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Li Shenghua
李盛华
1.
Professor Li Shenghua s experience in treating children supracondylar fracture of humerus;
李盛华教授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经验
2) LI Hua
李华
1.
The Literary Ideology of XIAO Ying-shi and LI Hua;
论萧颖士、李华的文学思想
2.
An Interdisciplinary Study of Two Essays Concerning Water Conservancy by Li Hua;
从跨学科比较看李华涉及水利的两篇文章
3.
Correction of Two Mistakes of Xin Tang Shu Based on Li Hua’s San Xian Lun
读李华《三贤论》纠《新唐书》谬误二则
3) Li Sheng-duo
李盛铎
1.
Contribution and Fault of Li Sheng-duo during Collecting Ancient Books;
浅谈李盛铎在收藏古籍中的功过是非
4) Washington
华盛顿
1.
Parlance of Washington s "Virginia Character-Mount Vernon Countryside Character";
华盛顿“弗吉尼亚性格——芒特弗农田园性格”说
5) Washington State
华盛顿州
1.
Development of Port System in Washington State, U. S. A. and Its Enlightenment;
美国华盛顿州港口系统的开发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6) Washingtonia filifera
华盛顿葵
1.
Identification of leaf-spot pathogen on Washingtonia filifera and its host range;
华盛顿葵叶斑病菌鉴定及寄主范围研究
补充资料:李日华
明代戏剧家。江苏吴县人。生卒年及生平事迹无考。约生活于正德、嘉靖前后,以剧作《南西厢记》闻名。
宋元南戏中已有《张珙西厢记》(或称《崔莺莺西厢记》),明代前期的李景云(一说系元代人)亦作有传奇戏曲《崔莺莺西厢记》。上述剧本均已失传,仅存少量曲文。最晚在嘉靖初年,海盐人崔时佩又将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通称《北西厢》)改编为传奇,李日华再加以增补,成为长达38折的大型剧作。
《南西厢记》人物情节与《北西厢》几乎完全相同,并大量袭用《北西厢》的词句,思想平庸,艺术表现上缺乏独创性,所以"时论颇弗取"(《衡曲麈谭》)。明代另一位作《西厢记》传奇的陆采说:"李日华取实甫之语,翻为南曲,而措词命意之妙几失之矣。"(《陆天池西厢记序》)清初李渔甚至比之为"千金狐腋,剪作鸿毛;一片精金,点成顽铁"(《闲情偶寄》)。然而,明中叶北杂剧已经渐趋衰落。《南西厢记》的出现,使脍炙人口的西厢故事仍能长期活跃于昆剧舞台上,崔时佩、李日华的主要功绩即在于此。
自清中叶以来,《南西厢记》的《跳墙》、《寄柬》、《佳期》、《拷红》等出,一直是颇受欢迎的剧目。京剧和各种地方戏改编的《西厢记》、 《红娘》、 《拷红》等,无不受到《南西厢记》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现存《南西厢记》较早的版本,是明代万历年间金陵富春堂本和周居易校刻本,《古本戏曲丛刊初集》第30种即据富春堂本影印。明末《六十种曲》本和《六幻西厢》本是比较通行的版本,它们与早期版本的差别较大。
宋元南戏中已有《张珙西厢记》(或称《崔莺莺西厢记》),明代前期的李景云(一说系元代人)亦作有传奇戏曲《崔莺莺西厢记》。上述剧本均已失传,仅存少量曲文。最晚在嘉靖初年,海盐人崔时佩又将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通称《北西厢》)改编为传奇,李日华再加以增补,成为长达38折的大型剧作。
《南西厢记》人物情节与《北西厢》几乎完全相同,并大量袭用《北西厢》的词句,思想平庸,艺术表现上缺乏独创性,所以"时论颇弗取"(《衡曲麈谭》)。明代另一位作《西厢记》传奇的陆采说:"李日华取实甫之语,翻为南曲,而措词命意之妙几失之矣。"(《陆天池西厢记序》)清初李渔甚至比之为"千金狐腋,剪作鸿毛;一片精金,点成顽铁"(《闲情偶寄》)。然而,明中叶北杂剧已经渐趋衰落。《南西厢记》的出现,使脍炙人口的西厢故事仍能长期活跃于昆剧舞台上,崔时佩、李日华的主要功绩即在于此。
自清中叶以来,《南西厢记》的《跳墙》、《寄柬》、《佳期》、《拷红》等出,一直是颇受欢迎的剧目。京剧和各种地方戏改编的《西厢记》、 《红娘》、 《拷红》等,无不受到《南西厢记》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现存《南西厢记》较早的版本,是明代万历年间金陵富春堂本和周居易校刻本,《古本戏曲丛刊初集》第30种即据富春堂本影印。明末《六十种曲》本和《六幻西厢》本是比较通行的版本,它们与早期版本的差别较大。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