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性制药是医药行业的前沿领域,2001年诺贝尔化学奖就授予分子手性催化的主要贡献者。自然界里有很多手性化合物,这些手性化合物具有两个对映异构体。对映异构体很像人的左右手,它们看起来非常相似,但是不完全相同。当一个手性化合物进入生命体时,它的两个对映异构体通常会表现出不同的生物活性。对于手性药物,一个异构体可能是有效的,而另一个异构体可能是无效甚至是有害的。手性制药就是利用化合物的这种原理,开发出药效高、副作用小的药物,其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经过40年的发展,特别是近两年,世界医药领域研发手性药物之势愈来愈烈,并已有大量新品种面世,成为世界各国制药公司追求利润的新目标。目前,手性药物临床用量日益上升,市场份额逐年扩大。而实际上,推动手性药物迅速发展的直接动力是药品管理机构根据医药研究的结果而制定的新规定。疗效高、毒副作用小、用药量少是当前药物研究的发展趋势。手性药物正满足了这个要求,因而成为未来新药研发的方向。美国fda发布的手性药物指导原则,要求所有在美国上市的消旋体类新药,生产者均需提供报告,说明药物中所含的对映体各自的药理作用、毒性和临床效果。欧共体国家及日本、加拿大等国随后也规定了类似的法规。
手性药物的不断增加改变着化学药物的构成,成为制药工业的新亮点所在,多数治疗药物种类将为手性化学品提供有利的增长机会。预计5年后手性化学品将占总药物化学品需求的比例,将从61%上升到80%左右。非药物应用将为手性化学品提供各种各样的增长前景,单一异构体化合物的将超过平均增长的需求。包括用于生物技术和基因治疗研究的核酸、肽和酶;活体内成象的肽和单克隆抗体;羟丁氨酸和色氨酸饲料添加剂;真菌衍生的杀虫剂毒药和特种工业酶。
去年,我国江苏正大天晴制药公司研发的新型单一异构体药物异甘草酸镁,进一步完善了我国手性药物的制备技术。新型单一对映体药物为新一代手性药物,是通过更加全面的手性技术即综合应用拆分的方法、手性辅助剂的方法及不对称催化等方法,将药物中无效、低效或有副作用的对映体更彻底地除去,制备出组分更纯的具有单一定向结构(单一对映体)的手性药物。新型单一对映体药物较传统单一对映体药物有效成分更纯,在治疗疾病时起效更快,疗程缩短。
对目前我国手性药物研究的重点,专家认为,手性药物新分离制备技术的研究是我国目前亟须加大力度进行研究的领域,该技术的进展能极大促进我国手性药物研究的总体水平。
目前,国内药企大都是通过手性转换技术或者手性拆分技术,在消旋体的基础上做一些修饰,便能够节约临床试验和人体试验的大量成本,这对目前资金不足的我国药企来讲可谓是一条捷径。不过,手性制药作为一种重要的新药研发方式,其真正的创新意义在国内仍未有效开启,手性技术本身的发展将对制药企业日后的市场创新具有决定性作用。
手性药物的热潮早在10年前就在中国潮涌潮起,然而发展到今天,中国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依然明显,在自主创新已然成为新时期国策的今天,就注定了我国手性药物发展奋起直追的迫切性。最近,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公司“手性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项目通过发改委的评估和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与日本大赛璐(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联合成立“sioc-daicel手性分析技术合作研究中心”,为我国手性药物技术的发展增加了一股有生力量。
手性家族风光无限
人类从来没有停止过手性药物的研究,也经历过惨痛的教训。在上个世纪50年代曾遭遇过惨败,德国一家制药公司曾经开发出一种治疗孕妇早期不适的药物——反应停,药效很好,但医生很快发现,服用了反应停的孕妇生出来的婴儿很多四肢残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