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Retroperitoneum
后腹膜腔
1.
Technique improvement of creating retroperitoneal space of retroperitoneum dilation in laparoscopy for urologic diseases;
腹腔镜泌尿外科手术中建立后腹膜腔方法的技术改进
4) retroperitoneoscopy
后腹膜腔镜
1.
Epidural versus general anesthesia for effects of carbon dioxide on influence of organism undergoing retroperitoneoscopy;
两种不同麻醉方式下后腹膜腔镜手术CO_2气腹对机体的影响
5) retroperitonitis
腹膜后腔炎
6) retroperitonitis
后腹膜腔炎
补充资料:腹膜腔疾病
腹膜腔为体腔的一部分,由腹膜围成。腹膜和腹膜腔疾病临床常见,许多病人到外科就诊。
腹膜和腹膜腔的解剖概要 分腹膜和腹膜腔两部分叙述。
腹膜 覆盖在腹腔和盆腔壁内面及脏器表面的浆膜,其总面积甚大,约2m2,几乎与全身皮肤的面积相等。因所在部位不同,可分为两部分:壁层腹膜覆在腹前壁和盆腔壁;脏层腹膜覆盖在腹腔脏器表面,将脏器悬吊或固定于膈肌、腹后壁或盆腔壁,并形成许多皱折和间隙,最大的皱折即为网膜和肠系膜,小网膜连接肝脏和胃及十二指肠;大网膜悬?褂谖负秃嶂赋χ?,小肠之前。腹膜薄而透明,其基础是纤维结缔组织,向腹腔的面覆有一层间皮细胞。因此,正常时腹膜面平滑而光泽,为少量浆液所覆盖、湿润,此浆液从脏层腹膜产生,为壁层腹膜所吸收,保持动态平衡,有滑润腹膜、减少磨擦的作用。壁层腹膜的感觉由脊神经传导,定位明确。壁层腹膜受刺激后引起腹壁肌内的反对性收缩,产生腹肌紧张。检查腹部时的压痛或反跳痛,多半是来自壁层腹膜,对诊断很有帮助。但膈肌上的壁层腹膜受疾病(胆囊炎、脾破裂等)刺激时,可产生肩胛部的牵涉痛。脏层腹膜的痛觉则由植物神经(内脏神经)传入纤维传导,难以明确定位。一般认为内脏的痛觉纤维主要在交感神经中;膨胀、牵拉等感觉纤维则含于副交感神经中。
腹膜腔 壁层腹膜与脏层腹膜之间的腔。实际上是缝隙间的迷路,其形状大小极不规则,并随腹部脏器(尤其是空腔脏器)的大小、形状与位置的变化而经常在变化。女性的腹膜腔经输卵管腹腔口、输卵管、子宫、阴道与外界相通,男性的腹膜腔完全封闭。腹膜腔内有少量浆液,即腹膜液,充满缝隙,用以润滑浆膜表面,在腹内脏器活动时可减少磨擦(见图)。腹腔与腹膜腔的概念有所不同,腹腔上界为膈,下为盆腔,前方及两侧为腹壁肌肉,后方则由椎体及腰大肌封闭,是全身最大的腔,包括了腹膜腔。不过医学界平时常将腹膜腔简称为腹腔。
腹膜腔以横结肠及其系膜为界,分为结肠上、下间隔。结肠上隔在横结肠的上方、膈的下方,所以又称膈下间隙,此处感染可形成膈下脓肿。膈下间隙又可分为肝上、肝下等多个间隙,包括左肝下后间隙,即小网膜囊,囊内空间就是小腹腔,在胃和小网膜后面,胰及腹腔后壁之前,借网膜孔与总腹膜腔(即大腹腔)相通。胃后壁穿孔后可在小腹腔处形成脓肿。平卧时,小腹腔的上部在腹腔最低位,如大腹腔有感染、化脓,则脓液可流入小腹腔,故此时应取斜坡卧式,以防感染延及腹腔,若小腹腔有化脓,亦可借此经网膜孔引脓至大腹腔。
结肠下隔有升结肠及降结肠外侧沟和最低位的骨盆间隙。骨盆间隙中有膀胱直肠陷窝(男性)或子宫直肠陷窝(女性即道格拉斯氏陷窝)。上述各间隙之间可互相交通,在临床上有重要意义。如阑尾炎穿孔后,腹腔内的脓液可因体位不同引流到不同地方:可沿升结肠外侧沟向头侧流到右侧膈下间隙,引起膈下脓肿;亦可向下流入盆腔,形成盆腔脓肿。膈下脓肿中毒症状严重,又难于引流;而盆腔腹膜的抵抗力较上腹的强,形成脓肿后也较易处理。故胃肠道穿孔或有腹腔内感染可能时常嘱病人保持半卧位。
腹膜的功能 可分三个方面。
防御功能 腹膜对感染的抵抗力大于胸膜和皮下组织。能渗出吞噬细胞以清除少量毒性小的细菌。大网膜的防御作用尤强,常移动到感染病灶,将其包围,防止扩散,如急性阑尾炎时。因此在腹部手术后,有时皮下组织化脓,而腹膜不化脓。这也是主张在坏死穿孔性阑尾炎时,阑尾切除术后不缝合腹膜的理论依据。
分泌和吸收功能 腹膜对液体和微小颗粒都有强大的吸收能力,也能分泌少量浆液。由于腹膜面积(约2m2)大于肾小球的滤过面积(约1.5m2),故肾功能衰竭时,可利用腹膜进行透析治疗。另一方面,由于细菌也能通过腹膜,腹内感染病变也会造成严重的败血症。
正常情况下,腹膜腔的液体量约 100ml左右。在病理状态下,可产生大量腹水,这有两种情况:①漏出(血液的液体成分通过血管壁逸出)见于门静脉高压等,液体中蛋白质含量少,在25g/L以下。②渗出(某些血液成分,如血浆、白细胞等通过管壁逸出),见于各种炎症反应,渗出液中蛋白质含量高于25g/L。
修复功能 腹膜受损后,能在数小时内修复缺损,而不形成粘连。在血肿、张力过大等情况下,愈合不完全或延迟,则结缔组织增生,纤维素集聚,形成粘连。这种粘连也是一种防御反应,可使炎症局限化,粘连处有血管再生,以改善血液循环的功效,吸收后可不留痕迹。此点常为医生和病人所忽略,以为任何粘连都是有害的。当然,过度的粘连会带来不利的一面:脓液及细菌被包裹,不利于引流,抗菌药物不易发挥作用;同时会引起粘连性肠梗阻。
腹膜和腹膜腔疾病 大致分为三大类。
类症 各种腹膜炎和腹腔脓肿。
粘连 大部分粘连都是后天性的,由损伤、炎症等造成。先天性的偶有所见,表现为腹膜皱襞重迭,即异常的膜样粘连,如胆囊十二指肠膜可造成类似十二指肠溃疡或胆囊疾患的症状;其他部位的粘连,则多产生部分肠梗阻的症状。
肿瘤 腹膜的良性肿瘤如纤维瘤、粘液囊肿等极少见。恶性肿瘤较多见,但罕见原发者。①腹膜间皮瘤:腹膜和胸膜一样,也是间皮瘤发生的部位,腹膜间皮瘤占全身间皮瘤的 1/4,是唯一原发于腹膜间皮细胞的肿瘤,多为恶性,常呈弥漫性生长。腹腔内广泛粘连,腹腔呈胼胝样增厚,肠管相互粘连,并可有血性腹水。患者多有长期石棉接触史,石棉工人中的发病率较一般人群高出5倍。主要有腹痛、 腹部肿块等不全肠梗阻的表现。本病以综合治疗为主,局限型病变早期可切除,配合腹腔内化学治疗可抑制腹水增长。预后差,多在 2年内死亡,后期可转移到肺和肝。②腹膜假粘液瘤:为腹腔内脏肿瘤的并发症,常由卵巢粘液囊肿破裂引起,少数来自阑尾粘液囊肿破裂。上述二种粘液囊肿可能都是低度恶性的粘液腺癌。另外有极少数来自盲肠粘液腺癌和胆总管粘液腺癌。由于肿瘤广泛种植于腹膜,并不断产生粘液性腹水,量多者可达 10000ml,使腹部逐渐膨胀,故俗称"腹水癌"。患者多因进行性腹胀而就医,常伴有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明显消瘦,有腹水体征。从腹部、肛门或妇科检查,常可触及高低不平的腹内肿块。腹腔穿刺可以抽出粘液样腹水。应争取早期切除原发病灶(卵巢或阑尾),吸出腹水,取尽腹腔内粘液状物质;同时在腹腔中放置硅胶管,术后立即经管注入5-氟脲嘧啶或噻哌等抗癌药物,常能暂时缓解。若复发,可再次手术及腹腔内应用抗癌药物,有一定疗效。预后尚可,不发生远处转移,主要死亡原因为营养不良和反复发作的肠梗阻。
参考书目
J.T.Adams,Abdominal Wall,Omentum,Mesentery and Retroperitoneum, In S.I.Schwartz ed.,Principles of Surgery,4th ed.,McGraw-Hill,New York,1984.
腹膜和腹膜腔的解剖概要 分腹膜和腹膜腔两部分叙述。
腹膜 覆盖在腹腔和盆腔壁内面及脏器表面的浆膜,其总面积甚大,约2m2,几乎与全身皮肤的面积相等。因所在部位不同,可分为两部分:壁层腹膜覆在腹前壁和盆腔壁;脏层腹膜覆盖在腹腔脏器表面,将脏器悬吊或固定于膈肌、腹后壁或盆腔壁,并形成许多皱折和间隙,最大的皱折即为网膜和肠系膜,小网膜连接肝脏和胃及十二指肠;大网膜悬?褂谖负秃嶂赋χ?,小肠之前。腹膜薄而透明,其基础是纤维结缔组织,向腹腔的面覆有一层间皮细胞。因此,正常时腹膜面平滑而光泽,为少量浆液所覆盖、湿润,此浆液从脏层腹膜产生,为壁层腹膜所吸收,保持动态平衡,有滑润腹膜、减少磨擦的作用。壁层腹膜的感觉由脊神经传导,定位明确。壁层腹膜受刺激后引起腹壁肌内的反对性收缩,产生腹肌紧张。检查腹部时的压痛或反跳痛,多半是来自壁层腹膜,对诊断很有帮助。但膈肌上的壁层腹膜受疾病(胆囊炎、脾破裂等)刺激时,可产生肩胛部的牵涉痛。脏层腹膜的痛觉则由植物神经(内脏神经)传入纤维传导,难以明确定位。一般认为内脏的痛觉纤维主要在交感神经中;膨胀、牵拉等感觉纤维则含于副交感神经中。
腹膜腔 壁层腹膜与脏层腹膜之间的腔。实际上是缝隙间的迷路,其形状大小极不规则,并随腹部脏器(尤其是空腔脏器)的大小、形状与位置的变化而经常在变化。女性的腹膜腔经输卵管腹腔口、输卵管、子宫、阴道与外界相通,男性的腹膜腔完全封闭。腹膜腔内有少量浆液,即腹膜液,充满缝隙,用以润滑浆膜表面,在腹内脏器活动时可减少磨擦(见图)。腹腔与腹膜腔的概念有所不同,腹腔上界为膈,下为盆腔,前方及两侧为腹壁肌肉,后方则由椎体及腰大肌封闭,是全身最大的腔,包括了腹膜腔。不过医学界平时常将腹膜腔简称为腹腔。
腹膜腔以横结肠及其系膜为界,分为结肠上、下间隔。结肠上隔在横结肠的上方、膈的下方,所以又称膈下间隙,此处感染可形成膈下脓肿。膈下间隙又可分为肝上、肝下等多个间隙,包括左肝下后间隙,即小网膜囊,囊内空间就是小腹腔,在胃和小网膜后面,胰及腹腔后壁之前,借网膜孔与总腹膜腔(即大腹腔)相通。胃后壁穿孔后可在小腹腔处形成脓肿。平卧时,小腹腔的上部在腹腔最低位,如大腹腔有感染、化脓,则脓液可流入小腹腔,故此时应取斜坡卧式,以防感染延及腹腔,若小腹腔有化脓,亦可借此经网膜孔引脓至大腹腔。
结肠下隔有升结肠及降结肠外侧沟和最低位的骨盆间隙。骨盆间隙中有膀胱直肠陷窝(男性)或子宫直肠陷窝(女性即道格拉斯氏陷窝)。上述各间隙之间可互相交通,在临床上有重要意义。如阑尾炎穿孔后,腹腔内的脓液可因体位不同引流到不同地方:可沿升结肠外侧沟向头侧流到右侧膈下间隙,引起膈下脓肿;亦可向下流入盆腔,形成盆腔脓肿。膈下脓肿中毒症状严重,又难于引流;而盆腔腹膜的抵抗力较上腹的强,形成脓肿后也较易处理。故胃肠道穿孔或有腹腔内感染可能时常嘱病人保持半卧位。
腹膜的功能 可分三个方面。
防御功能 腹膜对感染的抵抗力大于胸膜和皮下组织。能渗出吞噬细胞以清除少量毒性小的细菌。大网膜的防御作用尤强,常移动到感染病灶,将其包围,防止扩散,如急性阑尾炎时。因此在腹部手术后,有时皮下组织化脓,而腹膜不化脓。这也是主张在坏死穿孔性阑尾炎时,阑尾切除术后不缝合腹膜的理论依据。
分泌和吸收功能 腹膜对液体和微小颗粒都有强大的吸收能力,也能分泌少量浆液。由于腹膜面积(约2m2)大于肾小球的滤过面积(约1.5m2),故肾功能衰竭时,可利用腹膜进行透析治疗。另一方面,由于细菌也能通过腹膜,腹内感染病变也会造成严重的败血症。
正常情况下,腹膜腔的液体量约 100ml左右。在病理状态下,可产生大量腹水,这有两种情况:①漏出(血液的液体成分通过血管壁逸出)见于门静脉高压等,液体中蛋白质含量少,在25g/L以下。②渗出(某些血液成分,如血浆、白细胞等通过管壁逸出),见于各种炎症反应,渗出液中蛋白质含量高于25g/L。
修复功能 腹膜受损后,能在数小时内修复缺损,而不形成粘连。在血肿、张力过大等情况下,愈合不完全或延迟,则结缔组织增生,纤维素集聚,形成粘连。这种粘连也是一种防御反应,可使炎症局限化,粘连处有血管再生,以改善血液循环的功效,吸收后可不留痕迹。此点常为医生和病人所忽略,以为任何粘连都是有害的。当然,过度的粘连会带来不利的一面:脓液及细菌被包裹,不利于引流,抗菌药物不易发挥作用;同时会引起粘连性肠梗阻。
腹膜和腹膜腔疾病 大致分为三大类。
类症 各种腹膜炎和腹腔脓肿。
粘连 大部分粘连都是后天性的,由损伤、炎症等造成。先天性的偶有所见,表现为腹膜皱襞重迭,即异常的膜样粘连,如胆囊十二指肠膜可造成类似十二指肠溃疡或胆囊疾患的症状;其他部位的粘连,则多产生部分肠梗阻的症状。
肿瘤 腹膜的良性肿瘤如纤维瘤、粘液囊肿等极少见。恶性肿瘤较多见,但罕见原发者。①腹膜间皮瘤:腹膜和胸膜一样,也是间皮瘤发生的部位,腹膜间皮瘤占全身间皮瘤的 1/4,是唯一原发于腹膜间皮细胞的肿瘤,多为恶性,常呈弥漫性生长。腹腔内广泛粘连,腹腔呈胼胝样增厚,肠管相互粘连,并可有血性腹水。患者多有长期石棉接触史,石棉工人中的发病率较一般人群高出5倍。主要有腹痛、 腹部肿块等不全肠梗阻的表现。本病以综合治疗为主,局限型病变早期可切除,配合腹腔内化学治疗可抑制腹水增长。预后差,多在 2年内死亡,后期可转移到肺和肝。②腹膜假粘液瘤:为腹腔内脏肿瘤的并发症,常由卵巢粘液囊肿破裂引起,少数来自阑尾粘液囊肿破裂。上述二种粘液囊肿可能都是低度恶性的粘液腺癌。另外有极少数来自盲肠粘液腺癌和胆总管粘液腺癌。由于肿瘤广泛种植于腹膜,并不断产生粘液性腹水,量多者可达 10000ml,使腹部逐渐膨胀,故俗称"腹水癌"。患者多因进行性腹胀而就医,常伴有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明显消瘦,有腹水体征。从腹部、肛门或妇科检查,常可触及高低不平的腹内肿块。腹腔穿刺可以抽出粘液样腹水。应争取早期切除原发病灶(卵巢或阑尾),吸出腹水,取尽腹腔内粘液状物质;同时在腹腔中放置硅胶管,术后立即经管注入5-氟脲嘧啶或噻哌等抗癌药物,常能暂时缓解。若复发,可再次手术及腹腔内应用抗癌药物,有一定疗效。预后尚可,不发生远处转移,主要死亡原因为营养不良和反复发作的肠梗阻。
参考书目
J.T.Adams,Abdominal Wall,Omentum,Mesentery and Retroperitoneum, In S.I.Schwartz ed.,Principles of Surgery,4th ed.,McGraw-Hill,New York,1984.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