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
|
1) internal genetic structure
内部遗传结构
2) genetic structure
遗传结构
1.
Screening of microsatellite primers and population genetic structure of Hemibarbus labeo in Heilongjiang River and Wusulijiang River;
黑龙江和乌苏里江唇的微卫星引物筛选及群体遗传结构
2.
Bemisia tabaci:biotype monitoring and genetic structure analysis;
烟粉虱生物型的监测及其遗传结构研究
3.
Distribution posture of Chinese poultry resource and genetic structure of four endangered chicken breeds;
中国家禽资源分布现况和四个濒危鸡种遗传结构的研究
3) population structure
遗传结构
1.
AFLP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genetic diversity and population structure of eight natural populations (103 individuals) and one ex situ population (29 seedlings) of the species.
本研究利用AFLP分子标记对该物种分布区内发现的8个自然居群进行了遗传多样性与遗传结构的分析;同时将采自野外不同自然居群的29株幼苗作为一个迁地居群,用AFLP分子标记检测了该迁地居群的遗传多样性。
4) Population genetic structure
遗传结构
1.
By means of 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markers,genetic diversity and population genetic structure in 3 natural populations of Ph.
本文采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研究了篌竹(Phyllostachys nidularia)的遗传多样性,揭示其群体遗传结构,并在遗传多样性研究的基础上,探讨篌竹种质资源的保存方法;采用同样的技术又分析了篌竹五个变型遗传变异的大小。
2.
This paper manages to look into population genetic structure and Phylogeography, to investigate the evolutionary history of Feirana quadranus in Tsinling Mountains.
本文试图从种群遗传结构和谱系地理学两个方面的研究,来初步探讨秦岭地区隆肛蛙的的演化历史。
5) structural genetics
结构遗传学
6) single inheritance structure
单遗传结构
1.
The single inheritance structure method is proposed to describe the parts parameters,and the multilevel data storage structure is proposed as the way to store the parts parameters,so that the 2D table(or complicated tree-like table) is simplified as a linear data structure.
分析了当前零件库设计方法存在难以动态扩充的问题,提出了模型参数驱动的零部件设计方法;以注塑模具零件为例分析了零件参数的复杂性,提出以"单遗传结构"的形式描述零件参数,以多级别数据存储结构作为零件参数的存储方式,使得平面二维表格(或者复杂的树状表格)简化为线性数据结构,每条记录均成为仅包含参数控制关系的单个参数的数据,从而建立起可动态扩充的系列化、标准化的零部件库。
补充资料:地球的内部结构
地球内部结构是指地球内部的分层结构。今天探测器可以遨游太阳系外层空间,但对人类脚下的地球内部却鞭长莫及。目前世界上最深的钻孔也不过12公里,连地壳都没有穿透。科学家只能通过研究地震波、地磁波和火山爆发来提示地球内部的秘密。一般认为地球内部有三个同心球层:地核、地幔和地壳。 地壳是地球的表面层,也是人类生存和从事各种生产活动的场所。地壳实际上是由多组断裂的,很多大小不等的块体组成的,它的外部呈现出高低起伏的形态,因而地壳的厚度并不均匀:大陆下的地壳平均厚度约35公里,我国青藏高原的地壳厚度达65公里以上;海洋下的地壳厚度仅约5~10公里;整个地壳的平均厚度约15公里,这与地球平均半径6371公里相比,仅是薄薄的一层。 地壳上层为花岗岩层,主要由硅-铝氧化物构成;下层为玄武岩层,主要由硅-镁氧化物构成。理论上认为过地壳内的温度和压力随深度增加,每深入100米温度升高1℃。近年的钻探结果表明,在深达3公里以上时,每深入100米温度升高2.5℃,到11公里深处温度已达200℃。 目前所知地壳岩石的年龄绝大多数小于20多亿年,即使是最古老的石头 丹麦格陵兰的岩石也只有39亿年;而天文学家考证地球大约已有46亿年的历史,这说明地球壳层的岩石并非地球的原始壳层,是以后由地球内部的物质通过火山活动和造山活动构成的。 地壳下面是地球的中间层,叫做“地幔”,厚度约2865公里,主要由致密的造岩物质构成,这是地球内部体积最大、质量最大的一层。 地幔又可分成上地幔和下地幔两层。一般认为上地幔顶部存在一个软流层,推测是由于放射元素大量集中,蜕变放热,将岩石熔融后造成的,可能是岩浆的发源地。下地幔温度、压力和密度均增大,物质呈可塑性固态。 地幔下面是地核,地核的平均厚度约3400公里。地核还可分为外地核、过渡层和内地核三层,外地核厚度约2080公里,物质大致成液态,可流动;过渡层的厚度约140公里;内地核是一个半径为1250公里的球心,物质大概是固态的,主要由铁、镍等金属元素构成。地核的温度和压力都很高,估计温度在5000℃以上,压力达1.32亿千帕以上,密度为每立方厘米13克 美国一些科学家用实验方法推算出地幔与核交界处的温度为3500℃以上,外核与内核交界处温度为6300℃,核心温度约6600℃。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