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Yinhuangqing Oral Liquid
银黄清口服液
1.
Determination of Total Chlorogenic Acid in Yinhuangqing Oral Liquid by Second Order Derivative Spectrophotometry;
二阶导数光谱法测定银黄清口服液中总绿原酸含量
2.
Objective To determine baicalin in Yinhuangqing Oral Liquid.
目的 建立银黄清口服液中黄芩苷的含量测定方法。
2) Yinhuang Koufuye
银黄口服液
1.
Determination of Chlorogenic acid and Baicalin in Yinhuang Koufuye;
银黄口服液中黄芩苷和绿原酸含量的测定
2.
Aim:To develop an HPLC quantitative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chlorgenic acid and baicalin in Yinhuang Koufuyeo Methods:The chromatographic conditions include column C_(18)(Agilent ZORBAX Eclipse XDB-C18,4.
目的:建立 HPLC 同时测定银黄口服液中绿原酸和黄芩苷含量的方法。
3) Yinhuang Oral Liquid
银黄口服液
1.
Study on Quality Control and Fingerprin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Yinhuang Oral Liquid;
银黄口服液的质量控制及其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的研究
2.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chlorogenic acid and baicalin in Yinhuang oral liquid by HPLC;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银黄口服液中绿原酸和黄芩苷含量
3.
Determination of chlorogenic acid and baicalin in Yinhuang Oral Liquid by HPLC;
HPLC法测定银黄口服液中绿原酸和黄芩苷的含量
4) Yinhuang oral solution
银黄口服液
1.
Determination of chlorogenic acid and baicalin in Yinhuang oral solution by dual-wavelength ration spectrometry;
双波长比值光谱法测定银黄口服液中绿原酸和黄芩苷含量
2.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pharmacokinetic parameters of chlorogenic acid and baicalin in Yinhuang injection and Yinhuang oral solution in rats.
目的比较银黄注射液和银黄口服液中绿原酸和黄芩苷在大鼠体内的的药物动力学特征。
5) flos ionicerae and radix scutellariae composite oral liquid
复方银黄口服液
6) Huangqin Qingfei Koufuye
黄芩清肺口服液
1.
Study on Preparation Technological Process of Huangqin Qingfei Koufuye;
黄芩清肺口服液制备工艺研究
补充资料:黄汲清(1904~ )
中国地质学家。1904年3月30日生于四川仁寿。192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学系。1935年获瑞士浓霞台大学博士学位。1946年被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曾任中央地质调查所所长和技正,中央大学和北京大学教授,西南地质调查所所长,西南地质局局长,地质部石油地质局总工程师,中国地质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副主任,中国地质学会理事长。现任中国地质科学院名誉院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55年当选)。1980年获瑞士苏黎世理工学院荣誉科学博士学位,1985年被选为北美地质学会名誉会员,1988年当选为苏联科学院外籍院士。1932年黄汲清的《中国南部二叠系地层》奠定了中国二叠系划分和对比的基础。1945年的《中国主要地质构造单位》首次系统地论述了中国及邻区的大地构造单元划分及演化特征,开创了以槽台说研究中国大地构造的途径,提出了多旋回构造运动说,指出了喜马拉雅的形成是受一种强大的下插作用的结果。多旋回运动说已应用于地质工作的各方面,对地质找矿有明显指导意义。他主编出版了第一张中国地质图(1:300万)和14幅分幅地质图(1:100万)。他组织领导了新疆石油考察,提出了陆相生油论和多层生油、多层储油的见解,在石油勘探和开发中得到证实。板块学说传入中国后,他结合槽台说、多旋回说,提出板块多旋回开合运动和手风琴式运动的概念。他于1987年出版的专著《中国及邻区特提斯海的演化》中提出了南北两个主缝合带之间存在一个互换构造域的观点。由于大庆油田发现过程中的地球科学工作,他和其他科学家共同获得1982年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集体)。由他组织领导编制的《中国地质图类》(《中国地质图类及亚洲地质图》)获得同年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集体)。他的《中国大地构造基本特征》一书被译成多种文字,并获得同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主要著作还有《中国南部二叠纪珊瑚》(1932)、《多旋回构造运动观点初步探讨地壳发展规律》(1962)和《中国大地构造基本轮廓》(1977)。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