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足背动脉收缩压与肱动脉收缩压之比
1)  ankle/brachial systolic pressure ratio (API)
足背动脉收缩压与肱动脉收缩压之比
2)  pulmonary artery systdic pressure
肺动脉收缩压
3)  ankle systolic blood pressures(ASBP)
踝动脉收缩压
4)  toe systolic blood pressures(TSBP)
趾动脉收缩压
5)  aortic systolic pressure
主动脉收缩压
6)  brachial artery fressure
肱动脉压
补充资料:收缩说
      认为地球由于不断变冷而收缩的大地构造假说。
  
  为了解释岩石褶皱和逆冲现象,E.de博蒙于1829年提出了地球收缩的假说。随后,物理学家、地球物理学先驱L.开尔文提出了地球冷凝的物理模式。19世纪下半叶以来,J.D.丹纳认为地槽是在地球收缩而形成的拗陷基础上演化的解释,E.修斯对全球刚性地块和柔性地带构造变动的解释的成功,尤其是欧美各地推覆构造的发现,使收缩说思潮大为高涨,与地槽地台学说一并成为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的主要大地构造学说。20世纪30年代以后,由于地球膨胀说、尤其是海底扩张说的提出和证实,收缩说走向衰落。
  
  收缩说认为,地球由于放热变冷而导致不断收缩。在这个模式中,几百公里以下的地球内部仍然接近于初始的温度。而最外部的圈层,包括现今所指的岩石圈和上地幔,已经变得相对较冷。这样,在最外部圈层之下的部分由于迅速变冷收缩,而向地球内部分离。分离所留下的空间由最外部圈层在重力作用下向内收缩来充填,这一收缩充填作用使地球最外部的圈层处在一种横向挤压的状态中。收缩说首次提出了具有明确物理基础的全球性动力地质原?颍现郧案餮啥缘乜窃硕鲜渡系囊桓雒飨越剑谟谒沂玖说乜撬皆硕拇嬖凇5牵账跛荡犹岢隹季陀龅侥岩钥朔睦眩饕俏薹ㄖな档厍虮砻娴?构造确实是由收缩造成的,它对广泛分布的由正断层表现的张性区域也无法解释。20世纪20年代中期,放射性射线发现后,人们认识到,地壳中同位素衰变放热可能导致地球(或地壳)热胀。冰期和间冰期的发现和证实,表明地球表面可变冷也可变热。
  
  

参考书目
   孙荣圭著:《地质科学史纲》,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1984。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