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心脏电影
1)  MR cine
心脏电影
2)  heart shadow
心<脏>阴影
3)  Cardiac cine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心脏电影磁共振成像
4)  cardiac electric field
心脏电场
5)  Myocardial contrast echocardiography
心脏超声造影
6)  cardaic acoustic contrast
心脏声学造影
补充资料:电影百花奖
      由中国《大众电影》编辑部主办,由群众评选的电影奖。创办于1962年。第 1届有11.7万人参加评选活动。第 2届(1963)有18万多人参加评选活动。周恩来和陈毅等国家领导人出席了这两届授奖大会。周恩来、谢觉哉、郭沫若、茅盾、田汉、老舍等同志为大会与获奖者题了词。中断了17年之后,1980年举行了第3届评选活动,有70多万人参加。以后每年举行一次,参加投票的群众越来越多。电影百花奖的选票随《大众电影》发送,评选活动具有广泛的群众性。这项活动,大大加强了电影观众和电影工作者的联系,电影部门与电影工作者可以从中了解观众的普遍要求和希望,进一步推动电影创作的繁荣和发展。

附:历届电影百花奖获奖名单

第一届(1962)
   最佳故事片:《红色娘子军》(上海电影制片厂)
  
    最佳编剧:夏衍、水华(《革命家庭》)
  
    最佳导演:谢晋(《红色娘子军》)
   最佳女演员:祝希娟(《红色娘子军》)
  
    最佳男演员:崔嵬(《红旗谱》)
  
    最佳配角:陈强(《红色娘子军》)
  
    最佳摄影:吴印咸(《红旗谱》)
  
    最佳音乐:敬安、欧阳谦叔(《洪湖赤卫队》)
  
    最佳美工:丁辰(《马兰花》)
  
    最佳长纪录片:《两种命运的决战》(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
  
    最佳短纪录片:《亚洲风暴》(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
  
    最佳纪录片摄影:《征服世界最高峰》(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
  
  
  最佳科学教育片:《没有"外祖父"的癞蛤蟆》(上海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
  
    最佳美术片:《小蝌蚪找妈妈》(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
  
  
  最佳戏曲片:《杨门女将》(北京电影制片厂)
   第二届(1963)
  
  
  最佳故事片:《李双双》(上海电影制片厂)
  
  
  最佳编剧:李准(《李双双》)
  
  
  最佳导演:王苹(《槐树庄》)
  
  
  最佳女演员:张瑞芳(《李双双》)
  
  
  最佳男演员:张良(《哥俩好》)
  
    最佳配角:仲星火(《李双双》)
  
  
  最佳摄影:郭镇铤、尹志(《刘三姐》)
  
  
  最佳音乐:雷振邦(《刘三姐》)
  
  
  最佳美工:童景文、张起旺(《刘三姐》)
  
  
  最佳长纪录片:《中印边界问题真相》(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
  
    最佳短纪录片:《人民公敌蒋介石》(八一电影制片厂)
  
  
  最佳纪录片摄影:泽仁、田枫、计美登珠、扎西旺堆(《中印边界问题真相》)
  
  
  最佳科学教育片:《知识老人》(上海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
  
    最佳美术片:《大闹天宫)(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
  
  
  最佳戏曲片:《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天马电影制片厂)
  
    荣誉奖:故事片《槐树庄》(八一电影制片厂)
  
    短纪录片《保卫古巴》(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
  
    《在激流中》(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
  
  
  科学教育片《中国武术》(上海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
  
  
  《巧种多收》(上海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
   第三届(1980)
  
    最佳故事片:《吉鸿昌》(长春电影制片厂)
  
    《泪痕》(北京电影制片厂)
  
  
  《小花》(八一电影制片厂)
  
  
  最佳编剧:陈立德(《吉鸿昌》)
  
  
  最佳导演:谢添(《甜蜜的事业》)
  
  
  最佳男演员:李仁堂(《泪痕》)
  
  
  最佳女演员:陈冲(《小花》)
  
  
  最佳配角:刘晓庆(《瞧这一家子》)
  
  
  最佳摄影:陈国梁、云文耀(《小花》)
  
  
  最佳录音:王酩(《小花》)
  
  
  最佳美工:黄洽贵(《蓝光闪过之后》)
  
  
  最佳纪录片:《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永垂不朽》(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
  
  
   《美的旋律》(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
  
  
  最佳科学教育片:《黄鼬》(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
  
  
  《红绿灯下》(上海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
  
  
  最佳美术片:《哪吒闹海》(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
  
  
   《阿凡提》(上海美术制片厂)
  
  
  最佳戏曲片:《铁弓缘》(北京电影制片厂)
   第四届(1981)
  
  
  最佳故事片:《庐山恋》(上海电影制片厂)
  
  
  
  
    《天云山传奇》(上海电影片厂)
  
  
  
  
    《七品芝麻官》(北京电影制片厂)
  
  
  最佳男演员:达式常(《燕归来》)
  
  
  最佳女演员:张瑜(《庐山恋》)
  
  第五届(1982)
  
    最佳故事片:《喜盈门》(上海电影制片厂)
  
  
  
  
   《乡情》(珠江电影制片厂)
  
  
  
  
   《白蛇传》(上海电影制片厂)
  
    最佳男演员:王心刚(《知音》)
  
    最佳女演员:李秀明(北影《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第六届(1983)
  
  
  最佳故事片:《人到中年》(长春电影制片厂)
  
  
  
  
   《牧马人》(上海电影制片厂)
  
  
  
  
   《骆驼祥子》(北京电影制片厂)
  
  
  最佳男演员:严顺开(《阿 Q正传》)
  
  
  最佳女演员:斯琴高娃(《骆驼祥子》)
  
  
  最佳男配角:牛巟(《牧马人》)
  
  
  最佳女配角:姜黎黎(《赤橙黄绿青蓝紫》)
   第七届(1984)
  
  
  最佳故事片:《咱们的牛百岁》(上海电影制片厂)
  
  
  
  
   《16号病房》(长春电影制片厂)
  
  
  
  
   《不该发生的故事》(长春电影制片厂)
  
  
  最佳男演员:杨在葆(《血,总是热的》)
  
  
  最佳女演员:龚雪(《大桥下面》)
  
  
  最佳男配角:刘信义(《快乐的单身汉》)
  
  
  最佳女配角:王馥荔(《咱们的牛百岁》)
   第八届(1985)
  
  
  最佳故事片:《高山下的花环》(上海电影制片厂)
  
  
  
  
   《人生》(西安电影制片厂)
  
  
  
  
   《红衣少女》(峨嵋电影制片厂)
  
  
  最佳男演员:吕晓禾(《高山下的花环》)
  
  
  最佳女演员:吴玉芳(《人生》)
  
  
  最佳男配角:何伟(《高山下的花环》)
  
  
  最佳女配角:王玉梅(《高山下的花环》)
   第九届(1986)
  
  
  最佳故事片:《少年犯》(深圳影业公司)
  
  
  
  
   《日出》(上海电影制片厂)
  
  
  
  
   《咱们的退伍兵》(上海电影制片厂)
  
  
  最佳男演员:杨在葆(《代理市长》)
  
  
  最佳女演员:方舒(《日出》)
  
  
  最佳男配角:陈裕德(《咱们的退伍兵》)
  
  
  最佳女配角:王馥荔(《日出》)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