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北仑城区
1)  Beilun downtown
北仑城区
1.
Reciprocity study on sports and health of the aged in Beilun downtown;
宁波市北仑城区老年人体育与健康对等研究
2)  Beilun District
北仑区域
1.
Thoughts 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f Beilun District in the 10th 5-year Plan;
“十五”期间加强北仑区域环境保护的若干思考
2.
On the "Second-round Development" of Beilun District;
论北仑区域的“二次创业”
3.
With an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Beilun District, this paper suggests four measures for the realization of the goal of speeding up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ew area of Ningbo, with an emphasis on the reform and rol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根据北仑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提出了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新城区的奋斗目标和四方面措施,并强调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3)  Beilun District
北仑区
1.
An Investigation of Farmers Income Rise in Beilun District;
新形势下北仑区农民增收状况调查
2.
Thoughts on th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of Beilun District;
北仑区工业经济发展之我见
3.
During the 10th 5-year Pla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Beilun district is as: one of the most powerful economic areas in Ningbo area as well as eastern China based on the centre of port and foreign economy.
“十五”期间整个北仑区域经济的发展应当定位为“以港区经济和外向型经济为主要特征的,宁波乃至华东地区经济最富活力的区域之一”,而北仑区则作为“港区经济的必要组成部分和有力保障”,发展目标为2005年提前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4)  Beilun Port Area
北仑片区
5)  Beilun Harbor District
北仑港区
1.
On Waterway Schemes of Beilun Harbor District in Ningbo Port;
宁波港北仑港区水运疏港通道方案研究
2.
Beilun harbor district is a core of Ningbo Port, and deal with the 55% of the whole port s throughput in 2004.
宁波港是我国主要沿海港口之一,2004年港口吞吐量列大陆港口第二位,而北仑港区作为宁波港的核心港区,2004年吞吐量占全港的55%。
6)  Beilun mountains
北仑山区
补充资料:北京市西城区北礼士路的一小学

本校最早为陆公墓小学,坐落在阜成门外迤北的一个高坡上陆公墓2号。有历史资料记载成立在晚清时代,但无人证实。1931年陈国瑞任校长设两个教学班,教职工共五人,1945年由高树焱任校长。1949年北平解放,改成北平市军管会西四分会第十八区马尾沟小学,校长仍为高树焱。同年由魏学信接任校长,11月改名为第十六区第二中心国民小学,52年为北京市西四区北礼士路第一小学,58年北京改划行政区,更名为北京市西城区北礼士路第一小学直到现在。

附带说明,解放前曾有过马尾沟小学,陆公墓简易小学之称,均因无有力证据,故确认本校成立1931年。历任校长情况:

陈国瑞:年代久远,从无考查。

高树焱在任期间有:2个教学班、教职工5人、49年增至6个教学班、教职工14人。

魏学信在任期间有:6个教学班、教职工14人、一、二年级为二部制,没有六年级,52年教职工20人、班数未动。

朱承镛(已故)在任期间:取消一部制、增设六年级、教职工数在53年为23人,54年为24人、56年29人。

谭一林在任期间:59年有25个教学班、教职工42人,61年50人、84年54人,扩充到27个教学班、教职工74人。

张其代担任校长后:86年19个教学班、教职工66人,95年26个教学班、教职工85人,96年26个教学班、教职工88人,离退休教师18人。

学校原为国民党侦缉队旧址,我军围城时,住过国民党军队,房子缺窗少门,拆得乱七八糟。连院墙也大半倒塌,站在院内远眺,荒丘累累,凄凉景象不堪入目。兼之有浇菜的大粪池两个,臭气熏天,"校园"内得不到一点新鲜空气,且风沙蔽日,尘土飞扬,教室内上课师生难以睁眼。魏校长接任后,首先率师生把坍塌的院墙码起半截,又把国民党士兵埋在地下炮车轮子等铁器挖出卖掉给教室安了门窗,教室桌椅不够,就用碎砖垒起土台做为桌凳,学生每人带一个棉垫,坐在上面免得潮湿。同时师生共同平垫了操场,垒起了土体操台,使学校初具规模。那时的教育经费是相当少的,学校任何教学设备都没有,须一样一样的添置,教师用自己的双手制作一些简单的教具。音乐老师挟着一架三组的破风琴到各班教室去上课,全校师生饮水全靠卖水的每日挑送,喝不上开水那是常有的事,打一次电话要到河边上礼士路二小,来回赶路得用20分钟。

1953年局里派来了朱承镛校长,他也是个实干家,来校后首先率工友到他原任教的报子胡同小学刨出埋在地下的铅管给学校接上了自来水,教育局在这时也拨来部分经费,还发了一些教学用品。根据需要也添置了一部分教具,对教学工作起了不小的作用,并设法安装了电话(2.2207),既满足了学校工作需要,又方便了教师。朱校长带领全校师生垒起了院墙,体操台也用砖石加固,经与有关方面联系,迁走了粪池,校园的空气清新了,操场几经平垫夯实,风沙大大减少。桌椅不够用,便和当时新华印刷厂职工夜校商量,把他们设在这里的桌椅全部留下,又和他们联系,拉上了电线,安上了电灯,教职工从此不在昏暗的煤油灯下办公了。这时教育局又拨给学校一架四组风琴,学校增设了音乐教室。55年取消了二部制增设六年级,成了一所完全小学。那时学生的年龄也参差不齐,因家境贫寒上不起学,解放后生活好转才入学读书,有的十七、八岁才上四年级,这种现象直到56年才逐渐消失。

1965年学校盖起了第一座四层教学楼,教学楼内设二十个教室、七个办个室,宽敞明亮的学习环境使师生倍受鼓舞,深感党和政府对教育是多么的重视啊!

1993年学校又盖起了一座四层新教学楼,这时改革开放的灿烂之花已开遍了全国各地,处处呈现出朝气蓬勃之之势,新教学楼比较现代化,有广播设备,闭路电视,计算机房,电化教育器材齐备。四楼设有综合报告厅,接待国内外客人、很多大型活动均在这里举行。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