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Tianjun
天峻
1.
Investigation on Polymorphism of Serum Transferrin in Tibetan-sheep in Tianjun County;
天峻县藏羊血清运铁蛋白多态性研究
5) Liu Jun
刘峻
1.
Liu Jun is a famous parallel prose writer of Liang dynasty, is a knowledge profound scholar.
刘峻是梁代著名的骈文家,更是一位知识渊博的学者。
6) Jun Qing
峻青
1.
On Shanghai s Literary Creation about the Revolutionary War in the 17 Years ——With an Analysis of Works by Wu Qiang, Jun Qing and Ru Zhijuan;
论上海十七年革命战争题材文学的艺术特色——以吴强、峻青、茹志娟为例
2.
Different in Approach but Equally Satisfactory in Result ——On JUN Qing and WANG Yuan-jians Creative Characters;
异曲同工 各臻其妙——浅论峻青、王愿坚的创作个性
3.
The Riverbank at Dawn is the masterpiece of Jun Qing, a well-known writer in subject of war.
《黎明的河边》是著名作家峻青描写革命战争题材的代表作。
补充资料:刘峻(463~522)
南朝齐梁间学者、文学家。字孝标。祖籍平原(今属山东)。父刘珽,在刘宋时官至始兴内史。宋明帝泰始初年,今山东一带被北魏所攻克,当时刘峻尚在幼年,随母居于家乡,被人掠卖到中山(今河北定县),后来又被迫迁徙到桑乾,至齐武帝永明年间才回南方。刘峻从小好学,曾为《世说新语》作注,收集材料颇为丰富,至今受人重视。他的诗文也都有传诵之作。但生平坎坷,在仕途上很不得志。死后门人谥曰玄静先生。
刘峻的文在南朝作家中颇具特色,其代表作为《辨命论》和《广绝交论》。《辨命论》的主旨是说明人的穷通都有"天命"决定,既非人事,也不是鬼神所能影响的。据他说:"夫通生万物则谓之道,生而无主,谓之自然。自然者,物见其然,不知所以然。"人的贫富贵贱,并不是有什么神在那里有意识地安排,所以"生之无亭毒之心,死之岂虔刘之志:坠之渊泉非其怒,升之霄汉非其悦"。他列举了历史上有的人为善得福,有的人反而得祸,有的人为恶致祸,有的人反而得福。他说:"为善一,为恶均,而祸福异其流,废兴殊其迹,荡荡上帝,岂如是乎!"所以,他并不承认上帝的存在,而只是某些不可知的偶然性,构成了人们各各不同的命运。这种论点实际上反映了封建社会中下层士大夫在遭受压抑而无可奈何情况下的怨愤。
他的《广绝交论》则对南朝士大夫们的"人情世态"作了无情的暴露和鞭挞。刘峻在梁初,颇受任昉的赏识。任昉死后,其子生活贫困,当年的友人却很少加以照顾。刘峻对此大为不平。他的《广绝交论》即由此而发。文中将世间所谓"交谊"不可信赖的情状,进行分类,认为世上的交谊共有五种:"势交"(依附有权势的人);"贿交"(趋奉有钱人);"谈交"(结交有名的人希求称誉);"穷交"(彼此不得志,互相利用,一旦得志便忘了交情);"量交"(考虑和对方结交,可以得到好处)。他认为这五种结交的动机都是由私利出发,"谋而后动,毫芒寡忒",而不是什么真正的友谊。他对这虚伪的"五交"一一作了绘声绘色的形容。例如他写到"量交"时,就形容那些热中势利的人,对有道德的好人反而"视若游尘,遇同土梗";而对于品质恶劣的坏人,只要对自己有利,也可以"匍匐逶迤,折枝舐痔,金膏翠羽将其意,脂韦便辟导其诚"。这种对当时世态的揭露,显然已经不纯粹局限于任昉生前的某些友人,而是涉及了整个封建士大夫阶层的心理状态和道德面貌。因此这篇文章成为南朝骈文中不可多得的杰作。他还有一篇《自序》,专写一生的坎坷和不幸。但现今残存的一段,只是本文末尾部分,类似史传的论赞。此文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刘峻的诗,今存者不多,今人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仅录存4首。大抵以写景见长,其中如《自江州还入石头诗》,流露了失意的牢骚和归隐思想;《始居山营室》,更是以隐逸和游仙为基调,诗的风格比较古朴,接近晋宋,跟当时文人的诗风不大一样。
《隋书·经籍志》录刘峻集6卷,今已亡佚。
刘峻的文在南朝作家中颇具特色,其代表作为《辨命论》和《广绝交论》。《辨命论》的主旨是说明人的穷通都有"天命"决定,既非人事,也不是鬼神所能影响的。据他说:"夫通生万物则谓之道,生而无主,谓之自然。自然者,物见其然,不知所以然。"人的贫富贵贱,并不是有什么神在那里有意识地安排,所以"生之无亭毒之心,死之岂虔刘之志:坠之渊泉非其怒,升之霄汉非其悦"。他列举了历史上有的人为善得福,有的人反而得祸,有的人为恶致祸,有的人反而得福。他说:"为善一,为恶均,而祸福异其流,废兴殊其迹,荡荡上帝,岂如是乎!"所以,他并不承认上帝的存在,而只是某些不可知的偶然性,构成了人们各各不同的命运。这种论点实际上反映了封建社会中下层士大夫在遭受压抑而无可奈何情况下的怨愤。
他的《广绝交论》则对南朝士大夫们的"人情世态"作了无情的暴露和鞭挞。刘峻在梁初,颇受任昉的赏识。任昉死后,其子生活贫困,当年的友人却很少加以照顾。刘峻对此大为不平。他的《广绝交论》即由此而发。文中将世间所谓"交谊"不可信赖的情状,进行分类,认为世上的交谊共有五种:"势交"(依附有权势的人);"贿交"(趋奉有钱人);"谈交"(结交有名的人希求称誉);"穷交"(彼此不得志,互相利用,一旦得志便忘了交情);"量交"(考虑和对方结交,可以得到好处)。他认为这五种结交的动机都是由私利出发,"谋而后动,毫芒寡忒",而不是什么真正的友谊。他对这虚伪的"五交"一一作了绘声绘色的形容。例如他写到"量交"时,就形容那些热中势利的人,对有道德的好人反而"视若游尘,遇同土梗";而对于品质恶劣的坏人,只要对自己有利,也可以"匍匐逶迤,折枝舐痔,金膏翠羽将其意,脂韦便辟导其诚"。这种对当时世态的揭露,显然已经不纯粹局限于任昉生前的某些友人,而是涉及了整个封建士大夫阶层的心理状态和道德面貌。因此这篇文章成为南朝骈文中不可多得的杰作。他还有一篇《自序》,专写一生的坎坷和不幸。但现今残存的一段,只是本文末尾部分,类似史传的论赞。此文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刘峻的诗,今存者不多,今人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仅录存4首。大抵以写景见长,其中如《自江州还入石头诗》,流露了失意的牢骚和归隐思想;《始居山营室》,更是以隐逸和游仙为基调,诗的风格比较古朴,接近晋宋,跟当时文人的诗风不大一样。
《隋书·经籍志》录刘峻集6卷,今已亡佚。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