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美丽的日本》
一、川端康成作品集《我在美丽的日本》
《我在美丽的日本》一书将川端康成独特的风格:幻想的感觉、幽情的哀伤、玄妙的余韵,这种日本传统美的文学特色尽情揽入。在他的美文中传达出人的主观精神境界和气韵,极富感染力。川端从自然美学观出发,在描写具体、细致、纤巧,并抹上更浓重更细腻的主观感情色调。他写自然事物注重内在的气韵,在其上发现自然事物的美的存在。并将自然与人的感情、与民族精神文化发生联系,使自然事物充满着人的灵气。其中《我在美丽的日本》、《美的存在与发现》、《日本文学之美》是他的讲演,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日本文学的传统美,成为川端康成的日本美论、日本艺术论,构成了他的独特的美学理论体系,在川端文学中独放异彩。
二、 诺贝尔文学奖得奖感言: 《我在美丽的日本 》(作者:川端康成 译者:唐月梅 整理:顾海天)
1、评价(作者:刘舟江):
1968年12月10日
瑞典首都,瑞典文学院
一位身穿和服的老人走上领奖台,在接受世界上声誉最高的奖赏之后,发表了一篇充满了东方情调的讲话,于是全场响起了一片热烈的掌声
……
……
这位老人便是川端康成(这便是"花未眠"的作者了,一位慈祥的日本老人)
他的到了诺贝尔文学奖(继印度泰戈尔后亚洲第二个获奖者)
在颁奖典礼上,他热情洋溢的发表题目为《我在美丽的日本》演讲。
川端康成的作品,充满了浓厚的日本民俗气质,富含幽玄、纤细、伤感的情调,以及日本佛教的虚无色彩。《我在美丽的日本》非常集中和直接的体现了这些特点。川端康成通过介绍和分析几位日本古代诗僧的诗作,来阐述日本文学的渊源和发展,探索日本人的自然观和宗教观,试图说清楚日本文学的思想,使西方人了解日本文学的精神实质。
《我在美丽的日本》一开始就引用了道元禅师,明智上人的两首诗
“春花秋月杜鹃夏,冬雪皑皑寒意加。”这是道元禅师的一首和歌,题名《本来面目》。
"东月拨云相伴随,更怜风雪侵月身。”这是明惠上人(1173—1232)作的一首和歌。
还有高僧良宽的绝命诗“秋叶春花野杜鹃,安留他物在人间 ”
川端康成认为这些诗作表现的意识,就是日本文学传统的精髓所在.
“在云端忽隐忽现、照映着我往返禅堂的脚步、使我连狼嗥都不觉得害怕的冬月啊,风吹你,你不冷吗?雪侵你,你不寒吗?我以为这是对大自然,也是对人间的一种温暖、深邃、体贴入微的歌颂,是对日本人亲切慈祥的内心的赞美”
“良宽的绝命诗,反映了自己的心情:自己没什么可留做纪念的,也不想留下什么,然而,自己死后大自然仍是美的,也许这种美的大自然,就成了自己留在人世间的唯一纪念吧。这首诗,不仅充满了日本自古以来的传统精神,同时仿佛也可以听到良宽的宗教心声。”
川端康成后来又谈到日本近代作家芥川龙之介的自杀与古代高僧一修的准备自杀,谈到日本的茶道、庭园、陶瓷花瓶等等,来追寻自然美与人的心境、命运之间的玄妙关系,而这一切,最终又归之于虚无。
像<花未眠>一样<我在美丽的日本>,都体现了川端康成的文笔,建议大家看一看!
2、全文
“春花秋月杜鹃夏,冬雪皑皑寒意加。”
这是道元禅师的一首和歌,题名《本来面目》。
“冬月拨云相伴随,更怜风雪浸月身 。”
这是明惠上人(1173—1232)作的一首和歌。当别人索书时,我曾书录这两首诗相赠。
明惠在这首和歌前面还详细地写了一段可以说是叙述这首和歌的故事的长序,以阐明诗的意境。
元仁元年(1124)十二月十二日晚,天阴月暗,我进花宫殿坐禅,及至夜半,禅毕,我自峰房四至下房,月亮从云缝间露出,月光洒满雪地。山谷里传来阵阵狼赁,但因有月亮陪伴,我丝毫不觉害怕。我进下房,后复出,月亮又躲进云中。等到听见夜半钟声,重登峰房时,月亮又拨云而出,送我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