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pathogenic mechanism
致病机制
1.
As a possible pathogenic mechanism,there were a lot of reports abroad,but few study in China.
抗氧化作用作为病原性真菌的一种可能致病机制,国外已经有不少相关的报道,但是目前国内对这方面的研究较少,本文就过氧化氢酶在病原性真菌中的相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2.
This review discusses the pathogenic mechanism of meningitis infected by SS2.
至今对于猪链球菌2型的致病机制还不是很清楚,作者对国内外猪链球菌2型感染后引起机体脑膜炎的致病机制作一综述。
3.
The article has done the detailed survey from such respects as aetiology characteristic , epidemiology, pathogenic mechanism , clinical symptom ,etc.
文章从病原学特征、流行病学、致病机制、临床症状等方面作了详细的阐述,初步探讨了猪链球菌的治疗和预防方法。
2) Pathogenesis
[英][,pæθə'dʒenisis] [美][,pæθə'dʒɛnəsɪs]
致病机制
1.
Progress in research on pathogenesis and effect of inducing immunity of reovirus;
呼肠病毒的致病机制及诱导免疫作用的研究进展
2.
Research Situation of Pathogenesis of Streptococcus Suilline Serotype 2;
猪链球菌2型致病机制的研究现状
3.
Advances in Role of Cytokines in Immune Pathogenesis of Dengue Virus Infection
细胞因子在登革病毒致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3) Pathogenesis of aspergillosis
曲霉的致病机制
4) Pathogenesis and immunity mechanism
致病与免疫机制
5) Psycho-nosogenesis
心理致病机制
1.
Common Psycho-nosogenesis in Psychotherapy
心理治疗中的相通心理致病机制
6) immunopathogenesis
免疫致病机制
1.
Advance in immunopathogenesis of juvenile idiopathic arthritis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免疫致病机制研究新进展
补充资料:磁耦合机制和沙兹曼机制
解释太阳系角动量特殊分布的两种理论。太阳质量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以上,但其角动量(动量矩)却只占太阳系总角动量的1%左右,而质量仅占0.2%的行星和卫星等天体,它们的角动量却占99%左右。太阳系角动量的这种特殊分布,是太阳系起源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1942年,阿尔文提出一种"磁耦合机制"。他认为,太阳通过它的磁场的作用,把角动量转移给周围的电离云,从而使由后者凝聚成的行星具有很大的角动量。他假定原始太阳有很强的偶极磁场,其磁力线延伸到电离云并随太阳转动。电离质点只能绕磁力线作螺旋运动,并且被磁力线带动着随太阳转动,因而从太阳获得角动量。太阳因把角动量转移给电离云,自转遂变慢了。
1962年,沙兹曼提出另一种通过磁场作用转移角动量的机制,称为沙兹曼机制。他认为,太阳(恒星)演化早期经历一个金牛座T型变星的时期,由于内部对流很强和自转较快,出现局部强磁场和比现今太阳耀斑强得多的磁活动,大规模地抛出带电粒子。这些粒子也随太阳磁场一起转动,直到抵达科里奥利力开始超过磁张力的临界距离处,它们一直从太阳获得角动量。由于临界距离达到恒星距离的量级,虽然抛出的物质只占太阳质量的很小一部分,但足以有效地把太阳的角动量转移走。沙兹曼也用此机制解释晚于F5型的恒星比早型星自转慢的观测事实。晚于F5型的恒星,都有很厚的对流区和很强的磁活动,通过抛出带电粒子转移掉角动量,自转因而变慢。然而早于F5型的恒星,没有很厚的对流区,没有损失角动量,因而自转较快。
1962年,沙兹曼提出另一种通过磁场作用转移角动量的机制,称为沙兹曼机制。他认为,太阳(恒星)演化早期经历一个金牛座T型变星的时期,由于内部对流很强和自转较快,出现局部强磁场和比现今太阳耀斑强得多的磁活动,大规模地抛出带电粒子。这些粒子也随太阳磁场一起转动,直到抵达科里奥利力开始超过磁张力的临界距离处,它们一直从太阳获得角动量。由于临界距离达到恒星距离的量级,虽然抛出的物质只占太阳质量的很小一部分,但足以有效地把太阳的角动量转移走。沙兹曼也用此机制解释晚于F5型的恒星比早型星自转慢的观测事实。晚于F5型的恒星,都有很厚的对流区和很强的磁活动,通过抛出带电粒子转移掉角动量,自转因而变慢。然而早于F5型的恒星,没有很厚的对流区,没有损失角动量,因而自转较快。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