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early crust ablation
早期切痂植皮
2) extensive and deep burn
休克期切痂植皮
3) Early escharectomy
早期切痂
1.
Early escharectomy and stitch(EES) at 24 h after injury,eschar-protecting treatm.
目的 探讨早期切痂对放烧复合伤大鼠存活以及创面愈合的影响 ,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4) cutting scab
切痂植皮
1.
Objective: Analyze retrospectively the repair methods of several alkali burnt wounds, probe into the opportunity of operation cutting scab and skin grafting, and improve the survival rate of skin grafting.
26处浅Ⅱ°和60处深Ⅱ°创面应用保痂疗法;90处Ⅲ°创面其中的52处用传统方法(3~7d)切痂植皮;另外38处伤后3~36h切痂,延迟48h植皮。
5) Early excision
早期切(削)痂
补充资料:切木尔切克古墓群
切木尔切克古墓群,距阿勒泰市约30公里,距切木切克乡集镇15公里,位于平坦戈壁向山区过度地带,数约有100余琢,分布在约5平方公里范围内。墓有大、有小,有的较集中,有的分散。较大的一座长约65米,宽35米,位于哈底那尔村西,平均海平面高764米,墓前立有高1.5米,宽60公分,厚400 公分,4块巨大黑石石碑,上刻有凸形浮雕头像, 较小的墓大多分散在起伏土丘的制高点,墓前大多有一块立石,四周大多铺成直植的块石围护,隆起略高于地平面。
1963年新疆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有计划进行了部分发掘,发现墓葬形式有墓院制和单墓制两种,墓院制地表大多无封土,周缘多有列石围护,单墓制四周无列石围护。但两种墓葬都又分为石棺和竖穴土坑,石棺表面有的有封土,有的没有,竖穴土坑均有封土,埋葬方式为:屈肢、仰身直肢、俯身直肢和乱首葬。出土文物有石器、陶器、铜器、铁器、骨首质器等,时代起于战国延伸至突厥时期,近千年。
墓区除古墓以处,还有左文字石刻,岩画,这些可能是此方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匈奴、突厥等民族的遗迹。考古学界有人将切木尔切克墓葬称为切木尔克文化,可见地位之高。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