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developmental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
1.
Proceeding from reality,this paper studies developmental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for undergraduates,including the necessity,unique targets,missions,principles of implementing developmental mental health education,and approaches of diverting the focus of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文章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出发,研究了高校开展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的独特目标、任务与原则,以及实现心理健康教育重心转移的途径。
2.
Five-year normal school executes developmental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 of education.
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帮助不同年龄阶段的个体尽可能地圆满完成各自的心理发展课题,妥善地解决心理矛盾,更好地认识自己和社会,开发潜能,促进个性的发展和人格完善的教育。
2) sex psychology education
性心理健康教育
1.
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sex psychology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and perfect the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in China.
大学生性心理健康教育具有深刻的内涵和深远的意义,它有利于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和促进大学生自我成长。
4) adjustment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调适性心理健康教育
5) the developmental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发展性心理教育
6) mentally healthy development
心理健康发展
1.
Employing the essential perspectives of ecological system theories,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ial model, relational model and contractual model respectively, the authors attempted to unveil the features of the family ecological systems of the mentally healthy development of 746 8-16-year-old subjects, children taken from Shanghai and Fuzhou.
分别从差异模式、关系模式和系统结构模式对健康组和问题组儿童的家庭各子系统关键因素之间的差异 ,子系统关键因素间、子系统间的关系 ,以及整体生态系统的特点进行分析 ,考察了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家庭生态系统特
补充资料:教育与心理发展
教育是人所特有的社会实践活动,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借助一定的条件影响人、陶冶人,使其成为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成员的实践活动。中国的教育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等方面都得到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充分的发展,使其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科学知识的社会成员。一个人要成为一个健全的社会成员,就必须从幼小开始,不断地受教育。德国哲学家、教育思想家I.康德说过:"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要把每个人陶冶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科学知识、守纪律而又身体健康的人,那就要把教育作为这个期间各个发展阶段的有力信息,诱导其心理的正常发展,揭示它的发展规律;同时,依据从幼儿期到青年期各发展阶段的过程和特点,使教育分阶段、有顺序、多层次地进行。教育与人的心理发展具有统一性,教育过程与发展过程是辩证的统一。如果不了解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教育和教学就会失去自己的理论基础,就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教育与遗传的关系,其主要的表现,在于把人的遗传所提供的可能性,通过教育,可以尽快地把人转化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教育与环境的关系,从广义上说,教育也可以是一种环境。如果说把教育比作环境,那就与一般环境不同,它是按照教育的职能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安排的社会环境。
人的心理发展是有阶段性的,从出生到老,经历着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每一个时期都有其不同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征。这些不同的特征,都是在一定教育的影响下,逐步形成起来又转化为下一个发展阶段的特征。由遗传而来的各种潜在的因素,通过教育转化为现实的各种能力,并逐步发展起来,形成一个人的一定的个性和性格。人的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及个性和性格的形成,是因教育的影响而得到充分的发展的。
在人的一生中,可塑性大,易于有效地接受教育而又富有情谊的最美好的时期则是从幼儿期到青年期这几个发展时期。10岁前后,特别是婴幼儿期,乃是儿童心理发展、个性形成的关键期,也称最佳期。这个时期大脑皮层及神经细胞迅速发展,为个体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这些时期里,随着儿童身心的迅速地成长,教育特别是早期教育,便成为具有促进发展意义的事情。西方一些儿童心理学家,如美国的G.S.霍尔、E.L.桑代克、德国的W.施特恩等人,有的认为儿童的发展是自发完成的,教育只是跟着发展而进行;有的认为教育与发展是等同的,或者说是平行的。其实,教育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相互作用的。儿童发展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特点和每一方面,只有与其生活方式、所受的教育联系起来,才能有正确的理解。
中国古代一些教育思想家、哲学家,都很重视教育对发展的作用。孔丘讲"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荀况则强调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他认为教育能改造人的本性,"化性起伪";教育能启发人的智慧,增强人的才干。此后,历代先进的教育思想家和哲学家,在谈到人的发展与教育相互关系时,都认为天赋的本性是可变的。在教育和个人生活实践的影响下,不仅引起心理活动量的发展,而且不断地发生新的质变,出现了每一个发展阶段的新的特性。欧美与苏联的一些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如法国的H.瓦隆、瑞士的J.皮亚杰、苏联的И.М.索洛维约夫等,都认为对儿童心理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教育。合理的教育影响会给儿童的心理发展以完美的效果。要保证儿童在他的生活的每一个时期健康地发展,并要使各个时期身心健康发展的衔接,迅速地密合起来。
从终身教育来看,教育既揭示和促进儿童时期和青年时期的心理发展,形成一定的品质和能力,又对成年和老年的身心活动起着有力的推动作用。人的身心发展既有阶段性又有连续性。人体内的各个结构和机能,也因教育和环境的影响或快或慢地起着变化。虽然成年与老年这些变化比起儿童和青年时期是较弱的,甚至有的机能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消失。但并非完全如此,有的结构及其机能,也有增强的可能性,至少能维持一段较长时期而不衰退。人的寿命是有限的,各种结构与它的机能都会衰退的。实验研究表明,人的脑细胞是在持续不断地增殖着、衰亡着。青年人的脑细胞增殖得快而多,衰亡得慢而少;到了老年,则增殖得少,而衰亡得多。但是,智力并不因此而减弱。所以一个人的年龄虽高,除非发生了病害,仍有许多潜力。一般的说,老年期,只要生活有序,锻炼有方,教育适当,还是有相当高的学习效率的。在人的心理的发生、发展、成熟以及衰退等过程中,教育是一种极为有效力的影响。它不仅能激发和转化由遗传而来的因素,使其成为一定的智慧、能力和品质,而且能揭示人的心理活动及其发展的规律。同时在通常的情况下,教育措施也因此可以得到改革和调整,从而又促进了心理的发展。
一般的说,教育与心理发展的相互关系,主要的是表现在受教育者智能和个性品质的发展两个方面。智能主要的是指一个人的认识能力,它表现在受教育者的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如认识客观事物的敏捷、正确、深刻和完善的程度,概括和抽象水平,以及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一个人的智能发展虽以脑的发展、成熟为自然条件,但主要的是在生活条件特别是在教育条件下实现的。教育在智能发展中是起主导作用的。教育影响智能的发展是以掌握知识、技能为中介的。掌握知识、技能是智能发展的主要的和必要的条件,但智能发展不等于掌握知识、技能。智能发展是指心智活动本身所发生的质的变化,它有其本身的特点和过程。从知识、技能的掌握到智能的发展,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只有在不断地掌握知识的过程中,使相应的心智活动方式不断地改造和完善,才能达到心智活动的质的变化,达到智能的发展。在一个人的个性发展上,教育的影响也是很重要的。受教育者的个性品质的发展过程,也和智能发展过程一样,主要是在生活条件和教育影响下逐步实现的。
教育对心理发展的作用,是比较复杂的。一方面,因为教育是一种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双边活动,教育者要激发受教育者的心理活动,使其积极主动地接受教育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在受教育者之间存在着个别差异,教育者要考虑这些差异而因材施教。一个人的先天素质,在形成中虽然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起决定作用的东西。勇敢的、果断的、有组织性的、有首创精神的人,可以从不同神经类型的人中培养出来。但要尽快地、正确地、完善地发展一个人的个性及其品质,主要的还是要通过良好的教育来实现的。总之,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它借助于教育的内容、方法,教育者的言行,以及教育情境,激发和诱导受教育者的心理的发生、发展,以及形成各种能力和个性特征。
教育促进心理发展的有效条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教育内容具有教育意义和培养价值,是促进心理发展的主要条件。②教育内容和教师的要求应适合学生心理发展的水平,同时又提出更高的要求,才能促进心理的不断发展;过高或过低的要求,都不能有效地促进心理的发展。③教育工作促进和影响学生的心理发展,必须是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的活动。当学生积极主动地、独立地去完成各种活动任务时,他们的智能和个性品质就能得到发展。④教育的系统性、连贯性和一致性,是学生心理发展的必要条件。这是由于心理发展过程本身的特点决定的。如果各种教育不一致、不协调,也会造成学生个性品质的缺陷。⑤在实际活动中,经常地反复地进行练习,是发展学生智能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不可缺少的条件。⑥对每个学生都要考虑他们的个别特点,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
参考书目
潘菽主编: 《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1980。
朱智贤著: 《儿童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1980。
教育与遗传的关系,其主要的表现,在于把人的遗传所提供的可能性,通过教育,可以尽快地把人转化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教育与环境的关系,从广义上说,教育也可以是一种环境。如果说把教育比作环境,那就与一般环境不同,它是按照教育的职能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安排的社会环境。
人的心理发展是有阶段性的,从出生到老,经历着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每一个时期都有其不同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征。这些不同的特征,都是在一定教育的影响下,逐步形成起来又转化为下一个发展阶段的特征。由遗传而来的各种潜在的因素,通过教育转化为现实的各种能力,并逐步发展起来,形成一个人的一定的个性和性格。人的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及个性和性格的形成,是因教育的影响而得到充分的发展的。
在人的一生中,可塑性大,易于有效地接受教育而又富有情谊的最美好的时期则是从幼儿期到青年期这几个发展时期。10岁前后,特别是婴幼儿期,乃是儿童心理发展、个性形成的关键期,也称最佳期。这个时期大脑皮层及神经细胞迅速发展,为个体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这些时期里,随着儿童身心的迅速地成长,教育特别是早期教育,便成为具有促进发展意义的事情。西方一些儿童心理学家,如美国的G.S.霍尔、E.L.桑代克、德国的W.施特恩等人,有的认为儿童的发展是自发完成的,教育只是跟着发展而进行;有的认为教育与发展是等同的,或者说是平行的。其实,教育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相互作用的。儿童发展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特点和每一方面,只有与其生活方式、所受的教育联系起来,才能有正确的理解。
中国古代一些教育思想家、哲学家,都很重视教育对发展的作用。孔丘讲"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荀况则强调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他认为教育能改造人的本性,"化性起伪";教育能启发人的智慧,增强人的才干。此后,历代先进的教育思想家和哲学家,在谈到人的发展与教育相互关系时,都认为天赋的本性是可变的。在教育和个人生活实践的影响下,不仅引起心理活动量的发展,而且不断地发生新的质变,出现了每一个发展阶段的新的特性。欧美与苏联的一些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如法国的H.瓦隆、瑞士的J.皮亚杰、苏联的И.М.索洛维约夫等,都认为对儿童心理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教育。合理的教育影响会给儿童的心理发展以完美的效果。要保证儿童在他的生活的每一个时期健康地发展,并要使各个时期身心健康发展的衔接,迅速地密合起来。
从终身教育来看,教育既揭示和促进儿童时期和青年时期的心理发展,形成一定的品质和能力,又对成年和老年的身心活动起着有力的推动作用。人的身心发展既有阶段性又有连续性。人体内的各个结构和机能,也因教育和环境的影响或快或慢地起着变化。虽然成年与老年这些变化比起儿童和青年时期是较弱的,甚至有的机能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消失。但并非完全如此,有的结构及其机能,也有增强的可能性,至少能维持一段较长时期而不衰退。人的寿命是有限的,各种结构与它的机能都会衰退的。实验研究表明,人的脑细胞是在持续不断地增殖着、衰亡着。青年人的脑细胞增殖得快而多,衰亡得慢而少;到了老年,则增殖得少,而衰亡得多。但是,智力并不因此而减弱。所以一个人的年龄虽高,除非发生了病害,仍有许多潜力。一般的说,老年期,只要生活有序,锻炼有方,教育适当,还是有相当高的学习效率的。在人的心理的发生、发展、成熟以及衰退等过程中,教育是一种极为有效力的影响。它不仅能激发和转化由遗传而来的因素,使其成为一定的智慧、能力和品质,而且能揭示人的心理活动及其发展的规律。同时在通常的情况下,教育措施也因此可以得到改革和调整,从而又促进了心理的发展。
一般的说,教育与心理发展的相互关系,主要的是表现在受教育者智能和个性品质的发展两个方面。智能主要的是指一个人的认识能力,它表现在受教育者的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如认识客观事物的敏捷、正确、深刻和完善的程度,概括和抽象水平,以及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一个人的智能发展虽以脑的发展、成熟为自然条件,但主要的是在生活条件特别是在教育条件下实现的。教育在智能发展中是起主导作用的。教育影响智能的发展是以掌握知识、技能为中介的。掌握知识、技能是智能发展的主要的和必要的条件,但智能发展不等于掌握知识、技能。智能发展是指心智活动本身所发生的质的变化,它有其本身的特点和过程。从知识、技能的掌握到智能的发展,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只有在不断地掌握知识的过程中,使相应的心智活动方式不断地改造和完善,才能达到心智活动的质的变化,达到智能的发展。在一个人的个性发展上,教育的影响也是很重要的。受教育者的个性品质的发展过程,也和智能发展过程一样,主要是在生活条件和教育影响下逐步实现的。
教育对心理发展的作用,是比较复杂的。一方面,因为教育是一种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双边活动,教育者要激发受教育者的心理活动,使其积极主动地接受教育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在受教育者之间存在着个别差异,教育者要考虑这些差异而因材施教。一个人的先天素质,在形成中虽然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起决定作用的东西。勇敢的、果断的、有组织性的、有首创精神的人,可以从不同神经类型的人中培养出来。但要尽快地、正确地、完善地发展一个人的个性及其品质,主要的还是要通过良好的教育来实现的。总之,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它借助于教育的内容、方法,教育者的言行,以及教育情境,激发和诱导受教育者的心理的发生、发展,以及形成各种能力和个性特征。
教育促进心理发展的有效条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教育内容具有教育意义和培养价值,是促进心理发展的主要条件。②教育内容和教师的要求应适合学生心理发展的水平,同时又提出更高的要求,才能促进心理的不断发展;过高或过低的要求,都不能有效地促进心理的发展。③教育工作促进和影响学生的心理发展,必须是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的活动。当学生积极主动地、独立地去完成各种活动任务时,他们的智能和个性品质就能得到发展。④教育的系统性、连贯性和一致性,是学生心理发展的必要条件。这是由于心理发展过程本身的特点决定的。如果各种教育不一致、不协调,也会造成学生个性品质的缺陷。⑤在实际活动中,经常地反复地进行练习,是发展学生智能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不可缺少的条件。⑥对每个学生都要考虑他们的个别特点,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
参考书目
潘菽主编: 《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1980。
朱智贤著: 《儿童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1980。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