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魁蒿叶
1)  Artemisiae Princeps Pamp
魁蒿叶
1.
Total Naphtha In Artemisiae Princeps Pamp Isolated by Microwave Technique;
微波法提取魁蒿叶中的总挥发油
2)  Artemisia japonica
日本魁蒿
1.
Studies on Introduction Result of Artemisia japonica and the Key Cultivation Techniques
日本魁蒿引种效果及丰产栽培关键技术
3)  A.leucophylla(Turcz. ex Bess.)Clarke
叶蒿
4)  mugwort [英]['mʌgwə:t]  [美]['mʌg,wɝt]
蒿叶
5)  wormwood [英]['wɜ:mwʊd]  [美]['wɝm'wud]
艾蒿叶
1.
A natural chlorophyll was extracted from wormwood's leaves with edible alcohol.
以天然绿色植物艾蒿叶为原料 ,以食用酒精作为提取剂 ,并经过铜代 ,皂化等化学改性 ,可制取水溶性好、稳定性较强、色彩鲜艳的天然叶绿素——艾蒿绿 (叶绿素铜钠盐
6)  Artemisia rutifolia
香叶蒿
1.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the Essential Oil of Artemisia rutifolia;
香叶蒿挥发油化学成分研究
补充资料:魁奈,F.
      
  18世纪后半叶法国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重农主义学派的创始人和领袖。
  
  生平和著作  魁奈出身于巴黎附近的一个地主家庭,父亲为当地有名的律师。1710年,他在巴黎开始学医,1718年成为外科医生,1744年得医学博士学位,任巴黎大学医科副理,后任常任医师,几年间发表了若干有关医学和生理学的著作。1749年他任路易十五的宫廷医师。不少当时政界、文化科学界的显宦、名流包括成为他的派系成员的"经济学家"们(见重农学派),都经常是他的座上客。
  
  魁奈大约在60岁时才开始关心经济问题,特别是农业和赋税的问题。1756年和1757年写了《租地农场主论》和《谷物论》两篇文章,并且发表在《百科全书》上。文章涉及法国当时农业凋敝的原因、赋税和禁止谷物出口等政策的危害等具体问题,但后来成为重农学派若干主要的基本理论也已在此见其端倪。魁奈同时还写有《人口论》和《赋税论》,前者企图论证财富由农业生产和财富的增长先于人口的增殖,后者主张实行单一地租税制。这两篇文章,由于《百科全书》在1757年为政府查禁,未得及时发表。
  
  1758年,魁奈发表了他的著名的《经济表,略论国民每年收入的分配变化情况》,第1、2、3版都在1758~1759年由凡尔赛宫内印刷厂内部印刷,分赠发行,后来才先以征引的形式在 V.-R.米拉波侯爵(1715~1789)的著作中公开发表。此后,魁奈的经济著作几乎都是对《经济表》的解释、补充、修改和应用。1758年,魁奈写了《经济表及其解释,或絮利王国的经济精华》(1768年改名为《农业国经济管理的一般原则》);1760年,写了《经济表的分析》;1766年,写了《第一经济问题》;1767年写了《第二经济问题》。
  
  魁奈创立了重农主义的各项基本理论。在18世纪的50~70年代,他的门徒和追随者中较为重要的有N.博多(1730~1792)、米拉波侯爵、 P.-S.杜邦·德·奈穆尔(1739~1817)、 P.-P.迈尔西埃(里维埃尔的,1720~1793)、 G.-F.勒特罗纳(1728~1780)。他们奉魁奈为领袖,形成了当时称为"经济学家"的、有学术观点、有政策纲领、有组织、有自己的定期刊物──《农业、商业、财政杂志》和《公民日志》的一个派系。他们在一个长时间内,定期在米拉波侯爵家中集会进行学术讨论,并在自己的刊物上发表文章。
  
  
  《经济表》  魁奈经济学说体系的全面总结。他的各项基本理论,如自然秩序、自由主义、"纯产品"概念、重视农业的生产观、社会阶级分析、资本流通分析、单一地租主张等等,都在《经济表》中得到体现。这些理论也就是重农主义者的共同信条。但《经济表》本身的直接作用,却在于它在资产阶级视野内对资本进行分析,并通过以总产品形式出现的财富在各社会阶级中的交换、流通来论证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过程。这是古典经济学对于经济科学的发展所做的一个重要贡献。
  
  《经济表》基本上有两个模式。在第 1、2、3版和以征引的形式见于米拉波侯爵的《人类之友》(第 7部,1760)中采取的是一个曲折连接线的模式(表1)。
  
  在魁奈和米拉波侯爵合著的《农业哲学,或关于农业的一般政治经济学》(1763)中,复杂的模式开始让位于一个提要的模式。而在魁奈的《经济表的分析》(1766)中,提要的模式又发展为《经济表算学范式分析》(表2 )。
  
  从此,这一算学范式表成为《经济表》的基本模式。
  
  《经济表》着重阐述了社会总产品的交换和流通,但它的理论都以分析资本开始,而以再生产为归结。它从生产角度来考察资本,所以它所涉及的是生产资本,把资本理解为用于生产的物质性资料,而不是流通资本。这样,它把作为剩余价值形式的"纯产品",这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心范畴的研究,从流通领域转向生产领域,为科学地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奠定了基础。
  
  魁奈以资本主义的农业来概括资本主义产业生产。《经济表》中的农业是魁奈所谓的马耕式的大农业,是资本主义经营方式的农业;租地农场主实际上是产业资本的代表,指导着全部经济运动;土地的直接耕作者是雇佣工人;生产的动机是获得以"纯产品"形式出现的剩余价值。
  
  
  魁奈没有提出区分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问题,从而杜绝了解释资本真正增殖的原因和科学地分析剩余价值的道路。他把资本分为"原预付"(即开办时的基本投资)和"年预付"(即每年支付的投资),这实际上就是为A.斯密后来所发展的"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经济表》中社会总产品的交换流通运动开始于过去生产年度结束时总产品的获得。在上述两个不同模式的《经济表》中,交换、流通的具体形式有所不同。曲折连接线模式的"原表"以逐步地、部分地进行的方式,来表示产品在各阶级之间交换流通的过程。算学范式表则把全部的、全时期的流通归纳为五个交换行为,以一次性的总量进行的方式来表示这一过程。交换的过程可以简化为:①土地所有者以其所得的货币地租一方面向生产阶级换取农产品,另一方面向不生产阶级换取工业品;②生产阶级除保留一部分粮食作为本阶级这一年的生活资料和种子外,将其余部分向其他两个阶级换取货币以备支付本年的货币地租,并向不生产阶级换取生产资料;③不生产阶级则以其全部产品直接和间接地(通过先以部分产品换取土地所有者的货币)向生产阶级换取生活资料和生产原料。交换的总结果是,土地所有者得到了"纯产品";生产阶级保留了供本阶级生活的粮食、必需的生产资料和足够支付地租的货币;不生产阶级则获得了足够的粮食和生产原料,于是在本年度经济运动的过程中,再生产就可以进行。
  
  这两种模式《经济表》的原型都以简单再生产为前提,但不能以此认为魁奈的《经济表》没有对扩大或缩小再生产进行过分析。在《经济表》第3版所附载的《经济表及其解释,或絮利王国的经济精华》以及《农业哲学》的说明中,魁奈都提出如果社会各阶级对农工业产品的消费支出大于或小于原型表的比例(即50%对50%),则社会再生产也将发生持续的扩大或缩小的变化。在《农业哲学》和《第一经济问题》中,魁奈论证谷物贸易政策导致谷价的涨落,增减租地农业家的投资效益,从而扩大或减少他的年预付,使再生产规模发生变化。在《农业哲学》和《第二经济问题》中,魁奈又论证了不同赋税政策会通过对租地农业家收益的影响导致再生产规模的变化。
  
  《经济表》有不少理论性的错误和缺点。但在经济学幼年时期,这个对资本主义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分析的尝试无疑是一个极有天才的思想。
  
  

参考书目
   吴斐丹、张草纫:《魁奈经济著作选集》,商务印书馆,北京,1979。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Ⅰ,第2、6章,人民出版社,北京,1972。
   M.Kuczynski and R.L.Meek, Quesnay's Tableau Economique,Macmillan, London, 1972.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