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Yifu ointment
彝肤软膏
1.
Studies on quality standard of Yifu ointment;
HPLC测定彝肤软膏中重楼皂苷Ⅰ,Ⅱ的含量
2) Shufu ointment
舒肤软膏
1.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whether Shufu ointment (S.
目的观察舒肤软膏对皮肤是否有刺激作用及致敏作用。
2.
Objective:To establish a HPLC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Matrine in Shufu ointment.
目的:建立舒肤软膏中苦参碱的含量测定方法。
3) Fukang ointment
肤康软膏
1.
Determination of synthetic borneol in Fukang ointment by GC;
气相色谱法测定肤康软膏中冰片的含量
4) Growing skin chrisma
肤生软膏
5) Liangfu Ointment
良肤软膏
1.
Liangfu Ointment,which is prepared from effective components of three Chinese herbs,is a 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 for the treatment of pruritus.
良肤软膏是由牡丹皮、白鲜皮、薄荷脑三味药的相关有效成分提取物制备而成的用于治疗皮肤瘙痒的透皮给药制剂。
6) fuzhiqing ointment
肤痔清软膏
1.
Application of fuzhiqing ointment in treating wounds post ligation of mixed hemorrhoids;
肤痔清软膏在混合痔剥扎术后创面的应用
2.
The triple therapy group(n=50) was treated with oral Luohuazizhu Tablet combined with external used drug of Fuzhiqing ointment and sitz bath with Pifukan solution.
方法采用裸花紫珠片内服联合皮肤康洗液坐浴、肤痔清软膏外擦(治疗组)与单用肤痔清软膏外擦(对照组)各50例进行对比观察。
补充资料:顾仲彝(1903~1965)
中国戏剧理论家、教育家、剧作家。原名顾德隆,浙江余姚县人。青年时当过学徒,1924年于东南大学毕业后进上海商务印书馆任编辑。其间,加入上海戏剧协社和文学研究会。以后,任上海暨南大学和复旦大学教授,翻译了英·哈代小说《苔丝姑娘》、W.莎士比亚剧作《威尼斯商人》,还改编了话剧《梅萝香》。在上海"孤岛"时期,先后参加青鸟剧社、上海剧艺社。上海剧艺社首演剧目便是顾仲彝改编的《人之初》。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他为上海艺术剧团、国华剧团编演了《秋海棠》、《三千金》等剧。
抗战胜利,顾仲彝除仍任复旦大学教授外,还出任上海市立实验戏剧学校校长。1947年春,国民党上海市参议会提出"取消剧校"案,他辞去校长职。不久,去香港任永华影片公司编剧。上海解放后,顾仲彝任上海市文化局电影管理处副处长。1957年 7月转入上海戏剧学院,任戏剧文学系教授,开设西欧戏剧史、戏剧概论、编剧概论等课程。1963年完成了他一生归结性的著作《编剧理论与技巧》,以自己独创的见解阐明了戏剧的特征、戏剧结构、戏剧人物及戏剧语言等主要课题,并以马克思主义思想对法国布伦退尔的"意志冲突"说进行了新的解释。在戏剧结构论中,他总结了德国弗莱泰格的五段金字塔公式(介绍、上升、高潮、下降、结局)、西方约定俗成的三S原则(suspense悬念,surprise惊奇,satisfaction满足)和苏联霍罗道夫提出的开放式与锁闭式结构类型。还借用美国J.H.劳森的"人像展览式"一说,构成了在中国戏剧界广为流传的所谓戏剧结构三分法。在戏剧人物论中,作者提出了人物社会性、性格心理和形体外貌三者统一,并强调人物性格有机统一的要求。他还认真研究了中国戏曲的丰富遗产和戏曲创作理论,使全书具有一定的民族特色。
顾仲彝翻译、改编、创作了近50部剧本,大致可分三类:①翻译剧本,有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J.高尔斯华绥的《相鼠有皮》和《英美独幕剧选》。②改编剧,基本上保留外国剧本中戏剧情节和人物关系,只是将剧情发生地点移到中国,剧中人姓名、身份、对话等也相应地使之中国化,如《殉情》改自席勒的《阴谋与爱情》,《生财之道》改自莫里哀的《吝啬鬼》,《梅萝香》改自尤金·沃尔特的《捷径》、《三千金》改自莎士比亚的《李尔王》等。此类改编剧在顾仲彝全部剧作中占主要地位。③创作剧,有《秋海棠》、《梁红玉》、《八仙外传》等,也有反映现实题材的《衣冠禽兽》、《孤岛男女》、《红旗飘飘》等。
抗战胜利,顾仲彝除仍任复旦大学教授外,还出任上海市立实验戏剧学校校长。1947年春,国民党上海市参议会提出"取消剧校"案,他辞去校长职。不久,去香港任永华影片公司编剧。上海解放后,顾仲彝任上海市文化局电影管理处副处长。1957年 7月转入上海戏剧学院,任戏剧文学系教授,开设西欧戏剧史、戏剧概论、编剧概论等课程。1963年完成了他一生归结性的著作《编剧理论与技巧》,以自己独创的见解阐明了戏剧的特征、戏剧结构、戏剧人物及戏剧语言等主要课题,并以马克思主义思想对法国布伦退尔的"意志冲突"说进行了新的解释。在戏剧结构论中,他总结了德国弗莱泰格的五段金字塔公式(介绍、上升、高潮、下降、结局)、西方约定俗成的三S原则(suspense悬念,surprise惊奇,satisfaction满足)和苏联霍罗道夫提出的开放式与锁闭式结构类型。还借用美国J.H.劳森的"人像展览式"一说,构成了在中国戏剧界广为流传的所谓戏剧结构三分法。在戏剧人物论中,作者提出了人物社会性、性格心理和形体外貌三者统一,并强调人物性格有机统一的要求。他还认真研究了中国戏曲的丰富遗产和戏曲创作理论,使全书具有一定的民族特色。
顾仲彝翻译、改编、创作了近50部剧本,大致可分三类:①翻译剧本,有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J.高尔斯华绥的《相鼠有皮》和《英美独幕剧选》。②改编剧,基本上保留外国剧本中戏剧情节和人物关系,只是将剧情发生地点移到中国,剧中人姓名、身份、对话等也相应地使之中国化,如《殉情》改自席勒的《阴谋与爱情》,《生财之道》改自莫里哀的《吝啬鬼》,《梅萝香》改自尤金·沃尔特的《捷径》、《三千金》改自莎士比亚的《李尔王》等。此类改编剧在顾仲彝全部剧作中占主要地位。③创作剧,有《秋海棠》、《梁红玉》、《八仙外传》等,也有反映现实题材的《衣冠禽兽》、《孤岛男女》、《红旗飘飘》等。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