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运动障碍
1)  dyskinesia [英][,diski'ni:ʒə]  [美][,dɪskɪ'niʒə]
运动障碍
1.
Early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Dyskinesia after Acute Cerebral Apoplexy;
急性脑卒中后肢体运动障碍的早期护理干预
2.
Clinical Study on the Treatment of Apoplectic Dyskinesia by Point Injection plus Scalp and Body Acupuncture;
穴位注射配合头体针治疗中风运动障碍临床研究
3.
Effect of Chaihu-Taoren Tang on tardive dyskinesia and the possible mechanism
柴胡桃仁汤对迟发性运动障碍的治疗及可能机制
2)  movement disorders
运动障碍
1.
It focus on a variety of treatments for movement disorders, epilepsy, pain, and psychiatric disorder.
功能神经外科是神经外科的一个新的分支,已广泛应用于功能性疾病如运动障碍病、癫痫、疼痛和精神障碍疾病的治疗。
2.
Besides in treating epilepsy, it has been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other neurological disorders, including headache, painful neuropathy, movement disorders, and psychosis, etc.
本文对左乙拉西坦治疗头痛、疼痛性周围神经病、运动障碍及精神障碍等领域的研究做一综述。
3)  movement disorder
运动障碍
1.
Study of the clinical heterogeneity of movement disorder in Parkinson disease;
帕金森病患者运动障碍的临床异质性
2.
Application of soft brush therapy in treating upper limbs movement disorders of cerebral infartion;
软刷疗法在脑梗死上肢运动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3.
Aim:To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 group of movement disorders which showed primary symptom of freezing gait.
目的:探讨以冻结步态为首发症状的一组运动障碍性疾病的临床特点。
4)  motor disorder
运动障碍
5)  dyscinesia
运动障碍
1.
Exploration of Delayed Dyscinesia Resulted From Antipsychotic Treated with Promethazine;
抗精神病药物导致迟发性运动障碍用异丙嗪治疗的尝试
6)  ocular movement disorder
眼运动障碍
补充资料:运动障碍
      随意运动兴奋、抑制或不能由意志控制的现象,常见于神经系统疾病、精神障碍、外伤等。运动功能有随意运动和不随意运动两类。随意运动是有意识的,能随自己的意志进行的运动,又称自主运动。不随意运动指内脏运动神经和血管运动神经所支配的心肌、平滑肌的运动,是不经意识、不受自己意志控制的运动。一般所说运动指随意运动而言。运动神经系统指锥体系统、锥体外系(纹状体-苍白球系统)和皮质-脑桥-小脑系统,而由周围运动神经元发出冲动控制骨骼肌的活动。
  
  与随意运动有关的神经系统构造  见神经系统。
  
  随意运动障碍的类型  随意运动的增多表现为不自主运动及精神运动性兴奋;随意运动的抑制有精神运动性抑制及瘫痪;运动的不协调即为共济失调。
  
  瘫痪  从大脑皮质运动区到骨骼肌整个上下运动神经元任何部位的损害均可引起瘫痪。肌力完全消失者为完全性瘫痪。肌力减退者,即保留一定程度的运动功能者为不完全瘫痪。按照瘫痪的部位可区分为单瘫、偏瘫、截瘫、四肢瘫。单瘫是一侧面部、一支肢体的运动障碍。单瘫可由周围性运动神经元损害引起,也可由大脑皮质和运动中枢损害所引起。偏瘫是指左半身或右半身的运动障碍。呈中枢性瘫痪是最有代表性的运动障碍。常由脑出血或脑梗塞引起。有时偏瘫呈所谓的交叉性偏瘫,即出现一侧的颅神经损害,如动眼神经麻痹(大脑角的损害)、面神经麻痹(桥脑的损害)或舌下神经损害(延髓的损害)和对侧上下肢的偏瘫。交叉性偏瘫指明损害的部位是在脑干,且多由脑干肿瘤或脑寄生虫引起。截瘫是指下半身或双下肢的瘫痪,而两侧上下肢的瘫痪为四肢瘫。截瘫是脊髓两侧锥体束同时损害的结果,故常见于脊髓外伤或脊髓炎等。在脑损害时(如大脑性瘫痪)或对称性周围神经损害时也可有截瘫或四肢瘫。脊髓损害所致的截瘫,常有特殊的痉挛步态,深反射亢进,出现各种病理反射。可见于脊髓外伤、脊髓肿瘤、肌萎缩侧索硬化,遗传性痉挛性截瘫,脊髓空洞症等疾痛。
  
  上运动神经元(从大脑皮质、锥体束至脊髓前角运动细胞)损害所致的瘫痪,称为中枢性瘫痪,表现为痉挛性瘫痪、肌张力增高、肌腱反射亢进、瘫痪侧的浅反射(腹壁反射、提睾反射等)减低或消失,并出现病理反射,如巴宾斯基氏征、霍夫曼氏征阳性。但急性发病的中枢性瘫痪,初起时为弛缓性瘫痪,是锥体束休克的表现。约2、3周后表现为痉挛性瘫痪。中枢性瘫痪见于脑血管疾病、脑肿瘤、颅内占位性病变等。周围性瘫痪由下运动神经元(前角细胞或颅神经运动核)、外周神经、神经肌肉联接点等部位损害引起,为弛缓性瘫痪,出现肌张力降低,深反射减低或消失。持久而严重的瘫痪可伴有肌肉萎缩。肌肉本身疾病引起的肌肉萎缩与肌无力或瘫痪的程度相平行。周围性瘫痪有时可伴有肌肉颤动。由前角细胞损害引起的弛缓性瘫痪,多见于脊髓灰质炎、某些脊髓炎、外伤等。由末梢神经损害引起的瘫痪见于外伤压迫、感染、中毒性神经炎等。此外血钾异常可致周期性瘫痪,癔病亦可出现瘫痪,重症肌无力患者的肌肉反复应用后因疲劳而瘫痪。
  
  精神运动障碍   是大脑皮质运动中枢与其他精神中枢之间的联络功能障碍所引起的。如精神运动性兴奋(随意动作和言语显著增加)和精神运动性抑制(动作和言语显著减少),多见于精神障碍(见行为障碍)。失用症指失去正确运用物体完成有目的的动作的能力,或由于对动作的记忆障碍以致丧失精细动作的能力,或完成粗大动作也欠灵活(见失用)。
  
  共济失调  运动的协调是通过小脑前庭系统、深感觉、锥体外系统等共同协作的结果。因此,以上结构的损害会使运动的协调障碍。小脑蚓部病变引起躯干平衡障碍,小脑半球损害引起病侧肢体协同运动障碍、辨距不良、动幅过度和意向性震颤。感觉性共济失调患者不能辨别肢体的位置和运动的方向,从而无法正确执行自主运动。前庭性共济失调以平衡障碍为主。一般大脑性(如额叶性)共济失调的程度不如小脑性共济失调那样严重。
  
  不自主运动  肌肉的一部分,一块肌肉或一群肌肉的不能随意控制的,无目的的运动。肌束震颤是脊髓前角细胞或脊神经前根受刺激而引起的个别肌束细小而迅速的收缩。痉挛是一组或多组肌肉的不自主收缩。阵挛性痉挛为突然的、短暂的、重复的肌肉收缩。强直性痉挛为持续较久的肌肉收缩。痉挛多见于癫痫大发作。抽搐是一组肌肉重复的、刻板的收缩,如眨眼、耸肩、转头等动作,大多为习惯性动作。
  
  震颤、舞蹈样动作、手足徐动和扭转痉挛等不自主运动属锥体外系运动障碍。震颤是躯体某部分不自主的、有节律的抖动。出现于肢体静止状态者称静止性震颤,可见于帕金森氏综合征。在肢体运动中出现的震颤称意向性震颤,多见于小脑病变。舞蹈样动作是一种迅速多变的,无目的的、无规律、不对称、动幅大小不等的不自主运动,常由基底神经节(锥体外系)病变引起。手足徐动是手指或足趾间歇的、缓慢的、扭曲的蚯蚓蠕动样的伸展动作,由纹状体病变引起。扭转痉挛是躯干及四肢近端缓慢强烈的怪异的扭转,可见于基底神经节,尤其是尾状核及壳核的病变。
  
  运动障碍治疗原则  首先要鉴别是器质性还是功能性瘫痪。对功能性瘫痪需暗示治疗,并配合针刺疗法,物理治疗等。对器质性瘫痪在明确诊断后进行病因治疗。当有呼吸肌瘫痪出现呼吸困难时需用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并予氧气吸入,保持呼吸道通畅。咽部肌肉瘫痪出现吞咽困难时下鼻管鼻饲以维持营养。瘫痪的恢复期应进行针灸、理疗、神经细胞活化剂、维生素 B族药等综合治疗。以及康复治疗。对不自主运动在进行病因治疗的同时可配合镇静药和肌肉松弛药。对癫痫患者采用适当的抗癫痫药以控制发作。
  
  

参考书目
   刘锡民等:《内科讲座(第9卷)·神经系统疾病》,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1983。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