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NA splicing
RNA剪接
1.
RNA splicing is an important step of theprocess of eukaryotic gene expression, which is in higher eukaryotes in particular the humangenome are very common occurring in the life of a complex situation, and gene expressionregulation, signal transduction and other processes important in close linked with the diseaseor have a great relationship.
RNA剪接是真核细胞基因表达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生物过程,通过RNA剪接,可以产生许多具有功能的,带有编码信息的mRNA,它对生物的发育及进化至关重要。
2.
Then,its RNA splicing activity was demonstrated in E.
它们的自我剪接需要一个鸟苷酸辅助完成,其典型反应是包括两步磷酸酯键转移的RNA剪接反应。
4) SL RNA
剪接引导序列RNA
5) branch point
分支点[如见于RNA剪接]
6) RNA binding protein with multiple splicing
具有多种剪接形式的RNA结合蛋白
1.
Objective:To construct the eukaryotic expression vector of RNA binding protein with multiple splicing(RBPMS)siRNA and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RBPMS siRNA on the expression of RBPMS gene.
目的:构建具有多种剪接形式的RNA结合蛋白(RBPMS)基因siRNA的真核表达载体,观察其对RBPMS表达的影响。
补充资料:感染性RNA病原RNA
分子式:
CAS号:
性质:又称感染性RNA病原RNA;壳病毒,是一种和病毒(virus)相似的感染性颗粒。为无蛋白外壳的单链RNA,分子量1.1×105~1.3×105。它是比已知病毒都小的能在宿主细胞内自主复制的病原体之一。已知的近20种类病毒中,大部分已测得了一级结构,都是无蛋白外壳的共价闭合的单链环状RNA分子。在天然状态下类病毒RNA以高度碱基配对的棒状结构形式存在。最先是由T. O. Diener等人(1969)在马铃薯纤块茎病(potato spindle tuber disease)的病株上首先发现的,在电镜下可见到这RNA分子呈50nm长的杆状分子,共有359个碱基对,并证实是游离的RNA,为此正式命名为类病毒。它通常在宿主细胞核内,借助汁液传染,分子量75000~130000,比最小病毒还小80倍。后又相继在菊花矮缩病(chrysanthemum stunt)、菊花绿斑病(chrysanthenum chlorotic mottle)、柑橘剥皮病(citrus excortis)等患病植株中分离到低分子量的病原RNA。推测它也可能存在于其他植物、动物甚至人体内。绝大部分类病毒均具有共同的结构特征:(1)位于棒状结构中心有一个高度保守的序列;(2)靠近这一保守中心区的左侧有一个多聚嘌呤区;(3)棒状结构左侧序列保守性强,右侧变异性大。它可能是通过核苷酸序列或结构改变直接与寄主细胞相互作用、干扰细胞的代谢而致病。对类病毒的研究可能为揭示生命起源和进化、生命过程的实现等生命科学的重大理论问题作出贡献。
CAS号:
性质:又称感染性RNA病原RNA;壳病毒,是一种和病毒(virus)相似的感染性颗粒。为无蛋白外壳的单链RNA,分子量1.1×105~1.3×105。它是比已知病毒都小的能在宿主细胞内自主复制的病原体之一。已知的近20种类病毒中,大部分已测得了一级结构,都是无蛋白外壳的共价闭合的单链环状RNA分子。在天然状态下类病毒RNA以高度碱基配对的棒状结构形式存在。最先是由T. O. Diener等人(1969)在马铃薯纤块茎病(potato spindle tuber disease)的病株上首先发现的,在电镜下可见到这RNA分子呈50nm长的杆状分子,共有359个碱基对,并证实是游离的RNA,为此正式命名为类病毒。它通常在宿主细胞核内,借助汁液传染,分子量75000~130000,比最小病毒还小80倍。后又相继在菊花矮缩病(chrysanthemum stunt)、菊花绿斑病(chrysanthenum chlorotic mottle)、柑橘剥皮病(citrus excortis)等患病植株中分离到低分子量的病原RNA。推测它也可能存在于其他植物、动物甚至人体内。绝大部分类病毒均具有共同的结构特征:(1)位于棒状结构中心有一个高度保守的序列;(2)靠近这一保守中心区的左侧有一个多聚嘌呤区;(3)棒状结构左侧序列保守性强,右侧变异性大。它可能是通过核苷酸序列或结构改变直接与寄主细胞相互作用、干扰细胞的代谢而致病。对类病毒的研究可能为揭示生命起源和进化、生命过程的实现等生命科学的重大理论问题作出贡献。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