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漫散射米勒矩阵
1)  diffuse scatlering Mueller matrices
漫散射米勒矩阵
2)  Diffuse backscattering Mueller matrix
后向漫散射穆勒矩阵
3)  Muller matrix
米勒矩阵
4)  Mueller matrix
米勒矩阵
1.
Polarization modulation principle of the photoelastic modulator is analyzed based on Mueller matrix theory.
以偏振光的米勒矩阵理论为基础 ,分析了光弹调制器实现偏振调制的原理 ,并给出光弹调制器应用中两种典型设置的米勒矩阵表
2.
Mueller matrix on the near-normal incident on anisotropy surface is derived, it will give aid to designing a new Reflectance Difference spectrometer.
以米勒矩阵理论为基础,推导出了各向异性表面近正入射反射米勒矩阵,该矩阵对于反射差别谱系统的设计、分析与优化等方面将会起到积极作用。
3.
The principle to form the rotator and its application are analyzed with Mueller matrix.
提出了一种将相位延迟器复合为旋光器的技术,利用米勒矩阵对其原理与应用进行了分析。
5)  Scattering matrix
散射矩阵
1.
Study on the scattering matrix of the recurrence spectra of H_2 molecules in magnetic field;
氢分子在磁场中回归谱的散射矩阵理论研究
2.
Numerical calculation of optical cross section and scattering matrix for soot aggregation particles;
烟尘簇团粒子光学截面和散射矩阵的数值计算
3.
The scattering matrix,Graves matrix and polarization characteristic vector of the false targets produced by the full polarization jammer are analysed.
对全极化有源假目标和雷达目标的分析结果表明,提出的欺骗干扰方法形成的假目标的散射矩阵、Graves功率矩阵以及极化特征描述子矢量等参数与雷达目标具有很强的相似性,它可以有效地干扰极化测量雷达。
6)  scatter matrix
散射矩阵
1.
Hybrid antenna and beam forming based on scatter matrix;
混合天线及基于散射矩阵的波束形成
2.
The effect of defects in the potential wells on the resonant tunneling of the three_tile quasiperiodic superlattices has been investigated by the δ function potential model and scatter matrix method.
应用δ函数势模型和散射矩阵方法, 研究了势阱中的杂质对三元准周期超晶格电子隧穿性质的影响。
3.
In this paper the effect of the bias voltage on the resonant tunneling of high_energy electron in three_tile quasiperiodic superlattice is investigated by scatter matrix method with Airy function.
本文应用Airy函数和散射矩阵方法研究了外加偏压对三元准周期超晶格高能态电子隧穿性质的影响。
补充资料:米勒,H.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剧作家。1929年生于萨克森州。1945年,被迫参加"希特勒青年团"和"帝国服务队"。战争临结束时,被关入美国俘虏营。战后读完高中,先后当过记者、编辑,1959年起成为职业作家。1973年以来在柏林剧团和柏林人民剧院做艺术顾问。1958年曾被授予毕希纳奖金。
  
  米勒自50年代初从事戏剧创作,发表了各种戏剧作品近30部。他的早期剧作多为B.布莱希特式的教育剧,如《克扣工资的人》(1958),根据里德的小说改编的《震撼世界的十天》等。60年代中期开始,米勒改编了许多古希腊、罗马作家的古典悲剧,作品都采用韵文体,语言简练优美。其中有根据索福克勒斯剧作改编的《菲罗克泰特》(1968),表现了人道主义与野蛮愚昧的斗争;《俄狄浦斯王》(1967),突出了作品人道主义的内涵。此外还有《赫拉克勒斯5》 (1964)、《普罗米修斯》(1969)等。这些作品发表后影响很广,一些著名的大学开设了他的戏剧课。
  
  米勒70年代以来的剧作大都取材于德国历史,采用了"组合式"方法,这在戏剧创作上是首创。《战役》(1974)是一出"组合式"戏剧,从1974年上演以来,久演不衰,成了许多剧院的保留剧目。全剧分五场,各场之间情节并不关联,但主题都是揭露法西斯统治年代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米勒最典型的"组合式"戏剧是1977年写的《巩德林的生平、普鲁士的弗里德里希、莱辛的熟睡、梦幻、呐喊》。该剧内容丰富多彩,集中体现了米勒关于组合式戏剧的理论。在艺术手法上则熔现实主义、自然主义、象征主义于一炉。《德国女神在柏林之死》(1978)是米勒的另一代表作。它完全打破了戏剧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情节跳跃性极大,有强烈的对比感。其他剧作还有《拖拉机》(1955~1961)、《麦克白》(1975)、《哈姆雷特机器》(1977)等。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