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Xiong Hu
熊笏
1.
On Stroke, a specific work on stroke, was written by Xiong Hu, whose ideas involves the pathogenic viewpoint that "defensive qi is weak and vulnerable to evil qi of all directions", seven common syndromes in clinic, differentiation of syndromes based on common tertiary collaterals and main channels, and abundant therapeutic methods.
《中风论》为熊笏所著之中风病专著。
4) tablet representing an office
朝笏
5) bear
[英][beə(r)] [美][bɛr]
熊
1.
Comparison of taking bear gall with cannulation or not;
熊有管与无管取胆的对比分析
2.
Effects of compound green additive on the quality and output of bear bile;
复合绿色饲料添加剂对熊胆汁质量及产量的影响
6) The Bear
《熊》
1.
Antinomy in Sorrow——On the Metaphor of Boon s Killing the Bear in William Faulkner s The Bear;
悲壮之中的悖论——论福克纳小说《熊》中“布恩屠熊”之隐喻
2.
“The Bear”:Calling for Natural Consciousness and Social Morality——On McCaslin in William Faulkner s The Bear;
“熊”:呼唤自然意识和社会道德——威廉·福克纳《熊》的主人公解读
3.
Faulkner s Reflection on White American Civilization Through The Bear;
从《熊》看福克纳对美国白人文明的反思
补充资料:十笏园
中国清代园林建筑。又名丁家花园。因占地小,喻若十个板笏之大,故名。在山东省潍坊市胡家牌坊街9号。原为明清缙绅故宅。清光绪十一年(1885)潍县豪绅丁善宝购作私邸,修葺了北部 3间旧楼,题名砚香楼,开挖水池,堆叠假山,始成花园。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存园址南北深 70米,东西宽 44米,占地3400平方米。南部临街"倒座"一排,院内前部以水池为中心,四周配置四合式庭院。建筑轴线东、中、西 3条,各布庭院三、四进不等。东路主体建筑碧云斋原为丁氏居室;西路主体建筑诵芬书屋、深柳读书堂、秋声馆与静如山房等,为丁氏私塾和客房;中路为花园中心,十笏草画位于水池前,四照亭居于池中,砚香楼、北厅位于最后。水池东岸堆叠半壁假山,山顶、山脚配置蔚秀亭、落霞亭、漪岚亭和稳如舟等亭舍;水池西岸经矩形游廊南通西跨院,北达春雨楼和砚香楼庭院。池岸以太湖石堆砌自然驳岸,将半壁山和游廊呈弧状连接一起。三路共建亭、台、楼、榭 24处,房舍 67间。其中山顶落霞亭为1949年以后增建。为突出砚香楼前的空间效果,对假山上下的四照亭、稳如舟、蓬莱三仙岛、蔚秀亭、漪岚亭、小沧浪亭等建筑景点,均采取小尺度构筑。在造景处理上,池东以摹拟自然景观为主,建筑为辅;池西则以建筑实景为主,仿自然驳岸叠石为辅,虚实呼应,富而不俗,是一处兼具江南、江北园林风格的私家小园优秀实例。
1978年潍坊市博物馆迁于此,并按原貌进行了局部维修。1987年国家拨款进行维修,现为胶莱平原西部历史、民俗和郑板桥书画收藏研究场所。
现存园址南北深 70米,东西宽 44米,占地3400平方米。南部临街"倒座"一排,院内前部以水池为中心,四周配置四合式庭院。建筑轴线东、中、西 3条,各布庭院三、四进不等。东路主体建筑碧云斋原为丁氏居室;西路主体建筑诵芬书屋、深柳读书堂、秋声馆与静如山房等,为丁氏私塾和客房;中路为花园中心,十笏草画位于水池前,四照亭居于池中,砚香楼、北厅位于最后。水池东岸堆叠半壁假山,山顶、山脚配置蔚秀亭、落霞亭、漪岚亭和稳如舟等亭舍;水池西岸经矩形游廊南通西跨院,北达春雨楼和砚香楼庭院。池岸以太湖石堆砌自然驳岸,将半壁山和游廊呈弧状连接一起。三路共建亭、台、楼、榭 24处,房舍 67间。其中山顶落霞亭为1949年以后增建。为突出砚香楼前的空间效果,对假山上下的四照亭、稳如舟、蓬莱三仙岛、蔚秀亭、漪岚亭、小沧浪亭等建筑景点,均采取小尺度构筑。在造景处理上,池东以摹拟自然景观为主,建筑为辅;池西则以建筑实景为主,仿自然驳岸叠石为辅,虚实呼应,富而不俗,是一处兼具江南、江北园林风格的私家小园优秀实例。
1978年潍坊市博物馆迁于此,并按原貌进行了局部维修。1987年国家拨款进行维修,现为胶莱平原西部历史、民俗和郑板桥书画收藏研究场所。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