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锐湿疣的中西医结合疗法
主要症候:
“尖锐湿疣”古代中国医书就有记载,但是其病因并不知道,所以当梅毒传入我国之后,有的医家误把本症与梅毒视为同一病种。在19世纪又把本病与淋病混淆一起,故有“淋病疣”之称。直到1879年奈瑟氏发现淋病之后,才把本症与淋病区别开来。
直到20世纪医学家开始认识到长在阴部的瘊子,与通常长在皮肤上的疣,可能是同一种病,由于发生不同部位,所以症状表现及传染途径也不同。1968年有人通过电镜观察到皮肤疣病毒颗粒,从而证实了病毒是疣的病原体。在70年代才有人证实尖锐湿疣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引起的。此类病毒属于DNA病毒,具有几个壳微粒,排列成立体对称的20面体。中心为DNA,外面为壳微粒组成的衣壳。DNA与衣壳组成的核衣壳即成为无包膜的裸露型病毒体,其直径为50-55微米。
尖锐湿疣多半通过性交传染,病毒在上皮细胞内生长,温暖潮湿的环境下更容易繁殖。因此泌尿生殖器和肛门是好发部位。病毒可自身接种,因此发生于肛门等部位的损害常出现于两侧接触面。传染性很强,与患有尖锐湿疣的人发生性接触后,约有2/3的性伴侣受到感染。调查资料表明,尖锐疣湿就多发生于20-30岁的青年人,而这些病人中,多数有婚外不洁的性乱史。本病也可通过非性接触传播,如接触被污染的浴巾、浴盆等而感染。
本病潜伏期通常为3个月,短者1个月,长者可达6个月以上。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在皮肤粘膜部位出现多发性乳头瘤样或疣状损害。在生殖器温度较低而且干燥部位的损害常常表现为小而扁平状,而在温热、湿润部位者常呈丝状或乳突瘤状,初发时为少数微小淡红色丘疹,渐渐增大及增多,表面凹凸不平,湿润而柔软,呈大小不等的乳头样,摹样或融合成大团块呈菜花样突起,红色或污灰色。其根部常有蒂,易发生糜烂、渗液,触之易出血,皮损裂隙中常有混浊的浆液或脓性分泌物,散发恶臭,自觉有痒感,常因搔抓而引起细菌继发感染。有的女性患者甚至从外阴至阴道、宫颈等处都长满了一片毛棘或很多小菜花状突起,好似玫瑰色的芒刺或鸡冠花。湿疣的数目少则数个,多则十余个,数十个以至百个之多。由于局部潮湿与不断受到慢性激刺,往往增长迅速。极少数病人由于治疗不及时,使湿疣长得很大,成为巨大湿疣,可向深部穿透,产生很多瘘管通向尿道或经5-40年恶变为癌肿。发生在直肠内大的湿疣可引起里急后重感。
在男性,尖锐湿疣常见于冠状沟、包皮、龟头、系带及尿道口,有时见于阴茎体及周围皮肤,但很少见于阴囊。肛周的损害可发生在男性同性恋者。在女性,主要见于阴道,特别多见于阴蒂、阴唇、阴道、肛周及宫颈,有时也可发生妊娠妇女中。孕妇患尖锐湿疣后,人乳头状瘤病毒可通过分娩过程传染给婴儿,使之发生喉头疣及引起喉部乳头状瘤。即使母体感染后无临床症状,病毒也可通过血液或胎盘传播给胎儿,所以患有此病的妇女足月妊娠时,以做剖腹产术为妥。此病偶尔在腋窝、脐窝、趾间和乳房下部也可出现,还可出现在口腔粘膜处。也可以从身体的其它部位自身接种到生殖器部位,但很少见。
近年来,大量资料进一步证明人乳头瘤病毒与某些恶性肿瘤发生有一定关系。外阴、阴茎或肛周的尖锐湿疣可以转化为鳞状细胞癌。这种转化通常要5-40年。有学者报告:4.7-10.2宫颈尖锐湿疣,5外阴及肛周湿疣,经过一个长潜伏期后,可发生间变或原位癌或侵润性癌。
科学家们利用较先进的核酸杂交方法,在不同类型的生殖器官肿瘤中测出了人乳头状瘤病毒DNA及其相关氨基酸序列,同时在尖锐湿疣中也测到了人乳头状瘤病毒DNA的同源序列。
人乳头状瘤病毒的致病的作用愈来愈引起广泛的注意,这不仅是因为它在性病发病率所占的位置不断提前,在我国目前居性病发率的第二位。而且更重要的是与致癌性有着密切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