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Judgement of the Nuremnberg Tribunal
纽伦堡法庭判决书
5) Nurembourg gold
纽伦堡假金
6) Nurnberg faience
纽伦堡彩陶
补充资料:爱伦堡,И.Г.
苏联俄罗斯作家、社会活动家。1891年1月27日生于基辅一个工程师的家庭。1907年在莫斯科第一中学念书时,因参加布尔什维克地下组织和进行一些革命工作,被开除学籍。1908年被捕,遂即脱离组织关系。不久获释,于同年12月流亡巴黎,起初继续参加革命工作,后来放弃了政治活动。1910年开始发表诗作,并陆续出版了几本诗集,都是些模仿象征派诗歌的习作性质的作品。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在1915至1917年间,担任莫斯科《俄国晨报》和彼得格勒《市场报》军事记者,到法德前线采访。战争使他产生了怀疑、悲观情绪。这在诗集《前夜之歌》中有所反映。这个时期还写有军事通讯,后来编辑成集,以《战争的外貌》(1920)为名出版。1917年7月回国。十月革命后,曾参加苏维埃政府部门工作。对于十月革命,开始时并不理解,在诗集《为俄罗斯祈祷》(1918)中流露了这种怀疑和摇摆的心情。1918至1923年间还出版了诗集《火》(1919)、《前夜》(1921)、《随想》(1921)、《国外随想》、《毁灭性的爱》(1922)、《兽性的温暖》(1923)等,表示欢迎"另一个伟大的世纪"的诞生,同时对此感到"既狂喜又恐惧"。
1921年春开始,以苏联报纸记者身份长期驻在国外。20年代初,发表一些评论俄罗斯当代艺术和诗歌的论文,宣传结构主义的艺术思想。1922年发表哲理性讽刺长篇小说《胡里奥·胡伦尼多及其门徒奇遇记》,受到列宁的注意。小说描写第一次世界大战和革命时期欧洲和俄国的生活,对资本主义世界作了尖锐的讽刺和批判,同时也反映了作者矛盾复杂的思想。这个时期发表的其他小说,如《尼古拉·库尔波夫的一生和毁灭》(1923)、《让娜·涅依的爱情》(1924)等,则以个人与社会的对立为主题。在有些小说中,如《十三个烟袋》(1923)和《德·叶·托辣斯》(1923),加强了对于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道德的批判,以及对资产阶级文化的内在矛盾的分析。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爱伦堡的思想发生变化。1931年他周游欧洲各国,目睹了法西斯主义的猖狂活动;回国后参观访问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建设的工地,受到了鼓舞,增强了对苏维埃国家前途的信心。这个时期写出反映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和新人成长的长篇小说《第二天》(1933)。1936至1939年西班牙内战时期,他?魑断⒈ā芳钦呒复稳ノ靼嘌?,写出一些诗歌(诗集《忠诚》,1941)和短篇小说集《停战以外》、长篇小说《人需要什么》(1937),表现他的反法西斯主义和国际主义的思想。
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时在法国,目击法国的沦陷,以此为题材创作了长篇小说《巴黎的陷落》(1941),获1942年度斯大林奖金。卫国战争时期,在《消息报》、《红星报》及前线报纸上发表了许多政论,揭露法西斯主义的政策和道德,呼吁世界各国人民奋起斗争,并鼓舞他们必胜的信心。这些政论使他赢得了世界的声誉,后来收集出版了 3卷政论集《战争》(1942~1944)。
战争结束后完成两部长篇小说:写战时生活的《暴风雨》(1946~1947,获1948年度斯大林奖金)和写战后生活的《九级浪》(1951~1952)。50年代中期发表的中篇小说《解冻》(第1、2部,1954~1956)和各种形式的文艺论文,60年代发表的内容庞杂的回忆录《人、岁月、生活》(6卷,1961~1965),在苏联文艺界都引起激烈的争论。
1921年春开始,以苏联报纸记者身份长期驻在国外。20年代初,发表一些评论俄罗斯当代艺术和诗歌的论文,宣传结构主义的艺术思想。1922年发表哲理性讽刺长篇小说《胡里奥·胡伦尼多及其门徒奇遇记》,受到列宁的注意。小说描写第一次世界大战和革命时期欧洲和俄国的生活,对资本主义世界作了尖锐的讽刺和批判,同时也反映了作者矛盾复杂的思想。这个时期发表的其他小说,如《尼古拉·库尔波夫的一生和毁灭》(1923)、《让娜·涅依的爱情》(1924)等,则以个人与社会的对立为主题。在有些小说中,如《十三个烟袋》(1923)和《德·叶·托辣斯》(1923),加强了对于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道德的批判,以及对资产阶级文化的内在矛盾的分析。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爱伦堡的思想发生变化。1931年他周游欧洲各国,目睹了法西斯主义的猖狂活动;回国后参观访问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建设的工地,受到了鼓舞,增强了对苏维埃国家前途的信心。这个时期写出反映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和新人成长的长篇小说《第二天》(1933)。1936至1939年西班牙内战时期,他?魑断⒈ā芳钦呒复稳ノ靼嘌?,写出一些诗歌(诗集《忠诚》,1941)和短篇小说集《停战以外》、长篇小说《人需要什么》(1937),表现他的反法西斯主义和国际主义的思想。
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时在法国,目击法国的沦陷,以此为题材创作了长篇小说《巴黎的陷落》(1941),获1942年度斯大林奖金。卫国战争时期,在《消息报》、《红星报》及前线报纸上发表了许多政论,揭露法西斯主义的政策和道德,呼吁世界各国人民奋起斗争,并鼓舞他们必胜的信心。这些政论使他赢得了世界的声誉,后来收集出版了 3卷政论集《战争》(1942~1944)。
战争结束后完成两部长篇小说:写战时生活的《暴风雨》(1946~1947,获1948年度斯大林奖金)和写战后生活的《九级浪》(1951~1952)。50年代中期发表的中篇小说《解冻》(第1、2部,1954~1956)和各种形式的文艺论文,60年代发表的内容庞杂的回忆录《人、岁月、生活》(6卷,1961~1965),在苏联文艺界都引起激烈的争论。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