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Epididymis hump
附睾肿块
2) epididymal mass
附睾肿物
1.
Objective: To elevate the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levels of epididymal mass by sonography.
目的:通过分析附睾肿物的超声特征,提高对附睾肿物的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
3) Epididymal neoplasms
附睾肿瘤
4) abscess of epididymis
附睾脓肿
5) Adnexal masses
附件肿块
1.
Value of serum CA125, CEA and AFP assay for differentiatiing malignant adnexal masses from benign adnexal masses;
血清CA125、癌胚抗原及甲胎蛋白鉴别附件肿块良恶性的价值
6) Epididymis benign tumors
附睾良性肿瘤
补充资料:腹部肿块
腹部(包括腹壁、腹腔和腹膜后间隙)肿块可以是生理性的,如充盈的膀胱、妊娠的子宫、干结的粪便等;更多更重要的是病理性的,是一些腹部疾病的临床表现。通常所说的腹部肿块,是指后者而言,其诊断有一定困难,尤其要注意与"生理性肿块"相鉴别。
分类 分类方法很多,按肿块性质大致可分为六种(表1)。
有些疾病并不能按上述分类确切划分,比如腹膜后肿物可出现在腹部的任何一部分,胰腺囊腺癌既是肿瘤又是囊肿,通常腹部包块是指慢性疾病,急腹症所表现的包块不在此列。
生理性"肿块" 并非真正的疾病,但有时误认为病理性肿块。除子宫、膀胱、粪块外,发达的腹直肌腱划间的肌肉,消瘦者的脊柱或骶骨岬和自发性痉挛的肠管等,都可能被误诊为病理性的。甚至腹壁松软或薄弱者的腹主动脉,也会被误认为是"搏动性肿块"。
炎症性肿块 多伴有发热、局部疼痛、白细胞计数升高等炎症征象。如阑尾周围炎包块、肠系膜淋巴结结核、肾周围脓肿等。
肿瘤性肿块 多为实质性肿块。恶性肿瘤占多数,特点为发展快,晚期伴有贫血、消瘦和恶病质;良性肿瘤则病史长,肿瘤较大,光滑,有一定活动度。
囊性肿块 多呈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光滑,有波动感。常见的有先天性的多囊肝、多囊肾、脐尿管囊肿;滞留性的胰腺囊肿、肾盂积水;肿瘤性的卵巢囊肿;炎症性的胆囊积液、输卵管积水、包裹性积液;寄生虫性的包虫囊肿等。
梗阻性肿块 胃肠道的梗阻性肿块可引起腹痛、腹胀、呕吐或便秘不排气等;梗阻胆道的肿块引起无痛性黄疸,一般不发热;梗阻尿路系的肿块常引起腰部胀痛。严格说,淤血性脾肿大和郁胆性肝肿大,也属于梗阻性肿块。
外伤肿块 如左上腹部的脾破裂血肿,上腹部的假性胰腺囊肿,下腹或盆腔的腹膜后血肿等。见腹部创伤。
诊断要点 腹部肿块的诊断依靠详尽的病史、细致的检查、准确的化验结果和必要的特殊检查。要求解答肿块是否为病理性,部位来源,以及性质等问题,以便拟定治疗方案。
病史 问病史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肿块发生的部位、时间和伴随的症状,如腹痛、发热、局部不适等,以及有无外伤史、肿瘤家族史等。肿块发生前有短暂的腹痛、局部腹膜刺激征和全身感染性症状者,应疑为炎性肿块。病人曾患肺结核、长期低热、食欲不振、伴有腹痛,则腹内肿块可能为结核性。肿块出现很久,生长缓慢,无其他不适,多为良性肿瘤;反之,若生长迅速、病人显著消瘦,多为恶性肿瘤。故有炎性肿块的变化以日计算;恶性肿瘤以月计算;良性肿瘤以年计算之说。这虽不完全精确,却有助于作出初步判断。②有无消化道症状。因消化系统在腹部占有很大的空间,有此类症状者多为消化道本身肿瘤或肠道外肿块压迫引起。例如反复呕吐,提示胃窦部或十二指肠病变;呕吐咖啡样残渣多见于胃癌;结肠肿块可引起便血和排便习惯改变;右上腹肿块伴有黄疸,多为肝脏或胆道附近的病变。③其他伴随症状。泌尿系的肿块多有尿血、尿频等症状,如肾癌常伴有腰痛和肉眼血尿。女性生殖系肿块多伴月经改变或阴道出血,如子宫肌瘤病人可有月经量增多或不孕的症状。
体检 即要注意局部情况,又要注意全身情况。
① 全身检查除注意营养、贫血、黄疸外,应注意淋巴结是否肿大。左锁骨上窝淋巴结肿大,多为胃肠道肿瘤的转移,因汇集胃肠道淋巴液的胸导管流经此处;全身淋巴结,特别是颈部及腋窝部淋巴结肿大者,要怀疑淋巴肉瘤和霍奇金氏病。
② 腹部检查。若在腹壁见到胃肠型或蠕动波者,多系胃肠道肿物,并已有梗阻表现。肿块的触诊要注意大小、形状、硬度、活动性、有无压痛或波动感等。良性肿物一般表面光滑、外形圆纯、边界清楚;恶性肿瘤多呈结节状,高低不平,可伴有恶病质等表现。癌肿的质地坚硬;肉瘤触之如硬橡皮;囊肿多有弹性或波动感;动脉瘤有搏动;而炎性肿块则有压痛。肝脏肿块和下垂的肾脏而随呼吸上下移动;小肠和肠系膜肿块可随体位改变而活动。女性生殖器官的肿块在下腹部触及,多能向下进入盆腔,需在腹部和阴道(或直肠)作双合诊方能触清。盆腔肿物如直肠癌、盆腔脓肿等,应作直肠指诊协助诊断。要注意肿块位置的鉴别,腹壁肿块位置表浅易于触及;腹内肿块则较深在,不易扪到。病人仰卧抬起头部使腹肌紧张时,腹壁肿块更为明显;但腹内肿块则因受紧张的腹肌覆盖,更难于触及。腹部后肿块一般不能推动。由于腹膜后肿块大多可于腰部触及,可用双手触诊检查。为了区别肿块位于腹腔内或腹膜后,可采用肘膝位俯卧检查法。腹膜后肿块固定在后腹壁,不能移动,双合诊时反而不如仰卧时清楚,可配合X射线造影等检查来区分(表2)。
辅助检查 除 X射线检查外,还包括实验室检查、超声诊断等。
① 实验室检查,有炎症时、白细胞计数增高;贫血并且大便潜血持续阳性,则应考虑消化道肿瘤;贫血伴血尿,不能排除泌尿道肿瘤;疑为包虫囊肿时,应作包虫皮内试验和补体结合试验;疑为肝癌则应测定血清甲胎蛋白等。
② 超声波检查对病人无损伤,可借以作出初步判断,必要时可在超声波引导下作穿刺活检。胃肠道钡餐造影或钡剂灌肠 X射线检查,有助于鉴别消化道内或外肿瘤。其他可根据需要与条件,选用泌尿系造影、放射性核素扫描、计算机体层扫描(CT)或内窥镜检查等。
治疗和预后 腹部肿块为多种疾病的一项表现,其治疗和预后取决于原发疾病。炎症性肿块应用抗感染药物治疗或配合理疗,必要时可手术引流脓肿;实质性或囊性肿块,一般以手术治疗为主;某些肿瘤,如腹膜后淋巴肉瘤或恶性网织细胞增生等,手术难于根治,主要靠抗肿瘤药物和放射治疗。
分类 分类方法很多,按肿块性质大致可分为六种(表1)。
有些疾病并不能按上述分类确切划分,比如腹膜后肿物可出现在腹部的任何一部分,胰腺囊腺癌既是肿瘤又是囊肿,通常腹部包块是指慢性疾病,急腹症所表现的包块不在此列。
生理性"肿块" 并非真正的疾病,但有时误认为病理性肿块。除子宫、膀胱、粪块外,发达的腹直肌腱划间的肌肉,消瘦者的脊柱或骶骨岬和自发性痉挛的肠管等,都可能被误诊为病理性的。甚至腹壁松软或薄弱者的腹主动脉,也会被误认为是"搏动性肿块"。
炎症性肿块 多伴有发热、局部疼痛、白细胞计数升高等炎症征象。如阑尾周围炎包块、肠系膜淋巴结结核、肾周围脓肿等。
肿瘤性肿块 多为实质性肿块。恶性肿瘤占多数,特点为发展快,晚期伴有贫血、消瘦和恶病质;良性肿瘤则病史长,肿瘤较大,光滑,有一定活动度。
囊性肿块 多呈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光滑,有波动感。常见的有先天性的多囊肝、多囊肾、脐尿管囊肿;滞留性的胰腺囊肿、肾盂积水;肿瘤性的卵巢囊肿;炎症性的胆囊积液、输卵管积水、包裹性积液;寄生虫性的包虫囊肿等。
梗阻性肿块 胃肠道的梗阻性肿块可引起腹痛、腹胀、呕吐或便秘不排气等;梗阻胆道的肿块引起无痛性黄疸,一般不发热;梗阻尿路系的肿块常引起腰部胀痛。严格说,淤血性脾肿大和郁胆性肝肿大,也属于梗阻性肿块。
外伤肿块 如左上腹部的脾破裂血肿,上腹部的假性胰腺囊肿,下腹或盆腔的腹膜后血肿等。见腹部创伤。
诊断要点 腹部肿块的诊断依靠详尽的病史、细致的检查、准确的化验结果和必要的特殊检查。要求解答肿块是否为病理性,部位来源,以及性质等问题,以便拟定治疗方案。
病史 问病史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肿块发生的部位、时间和伴随的症状,如腹痛、发热、局部不适等,以及有无外伤史、肿瘤家族史等。肿块发生前有短暂的腹痛、局部腹膜刺激征和全身感染性症状者,应疑为炎性肿块。病人曾患肺结核、长期低热、食欲不振、伴有腹痛,则腹内肿块可能为结核性。肿块出现很久,生长缓慢,无其他不适,多为良性肿瘤;反之,若生长迅速、病人显著消瘦,多为恶性肿瘤。故有炎性肿块的变化以日计算;恶性肿瘤以月计算;良性肿瘤以年计算之说。这虽不完全精确,却有助于作出初步判断。②有无消化道症状。因消化系统在腹部占有很大的空间,有此类症状者多为消化道本身肿瘤或肠道外肿块压迫引起。例如反复呕吐,提示胃窦部或十二指肠病变;呕吐咖啡样残渣多见于胃癌;结肠肿块可引起便血和排便习惯改变;右上腹肿块伴有黄疸,多为肝脏或胆道附近的病变。③其他伴随症状。泌尿系的肿块多有尿血、尿频等症状,如肾癌常伴有腰痛和肉眼血尿。女性生殖系肿块多伴月经改变或阴道出血,如子宫肌瘤病人可有月经量增多或不孕的症状。
体检 即要注意局部情况,又要注意全身情况。
① 全身检查除注意营养、贫血、黄疸外,应注意淋巴结是否肿大。左锁骨上窝淋巴结肿大,多为胃肠道肿瘤的转移,因汇集胃肠道淋巴液的胸导管流经此处;全身淋巴结,特别是颈部及腋窝部淋巴结肿大者,要怀疑淋巴肉瘤和霍奇金氏病。
② 腹部检查。若在腹壁见到胃肠型或蠕动波者,多系胃肠道肿物,并已有梗阻表现。肿块的触诊要注意大小、形状、硬度、活动性、有无压痛或波动感等。良性肿物一般表面光滑、外形圆纯、边界清楚;恶性肿瘤多呈结节状,高低不平,可伴有恶病质等表现。癌肿的质地坚硬;肉瘤触之如硬橡皮;囊肿多有弹性或波动感;动脉瘤有搏动;而炎性肿块则有压痛。肝脏肿块和下垂的肾脏而随呼吸上下移动;小肠和肠系膜肿块可随体位改变而活动。女性生殖器官的肿块在下腹部触及,多能向下进入盆腔,需在腹部和阴道(或直肠)作双合诊方能触清。盆腔肿物如直肠癌、盆腔脓肿等,应作直肠指诊协助诊断。要注意肿块位置的鉴别,腹壁肿块位置表浅易于触及;腹内肿块则较深在,不易扪到。病人仰卧抬起头部使腹肌紧张时,腹壁肿块更为明显;但腹内肿块则因受紧张的腹肌覆盖,更难于触及。腹部后肿块一般不能推动。由于腹膜后肿块大多可于腰部触及,可用双手触诊检查。为了区别肿块位于腹腔内或腹膜后,可采用肘膝位俯卧检查法。腹膜后肿块固定在后腹壁,不能移动,双合诊时反而不如仰卧时清楚,可配合X射线造影等检查来区分(表2)。
辅助检查 除 X射线检查外,还包括实验室检查、超声诊断等。
① 实验室检查,有炎症时、白细胞计数增高;贫血并且大便潜血持续阳性,则应考虑消化道肿瘤;贫血伴血尿,不能排除泌尿道肿瘤;疑为包虫囊肿时,应作包虫皮内试验和补体结合试验;疑为肝癌则应测定血清甲胎蛋白等。
② 超声波检查对病人无损伤,可借以作出初步判断,必要时可在超声波引导下作穿刺活检。胃肠道钡餐造影或钡剂灌肠 X射线检查,有助于鉴别消化道内或外肿瘤。其他可根据需要与条件,选用泌尿系造影、放射性核素扫描、计算机体层扫描(CT)或内窥镜检查等。
治疗和预后 腹部肿块为多种疾病的一项表现,其治疗和预后取决于原发疾病。炎症性肿块应用抗感染药物治疗或配合理疗,必要时可手术引流脓肿;实质性或囊性肿块,一般以手术治疗为主;某些肿瘤,如腹膜后淋巴肉瘤或恶性网织细胞增生等,手术难于根治,主要靠抗肿瘤药物和放射治疗。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