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backcross breeding
回交育种
1.
A method to estimate the minimal sample size required for marker assisted backcross breeding when both foreground selection and background selection are conducted is proposed.
回交育种是把有利基因从供体亲本向受体亲本转移的一种有效方法 ,标记辅助选择可加速其进程。
2) rotational crossbreeding
回转杂交育种
3) marker aided backcrossing
标记辅助回交育种
4) MBPB population
修饰回交育种群体
5) recurrent breeding
轮回育种
1.
A preliminary study on rice recurrent breeding using recessive sterile material;
利用隐性核不育性进行水稻轮回育种初步研究
6) backcross hybrid
回交杂种
补充资料:回交育种
回交育种 backcrossing 从杂种一代起多次用杂种与亲本之一继续杂交,从而育成新品种的方法。由于一再回复与该亲本杂交,故称回交。在某一优良品种尚缺一二个有利性状时,用回交可将另一亲本具有这一二个有利性状的基因转移到该优良品种中去。回交育种早期应用于动物育种。后来逐渐发展为世界上广泛应用的作物育种方法,经常被用于增强作物的抗病虫性及改进其他农艺性状。 典型的回交育种方法是将缺少某一二个有利性状的优良品种重复用作亲本,称轮回亲本。又因是有利性状的接受者,也称受体。轮回亲本应是综合性状较好,预计有发展前途的品种。用另一具有某一二个受体所缺少的有利性状的品种作亲本,只在开始回交时用1次,称非轮回亲本。因是有利性状的提供者,故称供体。所提供的有利性状最好是显性单基因控制的。回交过程中,从回交一代开始,每代都从杂种中选择具有供体的有利性状的个体与轮回亲本杂交。如此继续进行多次,直到最后得到所有性状与受体相似,但增加了从供体转来的有利性状的后代时为止。然后再进行1~2次自交,选出被转移性状为纯合的个体,进而育成新品种。在理论上每回交1次,杂种后代所含轮回亲本的遗传成分将递增一半。一般经5~6次回交,其后代的主要性状已接近轮回亲本。但如轮回亲本的主要性状涉及的基因数较多,则回交次数要适当增多。回交育种法主要用于:常规育种中有利性状的转育;选育近等基因系;单体、缺体、三体的转育;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核不育系的转育; 克服远缘杂种不育性。 |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