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genital candidiasis
生殖器念珠菌病
1.
Identification and drug susceptibility of candida strains from patients with genital candidiasis;
生殖器念珠菌病致病菌种鉴定及药敏分析
2) chronic hyperplastic candidiasis
慢性增殖型念珠菌病
1.
PURPOSE: To study the histochemical alteration of oral lichen planus, discoid lupus erythematosus and chronic hyperplastic candidiasis,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of immunoglobulins and complement in tissues of these oral mucosal diseases.
目的:研究口腔扁平苔藓(OLP)、盘状红斑狼疮(DLE)和慢性增殖型念珠菌病(CHC)的组织化学改变,探讨免疫球蛋白(Ig)和补体(C)在这几种口腔粘膜白色病变中的表达。
3) Candidiasis
[英][,kændə'daiəsəs] [美][,kændə'daɪəsəs]
念珠菌病
1.
Expression of MCP-1 in Mice with Experimental Vaginal Candidiasis and Potential Significance;
阴道念珠菌病小鼠模型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表达及其意义
2.
Oral itraconazole therapy for infant generalized mucocutaneous candidiasis:a case report;
口服伊曲康唑治疗婴儿泛发性皮肤黏膜念珠菌病1例
3.
An Epidemic Investigation on Vulvovaginal Candidiasis (VVC) Patients in High Incident Regions and Low Incident Regions;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高发区与低发区患者的流行病学研究
5) Pulmonary candidiasis
肺念珠菌病
1.
Primary pulmonary candidiasis:a report of one case and literature review
原发性肺念珠菌病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2.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CT appearances and pathological findings at acute stage pulmonary candidiasis in rabbits.
方法:2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n=21)及对照组(n=3),实验组通过经皮气管穿刺法建立兔肺念珠菌病模型,对照组用同样方法注入生理盐水。
6) candidosis
[英][,kændɪ'dəʊsɪs] [美][,kændɪ'dosɪs]
[医]念珠菌病
补充资料:念珠菌病
念珠菌病 candidiasis 一种条件致病菌感染,由白念珠菌和/或其他念珠菌引起的皮肤、粘膜或内脏的疾病。可以感染胎儿、新生儿、儿童直至老人,可侵犯不同的组织和脏器,又可引起各种过敏性反应。既可感染浅表,也可感染深部。不少病人因延误诊治,最终导致死亡。若早期发现和用有效药物治疗,多可治愈。 念珠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尤其是水、蔬菜、水果、奶制品中。白念珠菌最为常见,致病力也最强。在正常情况下,白念珠菌在健康人的口腔、肠道、阴道等处都存在,并不致病,只有在抵抗力下降时才引起感染。因此,此菌为条件致病真菌。调查表明,健康人消化道的念珠菌带菌率最高,阴道次之,皮肤和泌尿道最低。 念珠菌侵入人体能否引起感染,一方面取决于念珠菌的毒力、数量、入侵途径和对人体的适应性;另一方面取决于人体对病原体抵抗力的强弱。此外,还有诱发因素,其中主要是医源性因素,如长期应用抗生素可引起菌群失调,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免疫抑制剂、化学疗法和放射疗法可抑制炎症反应,降低吞噬功能。此外,导管和输液的应用及腹膜透析等的开展,也通过机械损伤和污染,促使感染。 临床表现 有以下3种类型。①皮肤型。多属外源感染。因经常接触带念珠菌的污水易染此病。表现有皱襞擦烂(如手指足趾间、乳房下、腋窝、会阴等处)、甲沟炎、甲床和甲板增厚(甲真菌病)、丘疹或肉芽肿损害。由于白念珠菌在表皮生长繁殖,检查皮层可见菌丝和芽孢,一般不伴有粘膜或内脏感染。②皮肤粘膜型。主要是内源感染。白念珠菌在体内大量繁殖,侵入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而引起炎症,最常见的是鹅口疮,在舌表面和颊粘膜可见乳白色斑片,刮除后可见鲜红色湿润基底,若不及时治疗,可以直接蔓延到呼吸道,或通过血液循环侵入泌尿道或其他器官。其次是念珠菌女阴阴道炎和包皮龟头炎,阴道分泌物增多,龟头出现红斑丘疹,可通过性交传播。还有一种比较少见的慢性粘膜皮肤念珠菌病,主要见于儿童。③内脏或全身型。多数是在原发病(如结核病、血液病、恶性肿瘤、结缔组织病等)基础上继发,临床表现比较复杂,而且缺少特异性。可有支气管、肺部、泌尿道、心内膜或脑膜的感染,甚至有败血症,威胁病人生命安全。
此外,念珠菌还可引起过敏性疾病,如念珠菌疹,还可引起支气管喘息、湿疹和胃炎等。 诊断 皮肤、口腔和阴道念珠菌病具有一定的特征,诊断比较容易。胃肠、支气管和肺以及肾、心、脑感染时,确诊比较困难,即使真菌培养阳性,也不能确诊念珠菌病。因健康人和病人都可以是念珠菌的携带者。此时,患者新出现的任何症状或体征若不能用原发疾病解释,同时又存在各种诱发因素,则应考虑深部念珠菌病的可能性。尤其是患者出现口腔念珠菌感染时,应特别注意,并要作进一步检查,如病理组织检查及免疫学检查。 治疗 皮肤型以外用抗真菌药为主,如咪康唑霜、联苯苄唑霜等;皮肤粘膜型则以内服药物为主,如制霉菌素、酮康唑等,系统型念珠菌病在治疗念珠菌病的同时还要治疗原发病;对念珠菌引起的过敏性疾病,除要治愈原发病灶外,也可给予减低敏感的疫苗注射。 皮肤型念珠菌病预后最佳。皮肤粘膜型一般预后好,但易复发。慢性粘膜皮肤念珠菌病病程缓慢,预后较差。系统型念珠菌病的预后根据原发病性质、诱发因素及患者情况而定。 预防 对皮肤型念珠菌病,主要注意清洁卫生,保持皮肤干燥;对其他型念珠菌病,首先要治好原发病,少用或不用抗生素和皮质类固醇激素一类药物;必要时定期或不定期口服制霉菌素以加强预防。 |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