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两栖药用动物
1)  Amphibian medical animals
两栖药用动物
2)  medicinal amphibians
药用两栖动物
3)  amphibian [英][æm'fɪbiən]  [美][æm'fɪbɪən]
两栖动物
1.
Study on Amphibian as Bioindicator on Biomonitoring Water Pollution;
两栖动物在水体污染生物监测中作为指示生物的研究概况
2.
A New Record of Amphibian in Hunan Province:Leptolalax oshanensis;
湖南省两栖动物新纪录——峨山掌突蟾
3.
Amphibian Resources and Conservation of Huangshan City;
黄山市两栖动物资源及其保护
4)  amphibians
两栖动物
1.
A Large-Scale Pattern in Species Diversity of Amphibians in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长江流域两栖动物物种多样性的大尺度格局
2.
Species Diversity and Protection of Amphibians in Subtropical Rain Forest Area of Guangdong North Region;
广东北部亚热带雨林两栖动物物种多样性及其保护
3.
The research on amphibians and reptiles has been done in the Xuanping Hydroelectric Station,Beichuan Country,Sichuan Province.
经2005年初步调查证实,四川北川县漩坪电站库区有两栖动物13种(隶属于2目6科10属),其中中国特有种9种;爬行动物13种(隶属于1目5科11属),其中中国特有种3种。
5)  amphibia [英][æm'fibiə]  [美][æm'fɪbɪə]
两栖动物
1.
A Preliminary Census on Amphibian Resources in the Qixingling Nature Reserve of Jiangxi Province;
江西七星岭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资源调查初报
2.
A survey on the diversity of amphibia and reptilia was conducted in the field of Hubei Xieshan Nature Reserve in August 2005.
2005年8月对湖北省薤山自然保护区的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进行了专项调查。
3.
The survey of amphibian and reptile was conducted in Mount Longwang Nature Reserve of Zhejiang Province from March 1999 to September 2000.
从地理型分析,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均以东洋界种类为主,分别占种数的75。
6)  medicinal amphibia
药用两栖类
补充资料:两栖纲(Amphibia)
 

两栖纲(Amphibia)

生活史要经历幼体水生和成体陆生两种不同生活方式的脊椎动物。包括四肢带尾的鲵、螈,有肢无尾有蛙、蟾和无肢缺尾的鱼螈等。

在距今三亿五千万年前的古生代泥盆纪,地球上的气候温暖而潮湿,大量蕨类植物残体落入水中,使水质变坏或干涸,影响和威胁着鱼类正常生活。具有“肺”结构的古总鳍鱼类在生境恶化时,不但能到水面上进行气体呼吸,甚至还能利用其偶鳍爬离原栖息地去寻觅适宜的生活水域环境,从而逐渐发展了五趾型四肢,肺呼吸的功能也得到了加强,最终演变成为两栖动物。两栖纲是由水生的鱼类开始过渡到陆地生活的一类脊椎动物。

特征 主要是具备五趾型的肢骨和带骨,开始出现一枚颈椎,并有一枚荐椎与腰带骨相连,支持身体使之能在陆地运动;头骨由2枚枕髁与颈椎相连。皮肤表面裸露,而且是本纲动物重要的辅助呼吸器官。皮肤腺发达,皮下有丰富的血管,大量的分泌物可使皮肤在干燥的空气中保持湿润,防止体液过分蒸发,有利于皮肤呼吸。体温不能维持恒定,故称为变温动物或外热源动物。每当严寒酷暑或干旱季节,均需进行蛰眠。由于两栖动物尚未彻底摆脱对水环境的依赖,所以还不能说是真正的陆生动物。

现存在两栖纲动物仅包括无足目(Apoda)、有尾目(Caudata)和无尾目(Anura),约有3000种。无足目动物的身体细长似蚯蚓,故又名蚓螈目;穴居地下,以昆虫和蠕虫等为食。全世界约有170种,分布在非洲和热带亚洲、美洲,中国云南、广东、广西等省区产1种版纳鱼螈(Ichthyophis bannanica)。有尾目动物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尾三部。大多为肉食性动物,主要凭嗅觉捕食无脊椎动物和小形的鱼、蛙等。现知有尾目动物约250种,大多分布在北半球,只有少数种类往南分布到热带区域。中国产3科、约30种,常见的有大鲵(Megalobatrachus davidianus)、小鲵(Hynobius)、巴鲵(Liua shihi)、疣螈(Tylototriton)和瘰螈(Paramesotriton)等。无尾目是本纲中最高等、种类最多和分布最广的一个类群;体形短宽,四肢发达,后肢强大适于跳跃和游泳;皮肤腺丰富,发育过程需经由蝌蚪变态为幼体的阶段。无尾目现有2500种左右,分布遍及各大洲,中国约有180种,西南诸省所产种类最多,常见的有盘舌蟾科(Discoglossidae)的铃蟾(Bombina orientalis);锄足蟾科(Pelobatidae)的角蟾(Megophrys)和髭蟾(Leptobrachium)、中国雨蛙(Hyla chinensis)、蛙科(Ranidae)的弹琴蛙(Rana adenopleura)、中国林蛙(R.chensinensis)。

两栖纲的绝大多数是有益动物,尤其是蟾蜍和蛙类,主要生活在农田,因大量捕食昆虫,在农田生态系统平衡中起着抑制害虫的作用。许多蛙类都是夜间活动的动物,能捕捉食虫类所无法消灭的害虫。雨蛙、树蛙和狭口蛙还分别是高秆作物、树上,以及地下害虫的天敌。有些两栖纲动物可以入药,哈士蟆油就是黑龙江林蛙、中国蛙的整体干制品,以及雌蛙产卵管的制品,用作体虚滋阴补品;调制六神丸、梅花点丹和蟾酥丸等中成药所需用的“蟾酥”,是用大蟾蜍和黑眶蟾蜍耳后腺的分泌物加工制成,对咽喉的解毒、消肿、止痛有神效。

螈类可作用治疗跌打损伤和骨折等症。蛙类和大鲵的肉味虽美,但是国家的保护动物,应禁止捕食。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