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书法治疗
1)  Handwriting artist therapy
书法治疗
2)  Calligraphy mental therapy
书法心理治疗
3)  Painting and drawing therapy
书画治疗
4)  bibliotherapy [英][,bibliəu'θerəpi]  [美][,bɪblɪo'θɛrəpɪ]
图书治疗
1.
To enhance efficiency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University library should scientifically put bibliotherapy into practice by positive propagation, training librarians and enforcing classification guidance for readers.
图书治疗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独特的教育干预作用。
2.
On the other hand,the bibliotherapy,mainly with the character of hide-inside,self-determination,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important.
由于高职教育的特殊性,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呈现出过于自卑、过于焦虑、过于困惑与过于抑郁的特殊性,这些问题又使得高职学生具有相对严重的心理闭锁倾向,传统的以团体辅导为主的心理咨询方式显得效果不佳,而以内隐性、自主化为主要特征的图书治疗日益重要,应该从加强宣传、培训人员、分类导读、强化图书馆的人本管理角度进行应对。
5)  bibliotherapy [英][,bibliəu'θerəpi]  [美][,bɪblɪo'θɛrəpɪ]
图书疗法
6)  reading therapy
读书疗法
补充资料:书法
书法

    文字的书写艺术,特指以毛笔表现汉字的艺术。书法既有语言文字所具有的实用价值,也具有其欣赏性的艺术价值。它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公元前后流行到日本等国。
   书法是书法家文化修养、个性、思想情感的体现,它通过特有的艺术手段,给人以艺术美的享受。
    表现手段   书法必须具备用笔、结构、章法、墨法等艺术表现手段。用笔包含书写时的笔法、笔力、笔势、笔意等艺术技巧:笔法指起笔、收笔、圆笔、方笔、中锋、侧锋、露锋、藏锋、提按、转折等用笔的方法;笔力指笔画所含的内在力量;笔势指用笔时所形成的气势如笔断而气势不断等;笔意指笔画线条所表现的情感、意趣等。结构是从美观角度对字笔画进行组合的艺术技巧,又称结字、结体或间架,其为文字的结构规律和作者的审美情趣所影响  ,表现为虚实、疏密、欹侧、匀称、和谐、聚散、呼应等。章法是通过字、行与行间的安排实现既完美和谐又有变化的作品整体的艺术技巧。草书和行书最重章法。不同笔、墨、纸组合及用墨方法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因此墨法亦很为书法家所重视,用墨的方法有:浓墨、淡墨、干墨、渴墨、湿墨、枯墨、涨墨等。
    书体 书法字体主要有篆、隶、草、楷、行等。
    篆书  通常包括商代的甲骨文、周代的金文、战国篆书和秦代小篆。甲骨文又称卜辞,是殷商时代刻于龟甲、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已出现书法艺术的要素,如整齐美观的观念,笔画组合匀称,行与行间匀整美观等。甲骨文也出现不同的艺术风格,其书法有的秀丽,有的雄浑;笔画有的粗犷,有的纤细。金文又称钟鼎文,是铸或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起源于商代,盛行于周代,是在甲骨文基础上演变来的。但更趋规范化,形体较甲骨文方正整齐,笔画更加均匀对称,用笔技巧更为多样。商末周初用笔比较方折,西周中晚期线条渐趋圆浑。章法谨严精到富有韵致。战国篆书又称六国文字,除铜器铭文外,有简牍书、帛书、载书、石刻、陶文、玺文等,这时也出现新体字,如有浓重装饰趣味的鸟篆、粗头细尾的蝌蚪文。最能代表这时书法艺术水平的是体势方整、笔画圆活、雄浑古朴的石鼓文。小篆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经过整理规范后推行全国的文字。小篆是在大篆(籀文)基础上发展简化而成。其结体圆长、笔画粗细匀称、藏头护尾、不露锋芒。线条非常美观。 代表作有秦李斯所书《泰山刻石》、《琅琊台刻石》是小篆字体的代表作。小篆自汉代以后失去通行价值,但仍为历代书法家所喜欢书写。历代小篆书家有秦代李斯,唐代李阳冰、袁滋,宋代徐铉,明代李东阳,清代王澍、邓石如、赵之谦、吴昌硕等。
    隶书  又名佐书、史书。起源于战国,盛行于汉代。隶书打破篆书屈曲圆转的形体结构,变纵势为横势,成宽扁状,左右舒展,笔画讲求波磔,横画为蚕头燕尾形状,是一种具有浓重装饰趣味的字体。隶书艺术以两汉成就为最高,今遗存有不少这一时期的碑刻和简牍书作品。历代隶书名家有唐代史惟则、韩择木,清代郑簠、金农、邓石如、伊秉绶、陈鸿寿等。
    楷书   又称正书、真书。属隶书的变体,起源于汉代,发展于魏晋,盛于唐代。其形体方正,笔画有严格的法度,点画、钩弋、撇捺构成长短正斜、俯仰照应,比篆隶更富变化。南北朝碑刻是现存楷书的宝库,特别是北朝魏碑书法,魄力雄强,气象浑穆,体态多变。如《嵩高灵庙碑》、《龙门二十品》、《张猛龙碑》、《石门铭》等。南朝时的名作有《爨龙颜碑》、《瘗鹤铭》等。楷书名家有曹魏的锺繇,东晋王羲之、王献之。唐代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薛稷被称为初唐四大家。唐代中期有颜真卿,其结体以拙为巧,风格雍容大度,宽博雄伟,称为颜体。唐代后期的柳公权创瘦硬挺拔、结体遒媚的柳体。世称为颜筋柳骨。对后世影响很大。宋代楷书名家有蔡襄、苏轼、黄庭坚、米芾。元代赵孟頫用笔圆转秀劲,风神妍媚,一变宋代书法风尚,后世称为赵体。
    草书  独立成体是在汉代,其发展可分为章草、今草和狂草3个阶段 。章草产生于隶书盛行的汉代,横画和捺笔保持隶的波磔,它是由隶书简率的写法演化而来。章草结体简约,一字之中笔画牵引相连,但字字之间彼此独立,章法取直行纵势。章草名家西晋有陆机,其代表作是《平复帖》。著名刻帖有三国时的《急就章》、西晋的《月仪帖》等。今草又称小草,是在章草基础上,采用楷书体势笔意发展形成。删除章草波磔,上下字的笔势牵连引带,偏旁相互假借,笔势连绵不断,为其字体特征。它于魏晋发展至东晋趋于成熟,东晋王献之在继承他父亲王羲之草书基础上,创造了今草的新风格。且流传至今。王羲之的《十七帖》和王献之的《鸭头丸帖》都是今草的传世名作。狂草又称大草,始于唐代,较今草更为狂放,其用笔大起大落、连绵不断、一气呵成。名家有唐代张旭和怀素。后者的《自叙帖》为狂草的典型作品。
    行书 又称行押书,它介于楷、草之间,书写时简易、流畅。行书产生于汉代,盛于两晋南北朝。行书的结体有的近于楷书,有的近于草书,近于楷书成分多的称为行楷,近于草书成分多的称为行草。行书的点画常常强调游丝引带,而笔锋使转遒丽明快,活泼自然,好像行云流水一般。行书经东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变革,使其达到非常完美的境界。王羲之的行书最能表现雄逸流动的特色,他的代表作品有《兰亭序》。王献之行书风格婉转妩媚。唐代行书名家李邕,风格雄浑遒丽,代表作有《岳麓寺碑》、《李思训碑》。宋代四大家蔡襄、苏轼、黄庭坚、米芾都擅长行书,并往往在行书中流露自己的感情和意趣。元代赵孟頫的行书风格温文尔雅。明代董其昌的行书章法疏朗、风格淡雅秀逸。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