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复合电源
1)  hybrid power system
复合电源
1.
The key technology in hybrid power system of electric vehicle was researched in this paper.
本文对电动汽车关键技术——复合电源进行研究。
2.
In this paper, combined the benefits of batteries and ultra capacitors, a hybrid power system has been model and the corresponding control strategy in order to avoid the high current and improve the recovery of braking energy has been research.
本文将蓄电池高比能量和超级电容高比功率的优点结合起来,建立了复合电源模型,并且制定了相应的控制策略,以避免电池大电流充放电和提高制动能量的回收率。
2)  synergic electric power supply system
复合电源
1.
Parameter matching and optimization of on-board synergic electric power supply system of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混合动力汽车车载复合电源参数匹配及其优化
2.
Study on the Estimation for SOC of Battery in Synergic Electric Power Supply System on HEV;
复合电源混合动力汽车电池SOC的估算研究
3.
Design and Experiment Vaditation of DC-DC Model for Synergic Electric Power Supply System on Vehicle;
车载复合电源用DC-DC的模型设计及试验验证
3)  compound power supply
复合电源
1.
Parameter matching of mild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with compound power supply
应用复合电源的轻度混合动力汽车的参数匹配
2.
In order to matched the ultra capacitor and battery in compound power supply, and improved the performance and prolong use life of battery.
为了实现复合电源中超级电容器与蓄电池的有机匹配,改善蓄电池的性能和延长其使用寿命,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具有升降压功能的双向DC/DC变换器,使复合电源系统在对外充放电过程中,超级电容器与蓄电池的功率按电池"最佳"工作状态进行分配。
4)  hybrid power source
复合电源系统
5)  compound-switching-power
复合式开关电源
6)  compound pulsed power
复合式脉冲电源
补充资料:复合材料的复合效应


复合材料的复合效应
composition effect of composite materials

复合材料的复合效应Composition effeet of Com-Posite materials复合材料特有的一种效应,包括线性效应和非线性效应两类。 线性效应包括平均效应、平行效应、相补效应和相抵效应。例如常用于估算增强体与基体在不同体积分数情况下性能的混合率,即 Pc一巧几+VmPm式中Pc为复合材料的某一性质,乃、几分别为增强体和基体的这种性质,VR、Vm则分别是两者的体积分数。这就是基于平均效应上的典型事例。另外关于相补效应和相抵效应,它们常常是共同存在的。显然,相补效应是希望得到的而相抵效应要尽可能避免,这个可通过设计来实现。 非线性效应包括乘积效应、系统效应、诱导效应和共振效应、其中有的己经被认识和利用,并为功能复合材料的设计提供了很大自由度;而有的效应则尚未被充分地认识和利用。乘积效应即已被用于设计功能复合材料。如把一种具有两种性能互相转换的功能材料X/y(如压力/磁场换能材料)和另一种Y/Z的换能材料(如磁场/电阻换能材料)复合起来,其效果是(X/D·(Y/Z)二X/Z,即变成压力/电阻换能的新材料。这样的组合可以非常广泛(见表)。系统效应的机理尚不很清楚,但在实际现象中已经发现这种效应的存在。例如交替迭层镀膜的硬度远大于原来各单一镀膜的硬度和按线性棍合率估算的数值,说明组成了复合系统才能出现的性质。诱导行为已经在很多实验中发现,同时这种效应也在复合材料的乘积效应┌──────┬──────┬──────────┐│甲相性质 │乙相性质 │复合后的乘积性质 ││ X/y │ Y/Z │沙到豹·(Y/公一义您 │├──────┼──────┼──────────┤│压磁效应 │磁阻效应 │压敏电阻效应 │├──────┼──────┼──────────┤│压磁效应 │磁电效应 │压电效应 │├──────┼──────┼──────────┤│压电效应 │场致发光效应│压力发光效应 │├──────┼──────┼──────────┤│磁致伸缩效应│压阻效应 │磁阻效应 │├──────┼──────┼──────────┤│光导效应 │电致效应 │光致伸缩 │├──────┼──────┼──────────┤│闪烁效应 │光导效应 │辐射诱导导电 │├──────┼──────┼──────────┤│热致变形效应│压敏电阻效应│热敏电阻效应 │└──────┴──────┴──────────┘复合材料界面的两侧发现,如诱导结晶或取向,但是尚未能利用这种效应来主动地设计复合材料。两个相邻的物体在一定的条件下会产生机械的或电、磁的共振,这是熟知的物理行为。复合材料是多种材料的组合,如果加以有目的性的设计,肯定可利用这种共振效应,但是目前尚未加以研究。(吴人洁)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