雷福斯里通外国的冤案。作者反对为了达到政治目的而不讲信义、制造假案冤案、草菅人命。他认为必须实事求是,坚持真理,才真正符合人民的利益和革命的利益。在8部革命剧中,《群狼》的思想性与现实意义最为深刻。《七月十四》中的主人公是1789年7月14日起来造反、 攻占象征封建暴政的巴士底政治犯监狱的巴黎平民百姓。
《罗伯斯庇尔》表现激进派的革命家罗伯斯庇尔在政敌们的打击之下身受重伤,即将被送上断头台。这时,他觉悟到自己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脱离劳苦大众。
《爱情与死亡的较量》也是有特色的作品。它描写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的恐怖时期,一位著名的化学家被他的一个老朋友出卖,诬告他发表反革命言论,于是成了断头台上的冤死者。这部剧本结构紧凑,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明,是罗兰剧本中戏剧性比较强的优秀之作。
《信仰的悲剧集》1913年出版于巴黎,包括写作于1893~1898年间的3部剧本:《圣路易》、《艾尔特》和《理性的胜利》。《圣路易》是宗教剧,宣扬基督教信仰的激情,内容是法国国王路易九世(1226~1270)在率领十字军东征的途中,积劳成疾身亡。《艾尔特》取材于17世纪荷兰的历史,描写一个十五六岁的王子密谋和人民大众的力量结合起来,打倒谋杀老王篡夺王位的敌人,终于因为王子太信任他的恋人,密谋泄露,事败垂成。《理性的胜利》取材于18世纪末年法国革命史料,后来被作者自己改列入革命剧。这样,信仰的悲剧只剩下两部剧本。
反战剧包括1903年发表的《总有一天》和1919年发表的《里吕里》。《总有一天》写1902年英帝国主义武装争夺荷兰在南非殖民地的故事。剧本作者反对一切战争,同情被英国人打败的老牌殖民主义者荷兰。《里吕里》是寓意剧,用漫画式的人物形象表达各种抽象概念。里吕里是一个女性人物,她的任务是妖言惑众,把人们都搞得头昏脑胀,争先恐后地投身于战争。
罗兰是"人民戏剧"运动的积极参加者。法国革命纪元2年风月20日(即公元1794年3月10日),公安委员会议决,巴黎的法兰西剧院每月必须为人民群众演出若干场,剧院门口要饰"人民剧院"几个大字,巴黎各剧院的演员们必须轮流为人民剧院义务演出。不久,雅各宾政党垮台了,公安委员会的一切政令成了废纸,人民剧院没有成为事实。
19世纪末,巴黎一批青年作家创办了一个战斗性的刊物《戏剧评论》,企图发起一个戏剧革新运动,具体计划之一是秉承革命先辈的遗志,在巴黎成立人民剧院。罗兰是经常在《戏剧评论》上发表文章的青年作家之一,他是人民剧院计划的热烈支持者。他的革命剧中的至少一部分,就是为了给人民剧院排演而写的。可是这个计划后来也成了泡影。罗兰在他的论著《人民戏剧》中提到人民剧院的计划之所以流产,除了缺乏经费这个重要原因之外,还因为当时法国官方企图插手人民剧院的筹备工作,引起以《戏剧评论》为中心的青年作家的反对。
从人民戏剧运动失败的经验中,罗兰总结出一个教训:"要办人民剧院,必须先有人民。"意思说,必须先提高人民的政治觉悟。
罗兰毕生的创作事业以写剧本开始,也以写剧本告终。他一生总共写过20多部剧本,现存12部。其中,上过舞台的不到一半。罗兰将这12部剧本分为3组,《大革命剧》、《信仰的悲剧集》和反战剧。《大革命剧》包括8部剧本:《群狼》(1898)、《理性的胜利》(1899)、《丹东》(1900)、《七月十四》(1902)、《爱情与死亡的较量》(1925)、《百花盛开的复活节》(1926)、《狮子座流星》(1928)和《罗伯斯庇尔》(1938)。这是罗兰戏剧遗产中最重要的部分。罗兰在《革命剧·序言》中,说明他创作《大革命剧》有两个思想根据,一曰历史传统,二曰时代要求。一方面,他始终认为18世纪末年的法国大革命中有一些值得永久奉行的精神原则;另一方面,用大革命的精神鞭策20世纪的法国人,使大家精神振作起来,为"法兰西民族复兴"而努力。这些剧本全部取材于18世纪末年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
剧本《群狼》用1793年法国革命远征军中发生的陷害一名无罪军官的冤案,影射19世纪末年震动法国全国几乎引起内战的诬告犹太族军官德雷福斯里通外国的冤案。作者反对为了达到政治目的而不讲信义、制造假案冤案、草菅人命。他认为必须实事求是,坚持真理,才真正符合人民的利益和革命的利益。在8部革命剧中,《群狼》的思想性与现实意义最为深刻。《七月十四》中的主人公是1789年7月14日起来造反、 攻占象征封建暴政的巴士底政治犯监狱的巴黎平民百姓。
《罗伯斯庇尔》表现激进派的革命家罗伯斯庇尔在政敌们的打击之下身受重伤,即将被送上断头台。这时,他觉悟到自己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脱离劳苦大众。
《爱情与死亡的较量》也是有特色的作品。它描写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的恐怖时期,一位著名的化学家被他的一个老朋友出卖,诬告他发表反革命言论,于是成了断头台上的冤死者。这部剧本结构紧凑,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明,是罗兰剧本中戏剧性比较强的优秀之作。
《信仰的悲剧集》1913年出版于巴黎,包括写作于1893~1898年间的3部剧本:《圣路易》、《艾尔特》和《理性的胜利》。《圣路易》是宗教剧,宣扬基督教信仰的激情,内容是法国国王路易九世(1226~1270)在率领十字军东征的途中,积劳成疾身亡。《艾尔特》取材于17世纪荷兰的历史,描写一个十五六岁的王子密谋和人民大众的力量结合起来,打倒谋杀老王篡夺王位的敌人,终于因为王子太信任他的恋人,密谋泄露,事败垂成。《理性的胜利》取材于18世纪末年法国革命史料,后来被作者自己改列入革命剧。这样,信仰的悲剧只剩下两部剧本。
反战剧包括1903年发表的《总有一天》和1919年发表的《里吕里》。《总有一天》写1902年英帝国主义武装争夺荷兰在南非殖民地的故事。剧本作者反对一切战争,同情被英国人打败的老牌殖民主义者荷兰。《里吕里》是寓意剧,用漫画式的人物形象表达各种抽象概念。里吕里是一个女性人物,她的任务是妖言惑众,把人们都搞得头昏脑胀,争先恐后地投身于战争。
罗兰是"人民戏剧"运动的积极参加者。法国革命纪元2年风月20日(即公元1794年3月10日),公安委员会议决,巴黎的法兰西剧院每月必须为人民群众演出若干场,剧院门口要饰"人民剧院"几个大字,巴黎各剧院的演员们必须轮流为人民剧院义务演出。不久,雅各宾政党垮台了,公安委员会的一切政令成了废纸,人民剧院没有成为事实。
19世纪末,巴黎一批青年作家创办了一个战斗性的刊物《戏剧评论》,企图发起一个戏剧革新运动,具体计划之一是秉承革命先辈的遗志,在巴黎成立人民剧院。罗兰是经常在《戏剧评论》上发表文章的青年作家之一,他是人民剧院计划的热烈支持者。他的革命剧中的至少一部分,就是为了给人民剧院排演而写的。可是这个计划后来也成了泡影。罗兰在他的论著《人民戏剧》中提到人民剧院的计划之所以流产,除了缺乏经费这个重要原因之外,还因为当时法国官方企图插手人民剧院的筹备工作,引起以《戏剧评论》为中心的青年作家的反对。
从人民戏剧运动失败的经验中,罗兰总结出一个教训:"要办人民剧院,必须先有人民。"意思说,必须先提高人民的政治觉悟。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