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中国化心理学研究
1)  Chinanized psychology research
中国化心理学研究
1.
Chinanized psychology research refers to studies in which concept analysis, methodology design and theory construction of research on the psychology and behavior of the Chinese people should be originally carried out on the basis of investigation into the society, history and other related factors of China, rather than indiscriminately apply concepts,.
中国化心理学研究是指在研究中国人的心理和行为时不盲目套用其他国家(特别是西方)的现成概念、方法和理论,而是脚踏实地地考察我国人民的社会、文化、历史和其它相关背景,创造性地进行概念分析、方法设计和理论构建,从而得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
2)  the study of Chinese Psychological History
中国心理学史研究
3)  physics research in china
中国物理学研究
4)  CNRS
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
5)  China Ship Scientific Research Center
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
6)  China's study of Russia's psycholinguistics
中国俄罗斯心理语言学研究
补充资料:中国教育心理学简史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在古代的教育实践中,就萌发了教育心理思想。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在孔丘、孟轲、荀况、墨翟等思想家的著作中,已有不少教育心理思想。例如:关于学习者的动机有"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论述。关于学习过程有"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蠕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学至于行之而止矣"及"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而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循循善诱"等论述。关于因材施教则有:"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的论述。中国古代思想家的这些教育心理思想,到了汉、唐、宋、元、明、清各朝代虽不断有所充实和发展,但仍没有形成严密的知识系统,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中国教育心理学科的发展,是从近代开始的。
  
  清朝末年至1949年中国教育心理学发展概况 教育心理学在中国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在清朝末年随着师范教育的兴起而出现的。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教育心理学家廖世承借鉴英国的教育心理学,曾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开班授课, 并于1924年出版了 《教育心理学》 专著。这是中国较早的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其后则有中国语言学家、心理学家陆志韦翻译的美国心理学家E.L.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概论》,于1926年出版;胡毅翻译的桑代克的《人类的学习》,于1934年出版(同年另有赵演译本出版)。桑代克的学生A.I.盖茨所著《教育心理学》也由宋桂煌译出(1936)。这样桑代克的联结理论对中国教育心理学的建立起了一定的影响。此后,德国心理学家K.科夫卡、W.苛勒等的格式塔学说以及英、美其他教育心理学学派的理论又传入中国。如吴绍熙翻译(1939)的H.L.何林华的《教育心理学》。中国教育心理学家艾伟则把J.德雷弗(旧译崔佛)等10人所著的教育心理学著作编译成《教育心理学大观》一书,于1945年出版,他自己也写了一本《教育心理学》。这样,就使中国的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工作逐步开展起来,20年代开始进行的心理测验,除陆志韦、吴天敏修订了A.比内-西蒙智力测验量表、中国教育心理学家肖孝嵘介绍墨跋量表和古氏画人测验等外,学科测验则更多;当时虽还没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主持其事,但编制出来的各种测验有四、五十种之多。
  
  在学科心理学方面的研究工作,20年代也开展起来,其中突出的是语文教学心理和汉字问题的研究。对汉字的字形结构、音义、词汇、字量、常用字,横直行排列、横直阅读等都进行了研究。这些研究,对语文教学、汉字的简化和改革工作提出过不少有益的见解。
  
  1949年以后中国教育心理学发展概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但后来由于左倾思想的干扰和遭到"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的破坏,教育心理学经历过艰难曲折的发展过程。
  
  第一阶段(1949~1958) 这个阶段强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批判资产阶级的心理学思想,改造与建设中国的心理学;曾先后编写了高等师范学校的教育心理学教材和参考书,翻译了苏联的心理学教材,还编写了《课堂教学心理分析》和《怎样了解学生个性心理特征》等学习材料,以供师范学校学生学用。为探讨和确定小学入学年龄问题,一部分心理学工作者曾与教育工作者协作,进行了 6岁儿童入学的实验研究。通过对不同年龄儿童在掌握语文知识和算术知识方面的情况的比较,发现 6岁儿童在这些科目的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知觉、注意、记忆和理解能力等方面,同 7岁儿童相比差别不大。这样,便为 6岁儿童可以入学的问题提供了一些依据。为解决能否下放一部分中学代数内容到小学五年级讲授,又进行了在五年级讲授代数基本知识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五年级学生可以用代数解算术四则应用题,从而为代数部分内容由中学下放小学讲授提供了依据。
  
  1958年,在一些高等师范院校中出现了"心理学批判"运动。由于过分强调人类心理活动的阶级性,抹杀共同性,曾给心理学界造成了思想混乱,阻碍了教育心理学的正常发展。
  
  第二阶段(1959~1966) 1959年下半年,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和全国17个省、市、自治区的20所高等师范院校协作,开始研究一些教育中的实际问题,教育心理学又恢复了正常的发展。
  
  1960年 1月,中国心理学会举行了第二次代表会议。这次会议澄清了1958年对心理学批判所造成的混乱思想,总结了1959年心理学界关于心理学对象、性质和方法等问题的争论,从而统一了认识,明确了工作的方向。此后,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逐渐出现了繁荣的景象。
  
  1962年 2月,中国心理学会召开了教育心理专业会议,通过了关于教育心理专业委员会组织条例,成立了由潘菽等26人组成的教育心理专业委员会,会后出版了《教育心理论文选》。
  
  这个阶段,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和教学方面,取得了如下的成绩:①1963年出版了由潘菽主编的《教育心理学》(讨论稿);各高等院校也陆续开设了教育心理学课题。②在全国范围内,对语文、数学等主要学科的教学进行了实验研究,其中尤以识字教学研究成绩最为突出。在识字教学的研究实验中,运用了某些心理活动的规律。③开展了对程序教学的实验研究,结合实际对语文、外语、数学进行了实验研究。在实验中采用过直线式和分枝式程序,编写了一些程序教学用的教材,制造了一些简易的教学机器。
  
  第三阶段(1966~1976) 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期间,全国各师范院校的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课程停开,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被撤销,有关学报被迫停刊,研究工作陷于停顿。
  
  第四阶段(1976~ ) 这是中国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重新得到恢复,并不断发展的时期。中国科学院于1977年在北京平谷召开全国心理学学科规划座谈会,初步制定了包括教育心理学在内的心理学学科规划。1978年5月,在杭州召开了全国心理专业会议,确定了教育心理学、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公共课心理学和心理学史等教材的编写计划。1978年12月,中国心理学会理事会决定重建发展心理和教育心理专业委员会。1979年11月,在天津召开的中国心理学会第三届学术年会上,决定出版《儿童心理与教育心理》刊物,制定了1980年度的工作计划和1985年以前的规划设想。
  
  1980年初潘菽主编的《教育心理学》正式出版。教育部于1980年夏在大连举办全国首次教育心理学讲习班,根据专题报告出版了《教育心理专题报告集》,并组成了德育心理、数学心理和语文心理三个协作组。1981年8 月在烟台召开的全国教育心理学教材座谈会上,对教材、实验、学生能力培养等问题,以及教育心理学学科体系和学科性质进行了探讨。1981年12月,中国心理学会在北京召开建会60周年纪念学术学会。1982年12月,又在昆明召开了发展教育心理专业学术年会。
  
  总之,在这个阶段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有很大的发展,取得了一些新成果,如:①研究内容除传统项目外,还有问题行为及其测查,心理卫生、教育社会心理学,大学生人生观等新领域的探索。同时,在传统课题上,也有新的进展。如用实验验证智力和知识的关系,试行制定概念掌握的成就测验,品德形成的情绪作用及儿童智力性别差异等。②研究方法较多地采用了教学性实验、教育性实验及实验室实验。③注意介绍国外教育心理学的文献。如先后翻译出版了日本大桥正夫的《教育心理学》、美国H.C.林格伦著的《课堂教育心理学》、J.M.索里和C.W.特尔福德合著的《教育心理学》、J.S.布鲁纳著的《教育过程》、苏联Л .B.赞科夫著的《教学与发展》等专著。举办了评介国外教育心理学动态的讲习班,并编译了《教育心理学》参考资料等。
  
  中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方向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进行各种理论问题的探讨和对实际问题的研究,使其具有客观性和科学性。在教育、教学和研究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坚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使其具有实践性。贯彻"洋为中用"的原则,有分析、有选择地吸收外国的研究经验和成果,利用现代化设备创造性地改进研究方法,使其具有时代性。贯彻"古为今用"的原则,系统地整理中国古代丰富的教育心理学思想遗产,弃其糟粕,取其精华,使其具有民族性。中国教育心理学的学者,正在通过自己的研究与实验,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心理学体系。
  
  

参考书目
   《论语·雍也》《荀子·劝学·儒效》《学记》《孔子·述而·子罕》。
   潘菽主编:《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1980。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