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春,小平同志南方讲话的春风沐浴着中华大地,党的十四大吹响了“鼓励多渠道、多形式社会集资办学和民间办学”的号角。93年4月,经原市二教局批准,由南京市退教协主办的古老石城第一所“民间办学”——由杜平同志亲提校名的“南京育英外国语学校”正式挂牌诞生。
学校以民办公助为模式,以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为体制,以外语教学为特色,以艰苦奋斗为作风,从市退教协拨给的500元办公费起家,依靠经主管部门核定的学费的积累,十二年间已发展为初、高中6个年级,42个教学班,1800多名学生的“四独立”的正规民办完中,在石城首创了民间办学的“育英模式”。学校发展经历了由先后租赁原公办丰润中学及福建路中学部分校产办学阶段(93年秋至98年秋),到凭借办学质量及经济增长实力,对福中校产实行接管,形成独立校园阶段(98年秋至今)。98年8月鼓楼区政府作出撤销福中(该校原是一所薄弱初中),将其校产全部移交“育英”使用的决定,并由区教委与市退教协正式签订了有关协议。鼓楼区政府的这一“改制”的重大举措,谱写了教育体制改革的新篇,在石城全社会激起了强烈反响。99年秋,学校又与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签订了联办高中的协议。自2000年9月开始,每届高一新生须在江浦政治学院训练基地学习一年,学院委派解放军干部任政治辅导员,旨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强化思想政治教育。
十二年来,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育人”为宗旨,送走了9届初中毕业生、6届高中毕业生。历届中考成绩属市一流;高考成绩推进率达200%,50%能进入本科,100%进入大专。据跟踪调查反馈信息,首届进入高校的毕业生中确有不少学生已成为骨干,担任班、系、院、校级学生干部,许多学生品学兼优,外语尤为突出,受到所在高校的表彰、器重。历年全国、省、市、区各项学科竞赛,特别是外语竞赛中,“育英”的成绩骄人。96年全国七城市中日初中外语竞赛,决赛获奖人数超过全区获奖总人数的一半。97年全国中日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有8人获奖。初三组全区特等奖4名,“育英”占据2名;高二组全区一等奖2名,“育英”占据其一。文体竞赛中,广播操多年居全区第一;音乐、美术等也多次获全国、省、市、区优秀奖。显著的办学特色和教育教学质量,使“育英”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学校先后对原福中操场、教学楼、办公室、实验室等更新设备,重作修建或装饰,另新建教室12间,办公室12间,语音室、电脑房、打字教室各一间,大型多功能教室4间,还添置了新课桌椅千套以上,依维柯中巴及轿车各一辆,并为青年教师购置集体住房8套。办学十二年,未花国家一分钱,为国家节省教育经费伍仟余万,而且十二年上缴校产承租费近千余万,对旧校产的改造、扩建耗资和添置设备500余万,今年学校用积累资金贰仟余万,拆迁扩大近七亩地,新盖校舍7000多平方米,不仅使国有资产大大增值,而且更新拓展了国家旧有的教育产业,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育英”办学的实绩,得到了市、区政府的充分肯定,连续多年被评为市社会办学先进,二次荣获市“模范学校”光荣称号,并被评为市德育先进单位和僵创新示范学校。校长张婉华也于99年被评为南京首届名校长。
校园文化、文艺活动丰富多彩,有演讲、写作、中英文朗诵及大合唱、独唱、独奏等比赛。每年一次的“艺术节”演出节目,大都为学生自己创编或师生合作,还有“外语专场”。全校办有定期出版的三种刊物:工会办《育英教苑》(已出45期),团委办《育苑》(已出13期),少先队办《“u”like》(已出19期),育英广播站,每天两次播送英语新闻、童话和娱乐节目,为不同对象服务,从不同层次和侧面反映出学校信息,展示着学校领导和广大师生奋发进取的精神风采。
短短十二年,“育英”留下了成功的足迹,取得可贵的办学经验。展望新世纪,张婉华校长谦逊地说:“成绩归功于党和群众。‘育英'的事业仅仅走出了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