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互动论
1)  interaction [英][,intə'rækʃən]  [美][,ɪntə'rækʃən]
互动论
1.
On the unification of the interaction theory of metaphor and the interactionist approach to cognition;
论隐喻互动论和认知互动论的统一
2.
in terms of Lotman s "Interactionism",and for the aim of improving the integrated language quality of students to construct and develop the College Oral English teaching mode: teacher-learner interaction,learner-learner interaction,voice interaction,psychological interaction,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l.
为此,本文以罗特曼的“互动论”为基础,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素质为宗旨,探讨建构和开发大学英语口语课教学的科学机制。
2)  interaction theory
互动论
1.
The paper pointed out that arbitration is a typical model of harmonious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folk law and the national law,and this interaction theory can better explain the nature of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arbitration.
指出仲裁是一个民间规则与国家法和谐互动的典型范本,民间法与国家法的"互动论"能更好地解释国际商事仲裁的本质。
3)  social interaction theory
互动论
1.
From synthetical angle of “social function theory” and “social interaction theory”,to analyze “deviate behavior of role” and production and reproduction process of “elitist syndrome”, conclude that “elitist syndrome” is essentially a results of negative response to social pressure.
综合“功能论”与“互动论”两种理论,从“角色偏离”出发分析了“精英症”生产与再生产的过程,指出“精英症”实质上是对待超负荷社会压力消极回应的结果,在此基础上,提出矫治“精英症”的社会控制手段。
4)  Interaction theory
互动理论
1.
Through the interpretation of Structural-functionalism theory,Interaction theory,and Exchange theory,it reveals that form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chool and community in modern school concepts is the necessity and inevitable result of the development of school,community and society.
通过结构功能理论、互动理论和交换理论对学校与社区关系的诠释,揭示了现代学校观念中学校与社区关系的形成是学校和社区共同发展的需要和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
2.
This paper looks back on the development of English metaphor studies,makes use of Richards and Black s Interaction Theory and Sperber & Wilson s Relevance Theory to probe into the approaches to understand English metaphor and its operation mechanism.
本文回顾了英语隐喻的研究发展动态,运用理查兹和布莱克的互动理论,斯珀珀和威尔森的关联理论探讨了英语隐喻的解读途径和运行机制,认为隐喻为一种语用现象,并从语用语言等效和社交语用等效探讨了英汉隐喻的翻译策略。
3.
The comparison theory and the interaction theory, the main traditional views of metaphor, both give a semantic account of the meaning of metaphor, which is obviously not sufficient in explaining the metaphorical meaning.
传统隐喻理论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比较理论和互动理论都从纯粹的语义学角度解释隐喻。
5)  symbolic interactionism
符号互动论
1.
On the study of symbolic interactionism,there are similar views between Herbert Blumer and Manford Kuhn,but it is more worth to pay attention to their differences.
在符号互动论的研究上,布鲁默和库恩这两个人的观点有相同处,但更值得关注是不同的地方,他们之间存在着较为尖锐的对立观点。
2.
In symbolic interactionism the knowledge on "self" and objective world is "meaning",which points to the reaction of the reactor to such stimulus as the "self" and objective world and the attitude of the general others.
符号互动论既是现代社会学的一个重要理论流派,又是知识社会学的微观取向的思想传统。
6)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actions
互动论视角
补充资料:符号互动论
      一种主张从人们互动着的个体的日常自然环境去研究人类群体生活的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理论派别。又称象征相互作用论或符号互动主义。
  
  符号互动论的派别  该理论源于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W.詹姆斯和G.H.米德的著作。但最早使用符号互动这一术语的是美国社会学家H.G.布鲁默,1937年,他用这一术语指称美国许多学者诸如C.H.库利、米德、J.杜威、W.I.托马斯、W.詹姆斯、R.E.帕克、F.W.兹纳尼茨基等人的著作中所隐含的"社会心理状态"。西方学术界曾有人把符号互动分为两派,一是以布鲁默为代表的芝加哥学派,一是以M.库恩为首的艾奥瓦学派。1930~1950年间出版的一系列布鲁默及其同事、学生们的著作中确定了该理论的主要观点。
  
  从哲学上看,符号互动论与美国的实用主义、德国和法国的现象学联系最为密切,与逻辑实证主义、结构功能主义、文化决定论、生物决定论、刺激-反应行为主义、交换理论以及均衡理论的各种形式相对立,而与心理分析理论、现象学社会学、民俗学方法论、角色理论、戏剧理论,以及人本主义和存在主义的心理学、哲学,具有某些相容性。E.戈夫曼是符号互动论在当代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符号互动论的基本假定  主要有:①人对事物所采取的行动是以这些事物对人的意义为基础的;②这些事物的意义来源于个体与其同伴的互动,而不存于这些事物本身之中;③当个体在应付他所遇到的事物时,他通过自己的解释去运用和修改这些意义。
  
  符号互动论的观点  主要观点有:①心灵、自我和社会不是分离的结构,而是人际符号互动的过程。心灵、自我和社会的形成和发展,都以符号使用为先决条件。如果人不具备使用符号的能力,那么心灵、自我和社会就处于一片混乱之中,或者说失去了存在的根据。
  
  ②语言是心灵和自我形成的主要机制。人与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能使用语言这种符号系统。人际符号互动主要通过自然语言进行。人通过语言认识自我、他人和社会。
  
  ③心灵是社会过程的内化,事实上内化的过程就是人的"自我互动"过程,人通过人际互动学到了有意义的符号,然后用这种符号来进行内向互动并发展自我。社会的内化过程,伴随着个体的外化过程。
  
  ④行为是个体在行动过程中自己"设计"的,并不是对外界刺激的机械反应。个体在符号互动中逐渐学会在社会允许的限度内行动,但在这个限度内,个体可以按照自己的目的处世行事。
  
  ⑤个体的行为受他自身对情境的定义的影响。人对情境的定义,表现在他不停地解释所见所闻,赋各种意义于各种事件和物体中,这个解释过程,或者说定义过程,也是一种符号互动。
  
  ⑥在个体面对面的互动中有待于协商的中心对象是身份和身份的意义,个人和他人并不存在于人自身之中,而是存在于互动本身之中。
  
  方法论特征  符号互动论者倾向于自然主义的、描述性的和解释性的方法论,偏爱参与观察、生活史研究、人种史、不透明的被脉络化了的互动片断或行为标本等方法,强调研究过程,而不是研究固定的、静止的、结构的属性;必须研究真实的社会情境,而不是通过运用实验设计或调查研究来构成人造情境。符号互动论者不运用正式的数据搜集法和数据分析法,而代之以概括性的和一般的方法论的指令,这些指令要求对被调查的对象采取"尊重"态度。布鲁默曾声称,这种研究需要或至少应该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考察",调查者着重了解他想要研究的社会情境的第一手资料。目的是把在其中生活的人们所理解、所适应的世界照样描绘出来,主要用参加者的语言来表达。第二阶段,即"检验"阶段。研究者集中注意环境中的"分析因素",这些因素要在理论指导下进行观察才可能获得。对于多数符号互动论者说来,这一阶段在辨认、描述和解释基本的社会过程如社会化、整合、协商时已开始了。
  
  应用符号互动论有助于对许多问题的理解,如对社会越轨、精神疾病、集体行为、儿童社会化、死亡和挣扎、老年、疾病与痛苦和艺术社会学(见文艺社会学)的理解等等。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