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合金元素 Si
1)  silicon addition
合金元素 Si
2)  Al-Si binary alloys
Al-Si二元合金
3)  Nb-Si multiple elements alloy
Nb-Si系多元合金
4)  Al-Si alloy
Al-Si合金
1.
Simulation of mold filling and solidification on gravity casting of Al-Si alloy(A357);
Al-Si合金(A357)重力铸造充型及凝固过程模拟
2.
Electromagnetic Separation of Magnetic Impurity Particles in Al-Si Alloy Melt;
Al-Si合金熔体中磁性杂质颗粒的电磁分离
3.
Effects of high magnetic fields on the distribution of Si in solidified structures of Al-Si alloy;
强磁场对Al-Si合金凝固组织中硅分布的影响
5)  Cu-Si Alloy
Cu-Si合金
1.
High Temperature Oxidation Behavior of Cu-Si Alloy Prepared by Different Techniques;
不同方法制备的Cu-Si合金的高温氧化行为
2.
The oxidation resistance of two nanocrystalline Cu-Si alloys with different grain sizes prepared by conventional casting(CA) and mechanical alloying(MA) techniques were studied by the thermo-gravimetric method at 700 ℃ and 800 ℃ in 105 Pa flowing pure O2 for 24 h.
采用电弧熔炼和机械合金化方法制备了两种晶粒尺寸差别较大的Cu-Si合金,并采用热重分析方法对其在700℃和800℃、1×105Pa流动O2中氧化24 h的抗高温氧化性能进行了研究。
3.
The oxidation behaviour of casting Cu-Si alloys was studied at 700 ℃ and 800 ℃ in pure O2.
为了研究Si的添加量对Cu高温氧化行为的影响,采用电弧熔炼(CA)方法制备2种成分的Cu-Si合金(CA Cu-0。
6)  Fe-Si alloy
Fe-Si合金
1.
Influence of Preparation Technology on High Temperature Oxidation Behavior of Cu-Si and Fe-Si Alloys;
工艺方法对Cu-Si和Fe-Si合金高温氧化行为的影响
2.
Mechanical alloying and phase transformation in Fe-Si alloy
Fe-Si合金的机械合金化及其相变研究(英文)
3.
Effect of electric pulse on solidification structures of the Fe-Si alloy with different Si concentration of 2.
在一定过热度(1550℃)的情况下,对不同成分的Fe-Si合金进行电脉冲处理,比较其凝固组织,结果发现:经电脉冲孕育处理后,Si含量为2。
补充资料:超导元素及合金和化合物
      到目前为止,人们已发现在正常压力下有28种元素、约5000种合金和化合物具有超导电性。
  
  超导元素  表1给出了所有超导金属元素的临界温度和临界磁场(T=0K时)。正常压力下铌的临界温度是超导元素中最高的,T0=9.26K;元素中临界温度最低的是钨,T0=0.012K。
  
  超导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分布有如下的规律:①碱金属Li、Na、K、Ru、Cs和良导体 Cu、Ag、Au等一价元素均不是超导体;②Cr、Mn、Fe、Ni、Co等铁磁性或反铁磁性元素也都不是超导体;③超导元素的价电子数Z有下列关系:2〈Z〈8;④除个别例外,超导元素明显地可分为过渡金属和非过渡金属两个集团。在过渡金属中,Z为奇数的元素,T0较高。当Z=5和7时,T0出现峰值。对于非过渡金属,T0随Z 增大而单调地增高。
  
  某些元素只有在高压下或低温底板上淀积为薄膜时才呈现超导电性。前者如Cs、Ba、Y、Ce、Si、Ge、P、As、Sb、Bi、Se、Te和Lu等;后者如Bi。在低温底板上淀积 W、Be、Ga、Al、In和Sn的薄膜,其T0与大块材料相比,都有较大的提高。值得强调的是,稀土元素La在150kbar压力下, 其T0高达12K。通常T0对少量杂质并不敏感,但磁性杂质(如Ir和Mo)会使T0降低,甚至使超导电性消失。
  
  超导合金和化合物  表2中给出了一些合金和化合物的超导临界温度和临界磁场。
  
  迄今具有最高临界温度的超导化合物是 Nb3Ge,T0=23.2K;Pb0.7Eu0.3Gd0.2(Mo6S8)的临界磁场最高,Hc2(0)约700kGs。Nb-Ti合金、Nb3Sn和V3Ga是目前最主要的实用超导材料。(根据1986年以前的资料)
  
  此外,合金和化合物的超导电性还有一些引人注目的性质。例如,即使由非超导元素组成的一些化合物,像Au2Bi,GePt和CuS等,结果变成了超导体。而化合物ErRh4B4却存在着两个临界温度,在第一个临界温度Tc1≈8.55K,它变为超导体,而随着温度的继续降低,在第二个临界温度Tc2≈0.9K时,又从超导态过渡到正常态。
  
  

参考书目
   管惟炎、李宏成、蔡建华、吴杭生等著:《超导电性·物理基础》,科学出版社,北京,1981。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