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山豆根浸膏
1)  Sophore tonkinesis gapnep extract
山豆根浸膏
2)  the extract of rhizoma of Menispermum dauricum DC
北豆根流浸膏
3)  Taxus extracts
红豆杉浸膏
4)  puerarin extractive
葛根素浸膏
1.
After the chloroform was evaporated,it was used as chelate complex chromatographic stationary phase to purify puerarin extractive.
建立了采用配位色谱柱从葛根素浸膏中分离纯化葛根素的方法。
5)  Banlangen Jingao
板蓝根浸膏
1.
Determination of Indigo and Indirubin in Banlangen Jingao by RP-HPLC;
RP-HPLC法测定板蓝根浸膏中靛蓝、靛玉红的含量
6)  fluid ipecac extract
吐根流浸膏
补充资料:山豆根1
【通用名称】
山豆根1
【其他名称】
山豆根 (《开宝本草》)
【异名】
山大豆根、黄结(《经验方》),苦豆根(《中药材手册》)。
【来源】
主要为豆科植物广豆根的根。
【植物形态】
广豆根,又名:柔枝槐。 灌木,直立或近平卧,高1~2米。根通常2~5条,圆柱形,黄褐色。茎圆柱形,表面具沟槽,密被短柔毛,茎上部常作"之"字形弯曲。单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片11~17,长(团状卵形或卵形,长1~2.5厘米,宽0.5~1.5厘米,顶端1小叶较大,多为椭圆形,全缘,上面深绿色,被短毛,下面灰棕色,密被灰棕色短柔毛;小叶柄短,密被短柔毛。总状花序顶生;长12~15厘米,密被短毛;花萼阔钟状,外被稀毛,顶端有5个三角状的短齿;蝶形花冠黄白色;雄蕊10,花药背着,花丝细长;雌蕊1,子房上位,圆柱形,花柱弯曲,柱头圆形,簇生长柔毛。荚果紫黑色,串珠状。花期4~5月。 生于石山脚下,或岩缝中。分布我国南部。
【采集】
4~5月或8~9月间采挖,除去茎叶及须根,洗净,晒干。
【药材】
干燥根呈不规则的结节状,顶端常残留茎基或茎痕,其下着生数条根。根为长圆柱形,有时分枝,略弯曲,长10~36厘米,直径0.3~1厘米;表面棕色至黑棕色,有纵皱纹及横长略突起的皮孔。质硬难折断,断面略平坦、浅棕色,并可见环状形成层,中心无髓。气微弱,味极苦。以粗壮块大、粉多者为佳。 主产广西。 商品山豆根,除上述主要的广豆根外,应用较广的尚有下列数种: ①北豆根 为防己科植物蝙蝠葛的根茎,使用于东北、华北及山西、山东、青海、甘肃等地(参见"蝙蝠葛"及"蝙蝠葛根"条)。 ②土豆根 为豆科植物华东木蓝、多花木蓝、宜昌木蓝、苏木蓝、陕西木蓝、花木蓝的根及根茎,使用于江苏、湖北、河南、甘肃、陕西等地。 药材性状:根头部呈不规则块状,上端常残留茎基或茎痕,其下有根数条。根呈长圆柱形,有时分歧。略弯曲,长15~50厘米,直径4~10毫米,表面灰黄色或黄棕色,有横长的皮孔及纵皱纹,偶有横裂,有时栓皮呈鳞片状剥落。质坚硬,难折断,断面黄白色或淡黄色,皮部纤维状,中心无髓。气微弱,味苦。 ③云豆根 为豆科植物卷圈野扁豆的根和毛茛科植物单叶升麻的根茎,使用于云南地区。
【炮制】
拣净杂质,粗细分档,用水浸泡,捞出,润透后切片,晒干。
【性味】
苦,寒。 ①《开宝本草》:"味甘,寒,无毒。" ②《梦溪笔谈·药议》:"味极苦。" ③《本草正》:"味大苦,大寒。"
【归经】
《要药分剂》:"入心,肺、大肠三经。"
【功用主治】
清火,解毒,消肿,止痛。治喉痈,喉风,喉痹,牙龈肿痛,喘满热咳,黄疸,下痢,痔疾,热肿,秃疮,疥癣,蛇、虫、犬咬伤。 ①《开宝本草》:"主解诸药毒,止痛。消疮肿毒,急黄发热咳嗽,杀小虫。" ②《本草图经》:"含以解咽喉肿痛。"
【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3~5钱;或磨汁。外用:含漱或捣敷。
【宜忌】
脾胃虚寒泄泻者忌服。 ①《本草经疏》:"虚寒者勿服。" ②《本草汇》:"脾虚食少而泻者,切勿沾唇。" ③《得配本草》:"虚火炎肺、咽喉肿痛者禁用。"
【选方】
①治喉中发痈:用山豆根,磨醋噙之,追涎即愈,势重不能言者,频以鸡翎扫入喉中,引涎出。(《永类钤方》) ②治喉风急证,牙关紧闭,水谷不下:山豆根、白药等分。水煎噙之,咽下。(《外科集验方》) ③治积热咽喉闭塞肿痛:山豆根一两,北大黄、川升麻、朴硝(生)各半两。为末,炼蜜丸,如皂子大。每一粒以薄绵包,少痛便含咽液。(《仁斋直指方》山豆根丸) ④治太阳、少阴之火,为风寒壅遏,关隘不通,留连咽喉发肿,痰涎稠浊,疼痛难堪,发为肉鹅者:射干、麦冬、花粉、甘草、元参、山豆根。水煎服。(《慈幼新书》山豆根汤) ⑤治齿痛:山豆根一片,含于痛处。 ⑥治五般急黄:山豆根末,空心以水调服二钱。 ⑦治亦白痢:山豆根,捣末蜜丸。空心,煎水下二十丸,三服。(⑤方以下出《备急方》) ⑧治咽喉上膈热毒患瘰疬者:山豆根、紫苏叶、细锉,煎汤。临卧服。(《仁济直指方》山豆根方) ⑨治热肿:山豆根,水研浓汁涂,干即更涂。 ⑩治头风,头上白屑:山豆根,捣末,油调涂。 ⑾治疮癣:山豆根,捣末,腊月猪脂调涂。 ⑿治患寸白虫:山豆根末,每朝空心热酒调服三钱。 ⒀治五种痔:山豆根,水研服。 ⒁治狗咬,蚍蜉疮,蛇咬,蜘蛛咬,秃疮:山豆根,水研敷。(⑨方以下出《备急方》)
【临床应用】
①治疗宫颈糜烂 将山豆根(品种未详,下同)研成细粉,高压消毒。先以1:1000新洁尔灭消毒宫颈,后用棉球蘸山豆根粉涂宫颈糜烂处,1~3天一次,10次为一疗程。观察320例,一疗程后痊愈156例,好转94例,无效70例,有效率为78.1%。 ②治疗钩端螺旋体病 取山豆根5钱,大青叶2两,生甘草5钱,加4倍量的水浸渍半天,煎两次,滤液合并,一日四次分服。治疗12例,痊愈11例;无效1例。据观察,体温降至正常平均为1.63天,主要症状及体征大多在3~5天内明显减轻或消失。 另据临床研究,山豆根曾经用于多种癌症,但其疗效尚难肯定。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