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espiratory compliance
呼吸系统顺应性
2) systemic allergic airway disease
系统性呼吸道变态反应
1.
This paper studied the changes of spleen T helper lymphocyte in mice model of systemic allergic airway disease to investigate Th1/Th2 imbalance and the effects of “Jude-Screen Powder” on it.
通过观察系统性呼吸道变态反应模型小鼠脾脏T辅助淋巴细胞的变化,探讨Th1/Th2失衡以及玉屏风散对其的影响。
3) emergency breathing system
应急呼吸系统
4) respiratory system
呼吸系统
1.
Effects of Air Pollution on Respiratory System of Children in Anshan City;
鞍山市大气污染对儿童呼吸系统健康的影响
2.
Oxidized injury of respiratory system in rats exposed to air pollutants;
大气混合污染物对大鼠呼吸系统氧化损伤作用
3.
The study about influences of the air pollution on the respiratory system health of the children and their parents in Lanzhou;
兰州市空气污染对儿童及其父母呼吸系统健康的影响
5) respiratory
[英][rə'spɪrətri] [美]['rɛspərə'tɔrɪ]
呼吸系统
1.
Effects of respiration training in rehabilition of respiratory disease;
呼吸训练对呼吸系统疾病康复的影响
2.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impact of coal-burning air pollution on respiratory system among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and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air pollution.
目的探讨煤烟型大气污染对中小学生呼吸系统健康的影响,为大气污染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
3.
Respiratory system was invaded easily by bacterium because of its anatomy characteristic, which induced the increase of the total mortality rate of respiratory infective disease, especially the children pneumonia in behindhand country and region, the elderly pneumonia which was caused by population aging and pneumonia which accompany with severe basic diseases or immunity feebleness.
目的: 探讨活性氧(ROS)在呼吸系统急性感染性疾病中的变化,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
6) Respiration system
呼吸系统
1.
Some points for attention in the report compound preparation for respiration system;
探讨呼吸系统复方制剂审报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2.
The respiration system and bionomics of the larva of Cybister tripunctatus;
三点列黄边龙虱幼虫的呼吸系统与生物学特性
3.
74%); 3004 cases of Fungi was isolated from respiration system(68.
结果 分离出白念珠菌 35 5 5株 (85 4 4 % ) ,克柔念珠菌 30 9株(7 4 3% ) ,高里念珠菌 2 39株 (5 74 % ) ;呼吸系统分离出真菌 30 0 4株 (6 8 35 % ) ;消化系统真菌 12 91株 (2 9 37% ) ;泌尿生殖系统 87株 (1 98% ) ;神经系统 8株 (0 18% ) ;血液 5株 (0 11% )。
补充资料:呼吸系统放射性核素检查
将放射性核素标记的物质特异性地引入肺内,用γ照相机摄得放射性在肺内分布的影像即为放射性核素肺影像。主要用于肺栓塞的诊断,也可用于局部肺功能测定。
分类 根据引入物质的不同,分以下几种显像。
肺灌注显像 肺灌注显像剂为99mTc标记的大聚合人血清蛋白颗粒(99mTc-MAA)或99mTc标记的微球,其直径约10~30┢m,一次用量 0.5~1.5mg,约合 10~30万颗粒。注入静脉后,随血液进入右心,在右心内与血液充分混匀,然后经肺动脉随血流灌注入肺内血管床,较大的颗粒可暂时栓塞肺毛细血管前血管,较小者栓塞肺毛细血管。(99mTc-MAA)栓塞肺内各部位血管床的量与该局部的血流灌注量成正比,因此用扫描机或γ照相机所摄得的(99mTc-MAA)栓塞于肺内的放射性分布影像,即为肺内血流灌注的影像,放射性较高处示该局部血流灌注较好,较低处示该处血流灌注较差。如某部位放射性缺如,则示该处无血流灌注,说明灌注该处的血管原来已有阻塞或闭塞。正常人肺内放射性分布基本均匀,由于血流量和(99mTc-MAA)受重力影响,坐位注射时肺尖放射性稍低,仰卧位注射时,背侧肺内放射性稍高。一次显像,被阻塞的血管数只占肺毛细血管前血管和毛细血管总数的万分之几和百万分之几,故不致引起明显的血液动力学改变和肺功能变化。
通气显像(Ventilation Imaging) 将133Xe气、81mKr气或99mTc-DTPA气溶胶吸入肺内进行显像,局部放射性的高低,反映该处呼吸容量和气道通畅情况;当把它们呼出时再显像,根据放射性消退的快慢,可观察有无局部排气障碍。正常人双肺放射性的量和消退皆较均匀,若连续摄得吸气、平衡和呼气时的影像,根据一定的数字模型,可以计算出全肺、分侧肺和各叶肺的许多呼吸功能参数,并以功能参数影像显示。也可将133Xe的生理盐水溶液注入静脉,133Xe随血流进入肺血管床,此时显像是为肺灌注影像;133Xe 到达肺毛细血管床后即弥散到肺泡内,进而被呼出,此时连续摄影,也可观察有无局部气道排气障碍。
妭/夡功能显像 先进行肺灌注显像,接着作通气量显像,用计算机计算出肺内各局部血流占全肺血流总数的分数(夡)和各局部通气量占全肺通气总量的分数(妭),进而算出各部位的通气-灌注比值妭/夡,用不同灰阶或彩色代表不同的妭/夡值加以显示,即为肺的妭/夡功能影像,可以观察各部位血流灌注和通气情况是否匹配。
右心功能测定 肺内各种阻力的持续增加,将导致,右心功能失常,故测定右心功能有助于了解某些肺部疾患的严重程度。将99mTc标记的红细胞快速注入静脉,用γ照相机连续在心前区摄影,可显示放射性随血流经过右心、肺和左心的情况,可以测定出右心通过时间(右心房开始显影至肺动脉圆锥显影的间期),正常青壮年平均2±0.2秒,正常老年人上限为2.8秒;也可测定出肺通过时间(肺动脉圆锥显影至左心房开始显影的间期),正常成人约5.5±1.0秒。根据右心室放射性影像随心室收缩舒张的变化,可以计算出右心射血分数(RVEF)等右心功能参数,正常人静息状态下的RVEF大于0.40,次极量运动负荷后上升0.05以上。上述这些参数与动脉血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明显相关,是右心功能的灵敏指标。
应用 主要用于肺栓塞的诊断。
肺栓塞的早期诊断和随诊 肺栓塞早期(发病3、4天之内)可见到典型的血流灌注与通气量像的不匹配,即局部出现灌注缺损区,但通气影像正常或该处通气受损程度明显小于灌注低下的程度。如只作肺灌注显像,可与同时进行的X射线胸片对比,灌注受损而X射线胸片阴性或局部病损范围明显小于灌注受损区,也可以诊断肺栓塞。若灌注和通气显像(或 X射线胸片)局部异常基本一致,则肺栓塞的可能性很小。据此诊断正确率达90%。只作肺灌注显像,而无其他检查资料,不足以诊断本病。局部灌注低下逐步改善是肺栓塞的自然转归。进行溶栓治疗时,灌注显像有助于观察疗效和指导停药时间以防止出血。
肺癌和其他肺部疾病对肺血流的影响 病变部位血流的好坏,可以预测化疗效果;根据病变及其影响区域血流灌注的受损程度有助于预测手术效果和切除范围。如患侧肺血流灌注受损区大于该侧肺野面积的70%,说明病灶浸润已相当深广,手术切除的成功率小于5%;受损区小于60%,可望通过肺叶切除术将肿瘤切除;受损区在60~70%之间,则宜作全肺切除。根据肺灌注显像计算出拟保留肺组织的放射性计数占全肺总计数的百分数,再乘以术前一秒钟用力呼气容量(FEV1·0),可以较准确地定量预测术后残留FEV1·0值,如此值大于0.8L,表明患者可以耐受切除术。本法还可以观察肺癌化疗和放疗的效果。肺癌的诊断一般不需要放射性核素检查,必要时可进行放射免疫显像或67Ga-枸橼酸镓等恶性肿瘤阳性显像。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 本病的特点是肺灌注和通气显像皆有明显的弥散性异常,且大致匹配,排气障碍显著(即局部放射性滞留)。本病发展到一定程度将影响右心功能,本法有助于早期诊断肺心病,其表现为右心和肺通过时间较正常人延长,右心室射血分数低于0.40,运动负荷后射血分数不明显上升。
参考书目
潘中允、林景辉:《放射性核素诊断学》,原子能出版社,北京,1984。
马寄晓、刘秀然主编:《实用临床核医学》,原子能出版社,北京,1990。
分类 根据引入物质的不同,分以下几种显像。
肺灌注显像 肺灌注显像剂为99mTc标记的大聚合人血清蛋白颗粒(99mTc-MAA)或99mTc标记的微球,其直径约10~30┢m,一次用量 0.5~1.5mg,约合 10~30万颗粒。注入静脉后,随血液进入右心,在右心内与血液充分混匀,然后经肺动脉随血流灌注入肺内血管床,较大的颗粒可暂时栓塞肺毛细血管前血管,较小者栓塞肺毛细血管。(99mTc-MAA)栓塞肺内各部位血管床的量与该局部的血流灌注量成正比,因此用扫描机或γ照相机所摄得的(99mTc-MAA)栓塞于肺内的放射性分布影像,即为肺内血流灌注的影像,放射性较高处示该局部血流灌注较好,较低处示该处血流灌注较差。如某部位放射性缺如,则示该处无血流灌注,说明灌注该处的血管原来已有阻塞或闭塞。正常人肺内放射性分布基本均匀,由于血流量和(99mTc-MAA)受重力影响,坐位注射时肺尖放射性稍低,仰卧位注射时,背侧肺内放射性稍高。一次显像,被阻塞的血管数只占肺毛细血管前血管和毛细血管总数的万分之几和百万分之几,故不致引起明显的血液动力学改变和肺功能变化。
通气显像(Ventilation Imaging) 将133Xe气、81mKr气或99mTc-DTPA气溶胶吸入肺内进行显像,局部放射性的高低,反映该处呼吸容量和气道通畅情况;当把它们呼出时再显像,根据放射性消退的快慢,可观察有无局部排气障碍。正常人双肺放射性的量和消退皆较均匀,若连续摄得吸气、平衡和呼气时的影像,根据一定的数字模型,可以计算出全肺、分侧肺和各叶肺的许多呼吸功能参数,并以功能参数影像显示。也可将133Xe的生理盐水溶液注入静脉,133Xe随血流进入肺血管床,此时显像是为肺灌注影像;133Xe 到达肺毛细血管床后即弥散到肺泡内,进而被呼出,此时连续摄影,也可观察有无局部气道排气障碍。
妭/夡功能显像 先进行肺灌注显像,接着作通气量显像,用计算机计算出肺内各局部血流占全肺血流总数的分数(夡)和各局部通气量占全肺通气总量的分数(妭),进而算出各部位的通气-灌注比值妭/夡,用不同灰阶或彩色代表不同的妭/夡值加以显示,即为肺的妭/夡功能影像,可以观察各部位血流灌注和通气情况是否匹配。
右心功能测定 肺内各种阻力的持续增加,将导致,右心功能失常,故测定右心功能有助于了解某些肺部疾患的严重程度。将99mTc标记的红细胞快速注入静脉,用γ照相机连续在心前区摄影,可显示放射性随血流经过右心、肺和左心的情况,可以测定出右心通过时间(右心房开始显影至肺动脉圆锥显影的间期),正常青壮年平均2±0.2秒,正常老年人上限为2.8秒;也可测定出肺通过时间(肺动脉圆锥显影至左心房开始显影的间期),正常成人约5.5±1.0秒。根据右心室放射性影像随心室收缩舒张的变化,可以计算出右心射血分数(RVEF)等右心功能参数,正常人静息状态下的RVEF大于0.40,次极量运动负荷后上升0.05以上。上述这些参数与动脉血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明显相关,是右心功能的灵敏指标。
应用 主要用于肺栓塞的诊断。
肺栓塞的早期诊断和随诊 肺栓塞早期(发病3、4天之内)可见到典型的血流灌注与通气量像的不匹配,即局部出现灌注缺损区,但通气影像正常或该处通气受损程度明显小于灌注低下的程度。如只作肺灌注显像,可与同时进行的X射线胸片对比,灌注受损而X射线胸片阴性或局部病损范围明显小于灌注受损区,也可以诊断肺栓塞。若灌注和通气显像(或 X射线胸片)局部异常基本一致,则肺栓塞的可能性很小。据此诊断正确率达90%。只作肺灌注显像,而无其他检查资料,不足以诊断本病。局部灌注低下逐步改善是肺栓塞的自然转归。进行溶栓治疗时,灌注显像有助于观察疗效和指导停药时间以防止出血。
肺癌和其他肺部疾病对肺血流的影响 病变部位血流的好坏,可以预测化疗效果;根据病变及其影响区域血流灌注的受损程度有助于预测手术效果和切除范围。如患侧肺血流灌注受损区大于该侧肺野面积的70%,说明病灶浸润已相当深广,手术切除的成功率小于5%;受损区小于60%,可望通过肺叶切除术将肿瘤切除;受损区在60~70%之间,则宜作全肺切除。根据肺灌注显像计算出拟保留肺组织的放射性计数占全肺总计数的百分数,再乘以术前一秒钟用力呼气容量(FEV1·0),可以较准确地定量预测术后残留FEV1·0值,如此值大于0.8L,表明患者可以耐受切除术。本法还可以观察肺癌化疗和放疗的效果。肺癌的诊断一般不需要放射性核素检查,必要时可进行放射免疫显像或67Ga-枸橼酸镓等恶性肿瘤阳性显像。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 本病的特点是肺灌注和通气显像皆有明显的弥散性异常,且大致匹配,排气障碍显著(即局部放射性滞留)。本病发展到一定程度将影响右心功能,本法有助于早期诊断肺心病,其表现为右心和肺通过时间较正常人延长,右心室射血分数低于0.40,运动负荷后射血分数不明显上升。
参考书目
潘中允、林景辉:《放射性核素诊断学》,原子能出版社,北京,1984。
马寄晓、刘秀然主编:《实用临床核医学》,原子能出版社,北京,1990。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