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低空突防
1)  low altitude penetration
低空突防
1.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of flight/propulsion system for low altitude penetration;
低空突防任务下综合飞行/推进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2.
Research on Low Altitude Penetration and Terrain Following of Helicopter;
直升机低空突防与地形跟随技术研究
3.
Enacting the environment and mission according to actual requirements of the fighter-bomber,the optimal trajectory of low altitude penetration is developed by use of studying,simulating and analyzing to improve the mission validity of the fighter-bomber.
以歼击轰炸机为背景,根据实战要求假设作战环境和任务目标,对其在低空突防阶段的飞行轨迹、航时、油耗以及威胁概率等相关参数进行了研究分析,以期充分发挥飞机的潜在能力,提高作战效能,为实战使用和改进设计提供参考。
2)  low-altitude penetration
低空突防
1.
A flight trajectory control system designed for UAV in autonomous low-altitude penetration;
无人机自主低空突防航迹控制系统设计
2.
To guarantee the successful low-altitude penetration of cruise missiles,an acceptable route with the minimum cost should be taken as the goal in route planning.
为保证巡航导弹低空突防的成功率,在航迹规划时必须设计出以最小代价的可接受航程为目标的航迹。
3)  low attitude penetration
低空突防
1.
Trajectory planning for low attitude penetration based on improved ant colony algorithm;
基于改进蚁群算法的低空突防航迹规划
2.
A vehicle route planning method based on genetic algorithms for low attitude penetration is proposed.
对基于遗传算法的低空突防航迹规划问题进行了研究。
4)  extrame-low altitude penetration
超低空突防
1.
Constitution and critical technologies of helicopter extrame-low altitude penetration aid systems are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介绍了直升机超低空突防辅助系统的组成部分及关键技术,研究表明,将现有超低空突防技术应用于直升机,有效降低直升机的飞行高度,实现直升机超低空贴地飞行,可以大大提高武装直升机攻击的突然性、精确性和多样性,提高武装直升机的空战能力以及远程突袭的安全性,也可以提高民用直升机的任务成功率和安全性。
5)  penetration cruise
低空突防飞行
6)  Air strike penetration
空袭突防
1.
Air strike penetration is playing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EW and is payed great attention by the military powerful countries all over the world.
空袭突防在电子战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引起世界各军事强国极大的重视和投入。
补充资料:防核、防化学、防生物武器训练
      对核、化学、生物武器的袭击所进行的防护训练。简称"三防"训练。苏军称"化生放"防护训练,美军称 "核生化" 防护训练。目的是提高军队的防护能力,免受或减轻核、化学、生物武器对人员、牲畜的杀伤和对武器、装备、物资的破坏。
  
  简史  "三防"训练是随着核、化学、生物武器的出现、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加强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首次使用化学武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了生物武器和核武器。这些新武器的出现和发展,引起许多国家军队对其防护研究和训练的普遍重视,先后设置组织机构管理训练。1939年,针对侵华日军多次使用化学武器,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一分校设立了防化学队,八路军各师建立了防化勤务主任室,部队开展了防化训练。1952年,中国人民志愿军针对侵朝美军多次使用生物、化学武器,普遍进行了防生物和防化学武器的训练。1953年,人民解放军建立了各级"三防"训练的专业机构,并将"三防"训练列入训练大纲,作为全军训练的共同科目,普遍开展了训练。
  
  
  内容和方法 其内容通常包括:核、化学、生物武器的基本性能,防护的基本原则和措施,发现放射性沾染和毒袭的方法,个人和分队对核、化学、生物武器的防护方法,在受染地域、地段的行动要求和通过的方法,消毒、消除沾染和急救方法等。这种训练的组织方法:军官采取短期集训或结合部队演习,演练防护的组织指挥;部队训练通常由团以上机关培训骨干,以连、排为单位组织实施。一般使用图表模型、毒剂嗅样盒和模拟化学武器、模拟核爆炸等代用器材进行训练。有时亦可在专用场地进行实毒训练,或利用核武器爆炸试验进行训练。
  
  苏联和美国军队在营一级分队设有专职(或兼职)的军官,指导对核、化学、生物武器的防护训练;在团(旅)以上部队设有专业机构或人员,计划和监督防护训练。苏联在军外训练中,受训人员即进行穿带防毒面具和使用侦察仪器的训练,入伍后的新兵增加防护训练时间和内容,并结合战术训练进行。美军明确规定了单兵在核、生物、化学武器条件下的训练内容,以及生存和基本作业的标准。
  
  发展趋势  随着战术核武器、中子弹的出现,速效、高效化学武器的发展,生物战剂传播、扩散方法的改进,增大了杀伤、破坏的广泛性和严重性。因而加强群众性的防护训练,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改进训练方法,提高训练效果,将更为各国军队所重视。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