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朊病毒病
1)  prion diseases
朊病毒病
1.
The fundamental patho-genic mechanism of prion diseases involves the post-translational conversion of PrPC into its infectious isoformPrPSc, but it remains still unclear that how prion propagation leads to apoptosis of neuronal cells.
朊病毒病,即传染性海绵状脑病(transmissiblespongiformencephalopathies,TSEs),是一类致死性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存在散发性、感染性和遗传性3种形式。
2.
On the basis of a brief account of human prion diseases, this paper elucidate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vCJD and bovin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 (BSE) and presents the evidence conforming that vCJD is caused by the BSE agent.
本文在概述人朊病毒的基础上 ,重点阐述新型克 -雅氏病与早先已知的各种人朊病毒病的区别和它是由牛海绵状脑病朊病毒引起的证据 ,并对牛海绵状脑病并非源于痒病而是原于牛散发性朊病毒病、影响新型克-雅氏病流行规模的主要因素和该病的主要预防措施等问题进行了讨
3.
Since the emerging of bovin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 and variant Creutzfeldt-Jacob disease (vCJD), the threat of prion diseases on public health became increasingly remarkable.
朊病毒病(Prion disease)是一组累及人和动物的传染性神经退行性疾病,随着疯牛病和人类变异性克雅氏病(variant Creutzfeldt-Jacob disease,vCJD)的出现,该类疾病对公共卫生和人类健康的威胁日益显著。
2)  Prions
朊病毒
1.
Prions, generally called Proteinaceous Infectious Particales (PrP), are manifest as one kind of subacutely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ies in human and animals, whose pathogens are infective protein without nucleic acids.
朊病毒(Proteinaceous Infectious Particales简称Prions)病是一种人和动物共患的亚急性海绵状脑病,其病原是一种具有传染性的不含核酸的病原体,故称为感染性朊病毒蛋白(PrP)。
3)  prion [英]['pri:ɔn]  [美]['pri'ɑn]
朊病毒
1.
Solvent Accessibility and Computer Modeling Analysis on the Native and the Mutants of Human Prion Protein;
人朊病毒蛋白及其突变体的溶剂可及性和模拟分析
2.
Research advance in prion pathogenesis;
朊病毒致病机理的研究进展
4)  Prion(PrPSC)
朊病毒(PrPSC)
5)  human prion disease
人朊病毒病
6)  Prion protein
朊病毒蛋白
1.
Relationship between prion protein and 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expression in glioma.;
胶质瘤中朊病毒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相关性
补充资料:朊病毒
又称蛋白质侵染因子。朊病毒是一类能侵染动物并在宿主细胞内复制的小分子无免疫性疏水蛋白质。

病毒是一类个体极微小的生物,它没有细胞结构,其构成也很简单,一般只有蛋白质组成的外壳和由核酸组成的核心。核酸(DNA或RNA)在病毒的遗传上起着重要作用,而蛋白质外壳只对核酸起保护作用,本身并没有遗传性。这是人们对病毒的基本认识。然而,随着人们对一些疾病的深入研究,科学家们发现,还有一类生物与一般病毒不一样,它只有蛋白质而无核酸,但却既有感染性,又有遗传性,并且具有和一切已知传统病原体不同的异常特性。它就是朊病毒。

朊病毒的发现

早在300年前,人们已经注意到在绵羊和山羊身上患的“羊瘙痒症”。其症状表现为:丧失协调性、站立不稳、烦躁不安、奇痒难熬,直至瘫痪死亡。20世纪60年代,英国生物学家阿尔卑斯用放射处理破坏DNA和RNA后,其组织仍具感染性,因而认为“羊瘙痒症”的致病因子并非核酸,而可能是蛋白质。由于这种推断不符合当时的一般认识,也缺乏有力的实验支持,因而没有得到认同,甚至被视为异端邪说。1947年发现水貂脑软化病,其症状与“羊搔症症”相似。以后又陆续发现了马鹿和鹿的慢性消瘦病(萎缩病)、猫的海绵状脑病。最为震惊的当首推1996年春天“疯牛病”在英国以至于全世界引起的一场空前的恐慌,甚至引发了政治与经济的动荡,一时间人们“谈牛色变”。1997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授予了美国生物化学家斯坦利•普鲁辛纳(StanleyB.PPrusiner),因为他发现了一种新型的生物——朊病毒(Piron)。“朊病毒”最早是由美国加州大学Prusiner等提出的,在此之前,它曾经有许多不同的名称,如非寻常病毒、慢病毒、传染性大脑样变等,多年来的大量实验研究表明,它是一组至今不能查到任何核酸,对各种理化作用具有很强抵抗力,传染性极强,分子量在2.7万~3万的蛋白质颗粒,它是能在人和动物中引起可传染性脑病(TSE)的一个特殊的病因。


朊病毒的性质与结构

期但利•普鲁辛纳经过多年的研究,终于初步搞清了引起瘙痒病的病原体即阮病毒的一些特点。他发现阮病毒大小只有30一50纳米,电镜下见不到病毒粒子的结构;经负染后要见到聚集而成的棒状体,其大小约为10~250x100~200纳米。通过研究还发现,朊病毒对多种因素的灭活作用表现出惊人的抗性。对物理因素,如紫外线照射、电离辐射、超声波以及80~100℃高温,均有相当的耐受能力。对化学试剂与生化试剂,如甲醛、羟胺、核酸酶类等表现出强抗性。对蛋白酶K、尿素、苯酚、氯仿等不具抗性。在生物学特性上,朊病毒能造成慢病毒性感染而不表现出免疫原性,巨噬细胞能降低甚至灭活朊病毒的感染性,但使用免疫学技术又不能检测出有特异性抗体存在,不诱发干扰素的产生,也不受干扰素作用。总体上说,凡能使蛋白质消化、变性、修饰而失活的方法,均可能使朊病毒失活;凡能作用于核酸并使之失活的方法,均不能导致朊病毒失活。由此可见,朊病毒本质上是具有感染性的蛋白质。普鲁辛纳将此种蛋白质单体称为朊病毒蛋白(PrP)。

朊病毒已经超出了经典病毒学的生物学概念,研究表明,蛋白质在特定条件下发生突变或构型上的变化,由良性变为恶性,即变为具有传染性的蛋白质颗粒,这一观点向传统观点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由朊病毒引起的疾病近年来不断被发现并相继被确认,不论在人群中还是在动物群中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因而对朊病毒的研究不仅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同时还有迫切的现实意义。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