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克痢痧药膏
1)  Kelisha ointment
克痢痧药膏
1.
The effects of Kelisha ointment on checking diarrhea;
克痢痧药膏透皮给药的止泻作用
2)  Kelisha
克痢痧
1.
Examination of Drug Resistance Plasmids from Shigella by Kelisha;
克痢痧对志贺菌耐药性质粒消除作用的实验研究
3)  Kelsha capsule
克痢痧胶囊
4)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Kelisan
中药克痢散
5)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eparation "Like"
中兽药复方"痢克"
6)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Li ke"
中草药复方制剂"痢克"
补充资料:


    感受时令不正之气,或秽浊邪毒及饮食不洁所引起的一种季节性病证。又称痧气、痧胀。临床上以突然头晕、头痛、脘腹胀闷,绞痛,欲吐不吐,欲泻不泻,四肢挛急,甚至昏厥,唇甲青紫,或于肘窝、腘窝、颈前两旁常见青紫痧筋为特征。常见于夏暑季节,其他季节也偶有发病。如证情严重,必须及时救治。治宜以逐秽、祛暑、化浊、开窍、除湿为原则。
   痧症之名,见于元代以后的医学著作,如明代戴原礼在《证治要诀》中已有卷肠痧(绞肠痧)的记载,并将霍乱中的干霍乱也列为痧症范围。清代郭志邃鉴于痧症发病多,传变快,治不对症,预后不良,乃总结前人有关治痧经验,著专书《痧胀玉衡》,对多种痧症的病因诊治作了较为系统的论述。
   治疗痧症的方法一般可分为3种:①外治法。即痧在肌肤,可采用刮痧方法。刮痧方法是用磁碗口边,或用手蘸食油或盐水,在后背正中线及中线两侧,或胸腹部,或颈项自颈至肘窝等部,自上而下,自内向外,沿上述部位轻刮或轻捏,至局部皮肤泛红隆起,或显示紫黑色痧点为止;痧在血络,可采用刺痧方法,刺痧方法是用三棱针在委中、曲泽、金津、玉液等有紫青痧筋所在的穴位。或选十宣,直刺放血。②内治法。即痧在肠胃,内服汤药。③内外兼治法。即痧气肆行,不拘表里,内外证均见者,则诸法兼用。
   痧症有寒热、轻重的不同。辨证时,应结合发病季节和发病原因,以辨明寒证与热证为要点。常见的痧症有①热痧。由于暑热秽浊内阻,病变以经脉胃肠壅闭为主。证见突然脘腹闷痛,欲吐不吐,欲泻不泻,口有酸腐臭味,发热头痛,身热不宁,四肢酸楚,或筋脉拘急,舌红苔黄,脉数而濡。治疗以清热、除秽、解痧为原则,常用连朴饮加味,可选用黄连、山栀、厚朴、半夏、菖蒲、豆豉、芦根等药味。若发热较甚,治宜清热解毒、化浊除秽为主,常用甘露消毒丹加减,药选滑石、茵陈、黄芩、菖蒲、木通、川贝母、射干、连翘、薄荷、蔻仁、藿香。②寒痧。寒湿中阻,以致阳气被遏,升降失常。证见突然腹胀、腹痛、喜按喜暖,呕恶、肢冷麻木,唇青舌紫,神倦短气,面色苍白,舌淡脉微。治宜散寒除湿、芳香开窍,常用藿香正气散加减。若兼夹暑湿者,可用新加香薷饮,或黄连香薷饮加减。③绞肠痧。暑湿之邪阻遏中焦,以致气机闭塞,上下不通,出现肠中绞痛等症,属痧症之重证(见霍乱)。
   痧症病人在急救时应保持空气流通,特别是暑热阻遏的病人,宜保持凉爽。痧症病后饮食宜清淡,以利于脾胃正常功能的恢复。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