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肖邦
1)  Chopin [英]['ʃəupæn]  [美]['ʃopæn]
肖邦
1.
On Chopin Piano Music and His "G Minor Ballad";
浅谈肖邦钢琴音乐与他的《G小调叙事曲》
2.
Analyzing the Style of Chopin s Musical Works of Raindrop Preludes(D major);
肖邦《~bD大调(雨滴)前奏曲》形态分析
2)  Kate Chopin
凯特·肖邦
1.
Kate Chopin s Inner Conflicts in Her Short Story "A Respective Woman";
凯特·肖邦的内心冲突在小说《一位正派女人受到的诱惑》中的刻画(英文)
2.
The Epiphany of Women s Consciousness: A Reading of Kate Chopin s The Story of an Hour;
女性意识的顿悟——凯特·肖邦《一小时的故事》探析
3.
A Journey of the Souls Surviving Miseries and Solitaries——A Comparison between Kate Chopin s "The Awakening" and Zhang Jie s Novellas;
超越苦难与孤独的心灵之旅——凯特·肖邦《觉醒》与张洁小说之比较
3)  Fryderyk Franciszek Chopin (1810~1849)
肖邦,F.F.
4)  Chopin etude
肖邦练习曲
1.
Although containing a lot of challenging technique difficulties, Chopin Etudes always show composer\'s creativity of great music ideas and his poetic imagination.
肖邦练习曲在他的创作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5)  Chopin's Preludes
肖邦前奏曲
6)  Chopin alveograph
肖邦吹泡示功仪
1.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ndexes from Chopin alveograph were closely related to those from farinoaraph and extensograph.
本文研究了法国肖邦吹泡示功仪所获得的面团流变学品质特性指标与粉质仪和拉伸仪所获得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
补充资料:肖邦
肖邦(1810~1849)
Chopin,Fryderyk Franciszek

   波兰作曲家,钢琴家。
   
   

图片

图片


   
    生平 1810年3月1日生于华沙郊区热拉佐瓦沃拉,1849年10月17日卒于巴黎。幼年时向一位捷克音乐家W.日夫尼学习钢琴,8岁时开始公开演奏。1824年从师德国音乐家、华沙音乐学院院长J.A.F.埃尔斯纳学习音乐理论。1829年毕业于华沙音乐学院。1830年3月肖邦在华沙演出了自己的早期代表作《第二钢琴协奏曲》,同年10月在告别华沙的音乐会上演奏了自己的另一部代表作《第一钢琴协奏曲》,均获得成功。11 月2日肖邦携带一杯朋友们赠送的波兰泥土离开华沙,出国深造,从此永远离开了祖国。次年9月初在赴巴黎途经斯图加特时得知起义遭沙俄镇压、华沙陷落的噩耗  ,精神受到强烈震撼,这些,都在他当时的创作中留下了深刻印记。抵巴黎后,他放弃了去伦敦的计划,在巴黎定居,从事钢琴演奏、教学和创作活动。同法国女作家乔治·桑的关系,对肖邦的思想、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30年代初抵巴黎到40年代中期,肖邦的思想和艺术高度成熟,在创作上获得了极其丰硕的成果。从1846年起肖邦的创作开始出现衰退的趋势。1848年衰弱的肖邦去英国逗留了一段时间,从事短期的教学和演奏活动。在那里他为流亡国外的波兰侨胞开了最后一次演奏会。回巴黎后健康急剧恶化,1849年10月17日卒于巴黎寓所,临终时嘱咐死后将自己的心脏运回祖国波兰安葬。为纪念肖邦,波兰自1927年起,每5年一次 ,在华沙举办肖邦国际钢琴比赛。
    创作 肖邦的创作可分为4个时期,即华沙时期、华沙起义时期、在巴黎的全盛时期、晚期。
   华沙时期的创作除少数作品外,在肖邦的整个创作中不占很重要的地位。但是,它是肖邦一生创作的起点,其中已经闪耀着民族感情和民族风格的光辉。这个时期最重要的作品是1830年作的两部钢琴协奏曲。《第二钢琴协奏曲》的末乐章主题有质朴优美的马祖卡舞曲风格,《第一钢琴协奏曲》的末乐章主题则是一支带有强烈的克拉科维亚克舞曲风格的强劲、粗犷的旋律。
   华沙起义时期,肖邦的创作出现了一个飞跃。《b小调谐谑曲》写于逗留维也纳时期。起义激起的爱国热情同对祖国亲人的思念交织在一起,构成一首既严峻又温存的音诗  。《 c小调练习曲》(别称《革命练习曲》),《d小调前奏曲》则写于得知华沙沦陷之后,激愤、悲痛之情同严整洗练的艺术形式之间达到高度完美的统一,成为肖邦早期音乐创作中的杰作。同时 期创作的《a小调前奏曲》则充满了迷惘、茫然的情绪,音乐构思奇特而新颖。
   在巴黎的全盛时期的创作中,深刻的民族内容、富于独创性的艺术形式和娴熟的音乐风格使他的艺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他的创作涉及到钢琴音乐的各种体裁,从练习曲、前奏曲、马祖卡舞曲、波洛奈兹舞曲、夜曲、圆舞曲、即兴曲,直到结构更为复杂的叙事曲、谐谑曲、奏鸣曲,都获得了丰硕的艺术成果。肖邦的绝大部分练习曲都是在这个时期创作的,其中《E大调练习曲》、《b小调练习曲》、《a小调练习曲》等最为突出。肖邦的3首奏鸣曲中,在内容的深刻性和艺 术的独创性方面最突出的是《降b小调钢琴奏鸣曲》,其中的第3乐章《葬礼进行曲》,寄托着对华沙起义中为民族解放而献出生命的烈士的哀思,是肖邦音乐中最脍炙人口的篇章之一。他的《c小调夜曲》主题朴实无华、严肃而又悲哀,音乐的发展愈来愈富于戏剧性。它标志着肖邦已经将夜曲的创作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大大地挖掘了夜曲的表现潜力,使它成为一种能容纳深刻社会内容的音乐体裁。肖邦的 4首叙事曲全是这个时期创作的,其中有的是直接同波兰的民族史诗和民间传说相联系。《 g小调叙事曲》的创作是直接受到了波兰民族诗人密茨凯维奇的长诗《康拉德·华伦洛德》的启示。《 F大调叙事曲》则取材于同一位诗人的民间传奇故事诗《希维德什扬卡》。波洛奈兹舞曲是肖邦在这个时期创作中民族精神体现得最为强烈的体裁。他早年创作的波洛奈兹舞曲中的那种注重外在华丽效果的倾向被一种深刻、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朴实无华、刚毅豪放的艺术风格所代替。《降A大调波洛奈兹舞曲》是同类体裁乐曲中性格最刚毅、豪迈,气势最宏伟、磅礴的一首。它的主题具有果断、刚健的节奏,热情豪迈的旋律以及明亮的大调式和声,体现着不屈不挠的民族英雄豪杰的形象。乐曲的中部富于鲜明的造型性,马蹄声同号角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战马奔驰、刀光剑影的古代沙场的情景。作曲家思古的幽情同现实的感触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股汹涌澎湃的民族感情的巨流,不可抑制。
   晚期的创作呈现出明显的衰退趋势。《幻想波洛奈兹舞曲》是这个时期的重要作品。《g小调马祖卡舞曲》、《f小调马祖卡舞曲》是肖邦最后的两部作品。前者是一首亲切、温存的歌,表达了对生活的最后一点眷恋;后者在淡淡的哀愁中倾诉着对故国和亲人的最后思念。
    评价
    肖邦音乐的高度思想价值在于它反映了19世纪30~40年代欧洲资产阶级民族运动总潮流的一个侧面,喊出了受压迫受奴役的波兰民族的愤怒、反抗的声音。肖邦的音乐具有浓厚的波兰民族风格。他对民族民间音乐的态度非常严肃,反对猎奇,同时又不被它所束缚,总是努力体会它的特质加以重新创造。他对当时西欧在音乐创作手段方面获得的经验和成果有深刻的了解和掌握,并将它作为自己创作的起点,从而使自己的音乐具有同古典传统有深刻联系的严谨完整的艺术形式。又敢于大胆突破传统,进行创新。这特别表现在他深入地挖掘和丰富了诸如前奏曲、练习曲、叙事曲、夜曲、即兴曲、谐谑曲等一系列音乐体裁的潜在的艺术表现力,赋予它们以新的社会内容。他的旋律有高度的感情表现力,极富于个性;他的和声语言新颖大胆,钢琴织体细腻而富于色彩。这一切因素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新颖的独特的肖邦风格,为欧洲音乐的历史发展作出了贡献。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