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satellite attitude
卫星姿态
1.
Effect of satellite attitude control accuracy on TDI CCD cameras;
卫星姿态精度对TDICCD相机的影响
2.
Fuzzy control and physics simulation for satellite attitude;
卫星姿态的模糊控制研究与物理仿真
3.
With the earth oblateness taken into account,simulations are used todetermine the effect of the earth oblateness on the geocentric vector,and a compensation process based on satellite attitudes is proposed.
在考虑地球扁率的前提下,研究了地球扁率对地心矢量测量的影响,给出了基于卫星姿态的地心矢量的补偿方法。
2) satellite attitude control
卫星姿态控制
1.
Robust fault-tolerant H-infinity control based on LMI approach and application in satellite attitude control system;
基于LMI的鲁棒容错控制及其在卫星姿态控制中的应用
2.
IMM/EA-based on-orbit reconfigurable fault-tolerant control for satellite attitude control system;
基于IMM/EA的卫星姿态控制系统重构容错控制
3.
The fault simulation of satellite attitude control system is crucial for research and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on optimizing configuration, fault diagnosis, reconstruction of control system.
进行卫星姿态控制系统故障模拟,对控制系统优化配置、故障诊断、系统重构技术研究与实验验证具有重要作用。
6) small satellite attitude capture
小卫星姿态捕获
1.
Predictive control approach of small satellite attitude capture under reaction wheels;
最后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法能在反作用轮速率饱和限制条件下较快地实现小卫星姿态捕获,且具有良好的鲁棒性。
补充资料:反卫星卫星
能对敌方有威胁的卫星实施摧毁或使其失效的人造地球卫星。 亦称拦截卫星。 它和空间观测网、地面发射-监控系统组成反卫星武器系统。
从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来,通信、侦察、导航、海洋监视、导弹预警等军用卫星充斥空间,外层空间已在军事上具有战略地位。因此,研制反卫星卫星已成为一项重要战略措施。反卫星作战过程大致如下:由空间观测网对敌方各种卫星进行不间断的观测,编存目标参数,判定其性质(军用或民用的),在适当时机将反卫星卫星发射到预定轨道上,不断监视目标卫星的运行情况;必要时由反卫星卫星上的自动控制系统发出指令,起动变轨发动机,进行变轨机动去接近目标卫星并将其摧毁。最后,由地面发射 -监控系统判断其效果。反卫星卫星的攻击方法有:
①椭圆轨道法。将反卫星卫星发射到一条椭圆轨道上,远地点接近目标的轨道高度,多用于拦截高轨道的卫星;②圆轨道法。反卫星卫星的圆轨道与目标卫星的轨道共面,这样可以较容易地进行变轨机动去接近目标卫星,并可节省推进剂;③急升轨道法。将反卫星卫星发射到一条低轨道上,并在一圈内进行变轨机动,快速拦截目标卫星使其来不及采取防御措施,但需要消耗较多的推进剂。
在一般情况下,对较高轨道的目标卫星使用前两种攻击方法,但反卫星卫星要运行数圈才能完成拦截任务。对轨道高度为500公里以下的目标卫星,通常采用后一种攻击方法。
70年代以来,国外对反卫星卫星已做过多次试验,其中一种试验装置的总重量约3000千克(含变轨机动用的推进剂约500千克),用两级液体火箭发射入轨,具有改变轨道面倾角5°~10°的能力,使用非核战斗部或无控火箭,能拦截运行高度为150~1500公里的卫星。80年代初反卫星武器系统仍处于试验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反卫星卫星将具有拦截多个目标的能力,并使用激光武器或高能粒子束武器摧毁目标卫星。
从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来,通信、侦察、导航、海洋监视、导弹预警等军用卫星充斥空间,外层空间已在军事上具有战略地位。因此,研制反卫星卫星已成为一项重要战略措施。反卫星作战过程大致如下:由空间观测网对敌方各种卫星进行不间断的观测,编存目标参数,判定其性质(军用或民用的),在适当时机将反卫星卫星发射到预定轨道上,不断监视目标卫星的运行情况;必要时由反卫星卫星上的自动控制系统发出指令,起动变轨发动机,进行变轨机动去接近目标卫星并将其摧毁。最后,由地面发射 -监控系统判断其效果。反卫星卫星的攻击方法有:
①椭圆轨道法。将反卫星卫星发射到一条椭圆轨道上,远地点接近目标的轨道高度,多用于拦截高轨道的卫星;②圆轨道法。反卫星卫星的圆轨道与目标卫星的轨道共面,这样可以较容易地进行变轨机动去接近目标卫星,并可节省推进剂;③急升轨道法。将反卫星卫星发射到一条低轨道上,并在一圈内进行变轨机动,快速拦截目标卫星使其来不及采取防御措施,但需要消耗较多的推进剂。
在一般情况下,对较高轨道的目标卫星使用前两种攻击方法,但反卫星卫星要运行数圈才能完成拦截任务。对轨道高度为500公里以下的目标卫星,通常采用后一种攻击方法。
70年代以来,国外对反卫星卫星已做过多次试验,其中一种试验装置的总重量约3000千克(含变轨机动用的推进剂约500千克),用两级液体火箭发射入轨,具有改变轨道面倾角5°~10°的能力,使用非核战斗部或无控火箭,能拦截运行高度为150~1500公里的卫星。80年代初反卫星武器系统仍处于试验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反卫星卫星将具有拦截多个目标的能力,并使用激光武器或高能粒子束武器摧毁目标卫星。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