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再认
1)  recognition [英][,rekəɡ'nɪʃn]  [美]['rɛkəg'nɪʃən]
再认
1.
Gender Differences in Chinese Words Recognition: an Event-related Potential Study;
汉词再认ERP新旧效应的性别差异
2.
Depth of Encoding and Retrieval Orientation Effect on Children s Recognition;
编码深度和提取方向对儿童再认的影响
3.
To explore internet addicts whether they have negative social cognition processing on coding and recognition,this study investigated coding and recognition of internet addicts through mode of Tverskty social cogntion.
探讨网络成瘾者在编码和再认阶段是否具有负性的社会认知加工特点。
2)  Photo recognition
照片再认
3)  Chinese words recognition
汉词再认
4)  Review [英][rɪ'vju:]  [美][rɪ'vju]
再认识
1.
Areview on engineering geologicalissues for the Panjiakou Reservoir;
潘家口水库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的再认
2.
We must review the content of teacher Empowerment,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the teacher disempowerment and the strategy of increasing teacher s power to promote the reform of new curriculum.
新课程情境中,教师的权威不断弱化,迫切需要对教师赋权增能,因此,必须对教师赋权增能的内涵、教师权威弱化的影响因素以及教师赋权增能的策略加以再认识,从而推进新课程改革。
5)  re-cognition
再认知
6)  recognition reasoning
再认推理
1.
The form and mechanism of inference of information understanding,semanteme structure of rule knowledge and production process of new knowledge is discussed ;the memory matrix、computation rule of semanteme truth value and confidence factor of recognition reasoning are established.
主要讨论信息理解的推理形式和机制、规则知识的语义结构以及新知识产生过程;建立了再认推理的记忆矩阵、语义真值及信度的计算规则。
补充资料:再认
      对曾经感知过的事物再度感知的时候,觉得熟悉,认得它是从前感知过的,叫做再认。和重现一样,再认也是记忆的一种表现。再认一直被实验心理学家用来测验人类记忆的效果。实验通常是这样做的:先让被试者学习一张词表,学完后让他看另一张词表,其中有的词是学过的,有的则是新词,让他指出哪些词是学过的,哪些是新的,由此就可测出他再认的成绩。学习的项目可以是单词或语句,也可以是无意义音节或图画等等。
  
  再认和重现虽是不同的记忆过程。但二者却有密切的联系,例如有的心理学家认为再认不只是一个"决定"的过程,同时也包含"搜索"的过程(这在再认发生困难时表现得最明显),也就是搜索在记忆中保持的那个项目,以便进行比较、辨别或核对。这种搜索和重现中的搜索是类似的。有的心理学家认为重现包含着再认过程,因为重现时必须再认所重现出来的项目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就要继续回忆。直到回忆出正确的项目时为止。
  
  一般说来,再认比重现的成绩要好得多。例如E.M.阿奇利斯曾用无意义音节等做实验,发现再认的分数都超过了重现的分数。
  
  再认有不同的速度和准确性,也常常出现再认错误或者完全不能再认的情况。这些都是再认的成绩问题。影响再认成绩的主要因素首先是识记与保持是否良好;其次是当前事物与感知过的有关事物相同与相似的程度。如果完全相同(即是原来的事物),则再认当然比较容易;但如果不是原事物而只是相似,则情况就会恰恰相反,即越相似则再认越困难,甚至发生错误,这是因为细微的差异难于被识别。
  
  

参考书目
   曹日昌主编:《普通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1980。
   〔苏〕А.В.佩特罗夫斯基主编, 朱智贤等译:《普通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1981。
   〔美〕R.S.武德沃思等著, 曹日昌等译:《实验心理学》,科学出版社,北京,1965。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