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scholar exploration and discussion
学术探讨与论述
2) academic discussion
学术探讨
3) Academic research
学术探讨
1.
Chinese scholar Luo Yimin has an inquiring mind and believes in the truth of academic research.
这本来是一个用史实说话的学术探讨过程,而不是一场“口诛笔伐”的意气纠纷。
5) evaluation and discussion
评述与分析讨论
6) Symposium on Architecture and Culture
建筑与文化学术讨论会
补充资料:《成唯识论述记》
佛教论书《成唯识论》的注释书。亦称《成唯识论疏》,略称《唯识述记》。窥基撰。20卷(或作10卷、60卷)。全书分五门。①辨教时机。主要说明法相宗的三时判教和五种姓说的思想;②明论宗体。主要阐述以识有境无的唯识思想为宗,以"摄相归性"、"摄境从心"、"摄假随实"、"性用别论"四重为体;③藏乘所摄。主要讲述此论在菩萨藏、声闻藏中属于菩萨藏,在经、律、论三藏中属于论藏(即阿毗达磨藏或对法藏),在菩萨、独觉、声闻三乘中属于菩萨乘;④说教年主。主要阐明世亲略传及十大论师简历;⑤判释本文。即分为宗前敬叙分、依教广成分、释结施愿分3部分,对《成唯识论》进行详细解释。卷首有作者自序,说明撰写此书的用意,同时对《成唯识论》的题目作了解释。
本书对《成唯识论》的注释极为详尽,谓世界万有皆阿赖耶识所变,没有任何"外境"的存在,只有"内识"。同时借助佛教因明,对小乘和佛教以外各哲学流派进行批驳。在《成唯识论》中,没有举出印度十大论师之名,因此论中有些思想使人难以理解。本书则各记其名,详加说明。
日本在奈良时代(710~784)此书即已盛行。中国元代已经失传。直至清末才由杨文会通过南条文雄从日本取得,在金陵刻经处刻印流通。
本书对《成唯识论》的注释极为详尽,谓世界万有皆阿赖耶识所变,没有任何"外境"的存在,只有"内识"。同时借助佛教因明,对小乘和佛教以外各哲学流派进行批驳。在《成唯识论》中,没有举出印度十大论师之名,因此论中有些思想使人难以理解。本书则各记其名,详加说明。
日本在奈良时代(710~784)此书即已盛行。中国元代已经失传。直至清末才由杨文会通过南条文雄从日本取得,在金陵刻经处刻印流通。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