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人口学特征
1)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人口学特征
1.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of patients with cypridopathy;
1002例性病患者人口学特征调查与分析
2.
Objective:To understand the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basic situation of drug abuse of heroin dependent patients on methadone maintenance treatment(MMT).
目的:了解参加美沙酮维持治疗人员的人口学特征及药物滥用的基本情况。
3.
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of illicit dru g users in the high-prevalence areas along the so-called “Golden Channel” in C hina and to predict the trends.
目的 :了解我国部分地区吸毒人群的人口学特征、探讨其变化趋势。
2)  demographic character
人口学特征
1.
Comparison research on demographic character of inbound tourists;
基于市场调查的中国入境游客人口学特征比较研究
3)  demography characteristics
人口学特征
1.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demography characteristics of teachers in kindergartens in China since 1991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quantity, regional distributing, sexual structure, educational level and title of technical post, etc.
本研究从数量变化、地域分布、性别构成、学历及职称等方面,对1991年以来我国幼儿教师的人口学特征进行分析评估。
4)  characteristics of demography
人口学特征
1.
By using the data of literature material,the method of questionnaire survey,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this paper studi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emography of Hui ethnic females who participate in the exercises of populace gymnastic in Ningxia.
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研究了宁夏城镇回族女性参与大众健身操活动的人口学特征,结果显示;年龄年轻化、学历层次高、职业分布广、月收入水平较高、技能水平不均衡的特征。
5)  Demographic Features
人口学特征
1.
Demographic Features of the Internet Users in China: A New Study Field;
加强研究中国Internet用户人口学特征
6)  Population sociological features
人口社会学特征
补充资料:人口学
人口学
demography

   研究人口发展及其规律,人口变量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社会发展的历史既是社会形态、社会生产力及相应生产关系发展的历史,也是人口世代更替、人类自身生产不断发展的历史。人口发展是历史发展的前提,也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它是人口数量和质量的对立统一运动,包括由人口出生和死亡形成的人口自然再生产变动、人口迁移变动、社会构成变动及制约人口变动的内在机制力量——人口结构及其变化;也包括人口质量由低级向高级的运动。人口发展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规律的。决定人口发展及其规律的根本条件,是生产力内在因素(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的矛盾运动和生产关系的性质。人口学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过去分属不同的学科,逐步形成一门比较完整的相对独立的社会科学。
    发展历史 人口学作为一门学科,一般公认在17世纪为J.格兰特所创立。他的专著《关于死亡表的自然的和政治的考察》,被认为是人口学的第一部科学著作。他的好友和合作者W.配第也被认为是人口学的奠基人之一。之后比利时学者L.A.凯特莱把概率论引入人口研究之中。18世纪末,现代人口普查首先在美国开始,之后普及到欧洲各国和日本,人口学的实际研究愈来愈为政府和学术部门所重视。19世纪后期列克西斯确立以净再生产率为计算世代更替的尺度。20世纪A.J.洛特卡确定了以数理定律为基础的稳定人口的数学模式,发展了研究人再生产各变量之间纯数量关系的数学方法。人口理论应该从马尔萨斯的《人口论》算起,古典经济学家斯密、D.李嘉图、A.马歇尔、E.坎南等强调人口应该保持适度增长。经济学派的人口理论被认为是人口理论产生之源。K.马克思、F.恩格斯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基础。人口理论中的社会学派出现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它研究人口和各种社会因素之间的关系。代表人物有E.迪尔凯姆和A.迪蒙。生物学派人口理论的典型代表是H.斯宾塞,把生物进化论引入人口增长原理  ,认为人既有保持个体生存的能力,也有繁殖新个体的能力,两者成反比,生物学派另一著名原理即所谓周期原理  。中国古代特别是先秦人口思想极丰富,是最早有人口统计的国家之一。20世纪20~30年代起,一批向西方学习的社会学家,开始传播马尔萨斯人口论,并搜集资料研究中国人口问题,陈长蘅、孙本文、陈达等人相继出版了人口学著作。马寅初于1954年提出要控制人口增长 ,在1958年发表了《新人口论》专著,陈达、费孝通、吴景超等人也发表文章提出控制人口的主张。从1973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始推行计划生育,并明确制定“有计划地增长的人口政策”。70年代初、中期人口理论有了较大发展,80年代开展人口调查研究,人口学研究范围扩展迅速。
    人口学体系 大体由人口理论、人口统计学和人口应用学科三大部分组成。人口理论研究人口发展规律及人口和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相互之间的本质联系。这一概括将人口学与以人口作为生产力要素为研究对象的生产力经济学,与以生产关系为对象的政治经济学相区别,也与研究社会结构、社会机制变动的社会学相区别。人口统计学包括搜集、整理、评价、分析人口现象数量资料的方法、指标体系、分析技术和数字模式等。具体说来,包括用人口普查、抽样调查、生命登记等方法搜集和评价资料,以及对人口现象和过程的数量关系具体描述的统计方法、实验方法和数学方法,也包括研究人口现象的内在纯数量规律。人口应用学科包括研究人口与其他现象之间相互关系的所有分支学科。
   人口理论在人口学学科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其他人口学科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反过来,人口统计学和人口应用学科的发展也充实和丰富人口理论的内容,促进人口理论的发展。利用人口统计对人口现象变化的数量观察及对决定这一变化的社会经济因素的分析,常常导致新理论观点的出现。各个人口分支学科研究的成果,如人口经济学关于生育率的经济理论,人口地理学关于人口城市化历史进程的描述,都为人口理论所吸收,并使之更加理论化。
    展望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60年代以后,人口学发展很快。围绕人口增长速度加快、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等问题,在持有不同观点的学者中,展开了争论。在人口问题上的悲观论和乐观论至今仍在进行争论。在人口理论方面,适度人口论和人口转变论有了新的发展。人口增长加速,对粮食、资源、污染、生态系统等方面产生了巨大影响,引起学者、政治家的关心,这方面的研究著作也大量问世。60年代,特别是70年代以后,人口分析技术有了飞跃的发展。人口学将随着公众和政府对人口问题日益关注而更迅速地发展;人口变化对社会、经济、生存环境的影响,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关心而必须继续深入研究的课题。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