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VX 2 cancer
肝脏VX2肿瘤
2) VX2 liver tumor
VX2肝肿瘤
1.
To study influence on kidney in the treatment of VX2 liver tumor with RFA in rabbits.
方法:22只植有VX2肝肿瘤的新西兰白种兔随机分为2组:A组(治疗组n=15),开腹后对肝肿瘤进行射频治疗,功率为30 w,持续3-4 min。
2.
Objective: To study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single high-dose per- cutaneous acetic acid injection (PAI) by ultrasound-guided for the rabbits early stage VX2 liver tumor.
目的:旨在通过对比研究超声引导一次性大剂量经皮乙酸注射(percutaneous acetic acid injection,PAI)治疗早期兔VX2肝肿瘤的疗效,探讨一次性大剂量PAI应用于小儿肝母细胞瘤治疗的可行性。
3) liver VX2 tumor
肝VX2肿瘤
1.
Observation of vascular enhancement in rabbits with liver VX2 tumor by using coherent contrast imaging;
相干对比造影成像观察兔肝VX2肿瘤血管影像的价值
5) rabbit liver VX2 tumor
兔肝VX2肿瘤
1.
Objective: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s of MMP2 and CD34 proteins in rabbit liver VX2 tumor during CO_2 environment, so as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CO_2 on invasion, growth and metastasis in malignant tumor, and infer its mechanism from our findings.
目的:检测CO_2气腹下兔肝VX2肿瘤MMP2及CD34的表达,探讨CO_2对肿瘤侵袭生长转移的影响及机制。
6) the VX2 tumor model in rabbits
兔肝 VX2 肿瘤模型
补充资料:肝脏肿瘤
发生在肝脏部位的肿瘤,有良性及恶性之分。
肝脏良性肿瘤不多见。来源于上皮的有:肝细胞腺瘤、腺瘤样增生、胆管腺瘤、胆管囊腺瘤、微错构瘤;来自中胚层的有:海绵状血管瘤、幼儿血管内皮细胞瘤。混合瘤有畸胎瘤等。先天性肝囊肿也属良性肿瘤。
肝脏海绵状血管瘤 良性瘤中最常见,系因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所致。女性多于男性,多在中年以后发病。多数单发,少数多发;小者仅显微镜下可见,大者可达30~40kg。多数肿瘤直径数厘米至十几厘米。临床症状视肿瘤大小而异。小者无症状,大者发生压迫症状,如食欲不振、食后饱胀、恶心、呕吐等。血管瘤大者可见上腹包块,无压痛,表面平滑,少数有结节感。若发生破裂,可引起腹腔内出血、休克乃至死亡。一般不引起肝功能试验异常。诊断时除依靠症状及体征外,B型超声检查可见明显瘤体界限,瘤内回声不均匀,甚至呈分吐状。核素肝扫描结合肝血池扫描,可与实体肿瘤鉴别。CT检查对诊断也有帮助,再加之选择性动脉造影术,不难与原发性肝癌相鉴别。若无症状,可不予治疗,定期检查即可;若有压迫症状,可行手术切除肿瘤。
肝良性腺瘤 罕见。其来源可分肝细胞性、胆管细胞性及肝细胞胆管细胞混合性三种。国外报道其发生与长期口服避孕药有关。停服避孕药后可缩小乃至消失。除上述各项检查外,肝穿刺病理检查有助诊断。腺瘤与肝细胞结节性增生不易区别。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避孕药引起者停服药物,进行随诊观察。
肝囊肿 指非寄生虫性囊肿,多为先天的,可呈单腔的、多房的或为多囊肝。此外,囊腺瘤、假性囊肿、皮样囊肿、错构瘤等均罕见。后天性者多由创伤或肿瘤坏死液化引起。孤立性囊肿以女性多见。多无症状,仅于B型超声检查或CT检查时才发现。若囊肿大,内含大量液体时,则可产生上腹胀感,触之似肿物,腹部钝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多囊肝增长速度缓慢,多于40~50岁后出现症状。有时,多囊肿布满全肝。肝脏体积增大,可致压迫症状。50%左右的患者伴有多囊肾,一般预后良好,除非合并多囊肾引起肾功能衰竭。无症状者可不进行治疗。有压迫症状的大囊肿可在超声引导下行囊肿穿刺抽液术,抽液后注入硬化剂,可使囊肿体积缩小,不再扩大。有的也可作外科引流手术。
肝脏恶性肿瘤主要是原发性肝癌。其他的恶性肿瘤如肝肉瘤、恶性血管内皮细胞瘤等,均为少见。
继发性肝癌 为数较多,与原发性肝癌发病数大体接近。早期发现,有选择地采取积极的外科手术,则有利于提高疗效。原发病灶约30%来自腹内肿瘤(胃、胰、胆、肠),另30%来自造血系统,其余来自胸部(肺、食管)、泌尿系、生殖系、头颈部、乳腺等。转移途径可经血液、淋巴或直接浸润。多数呈散在多结节或融合成大块,少数原发病灶不明,罕有合并肝硬变者。
继发性肝癌早期常无明显症状和体征,发现症状体征者多已是转移灶较大或较多之时,血甲胎蛋白(AFP)往往阴性。有临床表现者,可有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增高。各种影像诊断方法均有助于确定诊断。原发灶已切除者,继发性肝癌手术切除的指征是:癌结节系单个或局限于一叶,估计肝转移灶系体内唯一转移灶。此外,化疗、放射治疗、中药治疗可结合原发癌情况选用。
肝脏良性肿瘤不多见。来源于上皮的有:肝细胞腺瘤、腺瘤样增生、胆管腺瘤、胆管囊腺瘤、微错构瘤;来自中胚层的有:海绵状血管瘤、幼儿血管内皮细胞瘤。混合瘤有畸胎瘤等。先天性肝囊肿也属良性肿瘤。
肝脏海绵状血管瘤 良性瘤中最常见,系因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所致。女性多于男性,多在中年以后发病。多数单发,少数多发;小者仅显微镜下可见,大者可达30~40kg。多数肿瘤直径数厘米至十几厘米。临床症状视肿瘤大小而异。小者无症状,大者发生压迫症状,如食欲不振、食后饱胀、恶心、呕吐等。血管瘤大者可见上腹包块,无压痛,表面平滑,少数有结节感。若发生破裂,可引起腹腔内出血、休克乃至死亡。一般不引起肝功能试验异常。诊断时除依靠症状及体征外,B型超声检查可见明显瘤体界限,瘤内回声不均匀,甚至呈分吐状。核素肝扫描结合肝血池扫描,可与实体肿瘤鉴别。CT检查对诊断也有帮助,再加之选择性动脉造影术,不难与原发性肝癌相鉴别。若无症状,可不予治疗,定期检查即可;若有压迫症状,可行手术切除肿瘤。
肝良性腺瘤 罕见。其来源可分肝细胞性、胆管细胞性及肝细胞胆管细胞混合性三种。国外报道其发生与长期口服避孕药有关。停服避孕药后可缩小乃至消失。除上述各项检查外,肝穿刺病理检查有助诊断。腺瘤与肝细胞结节性增生不易区别。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避孕药引起者停服药物,进行随诊观察。
肝囊肿 指非寄生虫性囊肿,多为先天的,可呈单腔的、多房的或为多囊肝。此外,囊腺瘤、假性囊肿、皮样囊肿、错构瘤等均罕见。后天性者多由创伤或肿瘤坏死液化引起。孤立性囊肿以女性多见。多无症状,仅于B型超声检查或CT检查时才发现。若囊肿大,内含大量液体时,则可产生上腹胀感,触之似肿物,腹部钝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多囊肝增长速度缓慢,多于40~50岁后出现症状。有时,多囊肿布满全肝。肝脏体积增大,可致压迫症状。50%左右的患者伴有多囊肾,一般预后良好,除非合并多囊肾引起肾功能衰竭。无症状者可不进行治疗。有压迫症状的大囊肿可在超声引导下行囊肿穿刺抽液术,抽液后注入硬化剂,可使囊肿体积缩小,不再扩大。有的也可作外科引流手术。
肝脏恶性肿瘤主要是原发性肝癌。其他的恶性肿瘤如肝肉瘤、恶性血管内皮细胞瘤等,均为少见。
继发性肝癌 为数较多,与原发性肝癌发病数大体接近。早期发现,有选择地采取积极的外科手术,则有利于提高疗效。原发病灶约30%来自腹内肿瘤(胃、胰、胆、肠),另30%来自造血系统,其余来自胸部(肺、食管)、泌尿系、生殖系、头颈部、乳腺等。转移途径可经血液、淋巴或直接浸润。多数呈散在多结节或融合成大块,少数原发病灶不明,罕有合并肝硬变者。
继发性肝癌早期常无明显症状和体征,发现症状体征者多已是转移灶较大或较多之时,血甲胎蛋白(AFP)往往阴性。有临床表现者,可有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增高。各种影像诊断方法均有助于确定诊断。原发灶已切除者,继发性肝癌手术切除的指征是:癌结节系单个或局限于一叶,估计肝转移灶系体内唯一转移灶。此外,化疗、放射治疗、中药治疗可结合原发癌情况选用。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