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ylindrical polar coordinates interpolation
极坐标插补
1.
The application of cylindrical polar coordinates interpolation is the key technique for machining three plane shafts in CNC turning center based on FANUC system.
介绍了极坐标插补、车削中心常用的M指令和三面轴的车削,通过极坐标插补实现了在FANUC系统车削中心加工三面轴的程序编制。
2) polar-format interpolation
极坐标插值
3) polar formation algorithm (PFA)
极坐标插值算法
4) LOSPI
视线方向的极坐标插值
1.
By processing dechirped raw data,the algorithm uses the squint mode coordinate and line-of-sight polar interpolation(LOSPI) to make full use of the data in space demain.
该PFA算法采用斜视坐标旋转及沿视线方向的极坐标插值LOSPI,更好地利用空间域数据,适用于正侧视和斜视模式成像。
6) Polar coordinates
极坐标
1.
The application of polar coordinates in the transition curve;
极坐标在缓和曲线中的应用
2.
Path Planning Based on the Polar Coordinates,Grids,and Fuzzy Controller;
基于极坐标、栅格和模糊方法的路径规划
3.
Calculation method of the skew bridge in the polar coordinates;
斜交桥极坐标系下的计算方法
补充资料:极坐标
在 平面内取一个定点O, 叫极点,引一条射线Ox,叫做极轴,再选定一个长度单位和角度的正方向(通常取逆时针方向)。对于平面内任何一点M,用ρ表示线段OM的长度,θ表示从Ox到OM的角度,ρ叫做点M的极径,θ叫做点M的极角,有序数对 (ρ,θ)就叫点M的极坐标,这样建立的坐标系叫做极坐标系。
第一个用极坐标来确定平面上点的位置的是[b]牛顿[/b]。他的《流数法与无穷级数》,大约于1671年写成,出版于1736年。此书包括解析几何的许多应用,例如按方程描出曲线,书中创见之一,是引进新的坐标系。17甚至18世纪的人,一般只用一根坐标轴(x轴),其y值是沿着与x轴成直角或斜角的方向画出的。牛顿所引进的坐标之一,是用一个固定点和通过此点的一条直线作标准,略如我们现在的极坐标系。牛顿还引进了双极坐标,其中每点的位置决定于它到两个固定点的距离。由于牛顿的这个工作直到1736年才为人们所发现,而瑞士数学家J.贝努力利于1691年在《教师学报》上发表了一篇基本上是关于极坐标的文章,所以通常认为J.贝努利是极坐标的发现者。J.贝努利的学生J.赫尔曼在1729年不仅正式宣布了极坐标的普遍可用,而且自由地应用极坐标去研究曲线。他还给出了直角价值到极坐标的变换公式。确切地讲,J.赫尔曼把 ,cos ,sin 当作变量来使用,而且用z,n和m来表示 ,cos 和sin 。欧拉扩充了极坐标的使用范围,而且明蓉使用三角函数的记号;欧拉那个时候的极坐标系实际上就是现代的极坐标系。
有些几何轨迹问题如果用极坐标法处理,它的方程比用直角坐标法来得简单,描图也较方便。1694年,J.贝努利利用极坐标引进了双纽线,这曲线在18世纪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