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WANG Xin-lu
王新陆
1.
The Clinical Experience of Professor WANG Xin-lu Treating Hepar Adiposum from Turbid Pathogen;
王新陆教授从浊论治脂肪肝经验撷菁
2.
Theory approach of brain mastering mind with professor WANG Xin-lu;
就“脑主神明”与王新陆先生商榷
2) Lu-Wang
陆王
1.
The Buddha Nature Theory of Chan and the Reconstruction of Lu-Wang s Mind-Nature Theory;
禅宗佛性论与陆王心性论重建
3) school of Lu Jiuyuan and Wang Yangming
陆王学派
4) Lu Wang Theory
陆王学说
5) Lu-wang Academy
陆王学术
1.
He was successful both in politics and academy,and especially he had extraordinary opinions in the Lu-wang Academy,and has made great contributions for Lu-wang Academy to acquire the Orthodox,as Mr.
尤其是在陆王学术方面,颇有见地。
6) WANG Xin-zhi
王新志
1.
Professor WANG Xin-zhi s Clinical Experience of treating Lschemic Apropalexy;
王新志教授治疗缺血性中风临证经验
补充资料:王骧陆居士(1885--1958)
【王骧陆居士(1885--1958)】
王骧陆居士讳宰基,字骧陆(相六),号“仁知居士”,著作署名:“菩萨戒多杰海盐王骧陆”、“浙西菩萨戒优婆塞王骧陆”。祖籍浙江海盐县,父辈迁入海宁县(今浙江海宁市盐官镇)。上师生于一八八五年三月二日戌时,圆寂于一九五八年十二月十六日戌时,乃二十年代崛起之“印心宗”--无相密心中心法第二代传人,世人尊称“印心宗二祖”。
上师为浙江海宁望族“有怀堂”王欣甫公之六子,其父一生正直,因守正而去官。其母蒋氏母家亦为海宁硖石望族,笃信佛教,好惠施善,智慧过人,擅国画,尤长于兰花,号称“砚香老人”。上师诞生时呈瓜胎,时人视为瑞兆,赋性天聪,超群拔众,孩提时即能诵读金刚经,背诵心经如流。少年时多次随母朝拜普陀圣山,观音大悲宏愿深印其心,菩提心根已深扎矣。
上师青少年时期发愤读书,熟通经史,十八岁中晚清秀才,后在上海圣约翰大学攻读英文。一九○七年(光绪三十三年),时年二十二岁,任翻译官随钦差大臣赴印度南洋一带考察。幼时即铭记玄奘不畏险苦赴天竺取经精神,今亲访佛土因缘殊胜,遂一一朝拜释迦佛祖修行圣地,谒高僧,求佛法,并拜师学习梵文,立志为弘扬正法,利益众生实学苦修。访印期间,长女出世,为纪念此行,遂取名“佛宝”。
回国后上师供职北洋政府交通部,初修净土,皈依霞光和尚,布施济贫,广结善缘。其时学佛,正如上师自述:“虽痛切学佛,皇皇若恐不及;虽未能发明心地,然已知不可限于一宗矣。”此后多方请教,广求各宗,进而修禅,研究佛法,却不敢自信有把鼻。
二十年代上师任川、康、藏、黔、滇五省电政督办,设督办衙门于成都,与四川军阀刘湘等周旋数年,目睹军阀火并荼毒黎民,遂看破仕宦浮沉,放弃高官厚禄,离川,返京后拜庐山东林寺高僧大愚阿阇黎为师,虔修无相密乘心中心大法,终于深得三昧,明心见性,为大愚师祖门下得心髓之大弟子。
印心宗--无相密心中心法,乃本世纪廿年代行于世之密法。以法而论属于密部,惟可使行者直证心田而又通乎禅净,其宗融禅、净、密于一炉,破一切法见至极究竟地,仪轨简单,不必设备种种供养,不分男女老幼富贵贫贱,只要能坐二小时者即可修持,确为初学人修行最广大殊胜圆满具足的大法。此宗以见性明心为主,成就无相悉地。印心宗之开山初祖为大愚,二十年代初,大愚初祖目睹世界大战后民苦动乱,社会动荡,恐怖不安,天灾人祸,修行条件极差,且修行者不得要领,信心动摇。为济世救苦,大愚初祖苦修七年,于定中得普贤大士灌顶传授,开此法门,此乃直证心田之妙法,为密部最高之第四真如门,此密不取于相,而亦不离于相,三分之二为佛力,三分一为自力,先从八识修起,首破无明,后降盖障,于短期内必可使行者证入无念时之本来面目,求得根本。先破无明,开悟后再除习气,悟后修是此印心宗的特点。一切修法,皆大愚初祖庐山亲证后所特定,故后人依之而修,必可二三年内证入。为使世人知有如此善巧方便法门,大愚初祖下山后,所到之处略显神通,即轰动大江南北,求法者六七万人,入室弟子近二百人,但求法者重神通而不重道者甚多,大愚初祖乃易装归隐四川,特选得其传心大弟子王骧陆居士嗣法传道,后人尊为印心宗第二祖。
二十年代至三十年代,上师修心中心印入心地后重新研究佛经,方知明心后学经与已往截然不同,遂对金刚经、心经、六祖坛经、圆觉经,阿弥陀经等详加注释,并创办“学佛研究会”(后改为“印心精舍”)开坛讲经传法。上师讲经,乃悟后开示,有实体修证体会,深入佛理,精深通达。北京大学张东荪先生讲授哲学,每遇佛学问题必亲自登门请教,对上师精辟论解,甚是钦佩。上师对子女亦严格培养,务令共修心中心大法,六座必满。
王骧陆居士讳宰基,字骧陆(相六),号“仁知居士”,著作署名:“菩萨戒多杰海盐王骧陆”、“浙西菩萨戒优婆塞王骧陆”。祖籍浙江海盐县,父辈迁入海宁县(今浙江海宁市盐官镇)。上师生于一八八五年三月二日戌时,圆寂于一九五八年十二月十六日戌时,乃二十年代崛起之“印心宗”--无相密心中心法第二代传人,世人尊称“印心宗二祖”。
上师为浙江海宁望族“有怀堂”王欣甫公之六子,其父一生正直,因守正而去官。其母蒋氏母家亦为海宁硖石望族,笃信佛教,好惠施善,智慧过人,擅国画,尤长于兰花,号称“砚香老人”。上师诞生时呈瓜胎,时人视为瑞兆,赋性天聪,超群拔众,孩提时即能诵读金刚经,背诵心经如流。少年时多次随母朝拜普陀圣山,观音大悲宏愿深印其心,菩提心根已深扎矣。
上师青少年时期发愤读书,熟通经史,十八岁中晚清秀才,后在上海圣约翰大学攻读英文。一九○七年(光绪三十三年),时年二十二岁,任翻译官随钦差大臣赴印度南洋一带考察。幼时即铭记玄奘不畏险苦赴天竺取经精神,今亲访佛土因缘殊胜,遂一一朝拜释迦佛祖修行圣地,谒高僧,求佛法,并拜师学习梵文,立志为弘扬正法,利益众生实学苦修。访印期间,长女出世,为纪念此行,遂取名“佛宝”。
回国后上师供职北洋政府交通部,初修净土,皈依霞光和尚,布施济贫,广结善缘。其时学佛,正如上师自述:“虽痛切学佛,皇皇若恐不及;虽未能发明心地,然已知不可限于一宗矣。”此后多方请教,广求各宗,进而修禅,研究佛法,却不敢自信有把鼻。
二十年代上师任川、康、藏、黔、滇五省电政督办,设督办衙门于成都,与四川军阀刘湘等周旋数年,目睹军阀火并荼毒黎民,遂看破仕宦浮沉,放弃高官厚禄,离川,返京后拜庐山东林寺高僧大愚阿阇黎为师,虔修无相密乘心中心大法,终于深得三昧,明心见性,为大愚师祖门下得心髓之大弟子。
印心宗--无相密心中心法,乃本世纪廿年代行于世之密法。以法而论属于密部,惟可使行者直证心田而又通乎禅净,其宗融禅、净、密于一炉,破一切法见至极究竟地,仪轨简单,不必设备种种供养,不分男女老幼富贵贫贱,只要能坐二小时者即可修持,确为初学人修行最广大殊胜圆满具足的大法。此宗以见性明心为主,成就无相悉地。印心宗之开山初祖为大愚,二十年代初,大愚初祖目睹世界大战后民苦动乱,社会动荡,恐怖不安,天灾人祸,修行条件极差,且修行者不得要领,信心动摇。为济世救苦,大愚初祖苦修七年,于定中得普贤大士灌顶传授,开此法门,此乃直证心田之妙法,为密部最高之第四真如门,此密不取于相,而亦不离于相,三分之二为佛力,三分一为自力,先从八识修起,首破无明,后降盖障,于短期内必可使行者证入无念时之本来面目,求得根本。先破无明,开悟后再除习气,悟后修是此印心宗的特点。一切修法,皆大愚初祖庐山亲证后所特定,故后人依之而修,必可二三年内证入。为使世人知有如此善巧方便法门,大愚初祖下山后,所到之处略显神通,即轰动大江南北,求法者六七万人,入室弟子近二百人,但求法者重神通而不重道者甚多,大愚初祖乃易装归隐四川,特选得其传心大弟子王骧陆居士嗣法传道,后人尊为印心宗第二祖。
二十年代至三十年代,上师修心中心印入心地后重新研究佛经,方知明心后学经与已往截然不同,遂对金刚经、心经、六祖坛经、圆觉经,阿弥陀经等详加注释,并创办“学佛研究会”(后改为“印心精舍”)开坛讲经传法。上师讲经,乃悟后开示,有实体修证体会,深入佛理,精深通达。北京大学张东荪先生讲授哲学,每遇佛学问题必亲自登门请教,对上师精辟论解,甚是钦佩。上师对子女亦严格培养,务令共修心中心大法,六座必满。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