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超强化冶炼
1)  super intensified smelting
超强化冶炼
1.
Analysis of super intensified smelting operation on No2 BF at Lulea,Sweden;
瑞典律勒欧厂2号高炉超强化冶炼的分析
2)  strengthening smelting
强化冶炼
1.
's further strengthening smelting.
分析了高炉强化冶炼的基础,通过合理的上下部调剂,富氧和喷煤以及严格的操作管理和原燃料管理等,实现了高炉强化冶炼,指出了制约高炉进一步强化冶炼的因素。
2.
6 blast furnace of Changzhi Iron & Steel Company, expounds the measures and operating technology of strengthening smelting, and expounds the measures adapting to the need of the strengthening smelting of blast furnace.
介绍了长钢6号高炉概况,论述了强化冶炼的措施和操作技术,阐述了适应高炉强化冶炼需要的措施。
3.
The process of strengthening smelting of 2000 m~3 blast furnace in Han Steel is analyzed.
对邯钢2000m3高炉强化冶炼的过程进行了分析,该高炉是从德国引进的二手设备,采用了并罐无钟炉顶、全冷却壁结构炉体、软水密闭循环冷却系统、湿式除尘煤气净化系统等先进技术。
3)  intensified smelting
强化冶炼
1.
Practice of intensified smelting of WISGCO'S NO.1 BF;
武钢1号高炉强化冶炼实践
2.
Intensified smelting proceed with the No.2 BF at SGIS;
韶钢2~#高炉强化冶炼实践
3.
With meticulous preparation before blowing in,blast furnace has been operating smoothly and has reached high productivity quickly,then,BF has entered into the stage of intensified smelting.
其后,很快进入强化冶炼阶段,通过创新思维,加强管理,摸索出了一套适宜铜冷却壁薄炉衬高炉的上、下部操作制度,高炉生产水平迅速上升,开炉仅半年,各项指标均创历史记录,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实现高产、稳产。
4)  intensified operation
强化冶炼
5)  ultra-purified melting
超纯净化冶炼
6)  intensification of smelting process in BF
高炉强化冶炼
补充资料:高炉强化冶炼


高炉强化冶炼
blast furnace intensity smelting

gooIU qlanghua yelian高炉强.化冶炼(blast furnae。intensitysmelting)相对高炉常规冶炼而言,采用一切先进技术和工艺方法,缩短冶炼周期,提高高炉炼铁生产率及其综合经济效益的冶炼工艺。高炉生产率常用高炉利用系数来表示。 强化方向高炉利用系数咖(t/(m3·d))可用下式表示2 枷一下式中i为冶炼强度,t/(m“·d);k为焦比,t八。提高冶炼强度与降低焦比是提高利用系数,强化高炉冶炼的两个主要方向。凡能提高冶炼强度,降低焦比的技术措施和方法,都属于高炉强化冶炼的范畴。诸如改善炉料结构,采用高炉精料,高压操作,高炉喷吹燃料,高风温以及富氧鼓风、综合鼓风、加湿鼓风和脱湿鼓风等都是高炉强化冶炼的重要内容。此外,加强管理,如加强设备维护,降低休风(见休风与复风)率、慢风(见慢风操作)率和漏风率等,使高炉常处于全风操作状态,以增加生铁产量,降低单位生铁能耗,也是高炉强化冶炼不可忽视的内容。但是也不能简单地得出高炉生产率与冶炼强度成正比的结论。因为焦比在相当程度上还与冶炼强度有关,即k一f(i)。 冶炼强度与焦比的关系冶炼强度与焦比之间的内在联系,经过长期生产实践和科学总结,已逐步为人们所认识。美国莱斯(0.Riee)、德国辛弗戴尔(E.Sin-fudle)和前苏联扎波罗什钢厂、依里奇工厂等,依据他们不同时期的高炉生产实践,进行了大量统计研究后都指出,高炉操作应有一个与冶炼条件相适应的最佳(对焦比而言)冶炼强度。中国高炉的生产实践和理论研究证明和发展了这一理论。1949一1957年中国高炉生产基本上是维持中等冶炼强度(i不超过1.ot/(m3 ·d)),力求降低焦比。一955一1960年总结出了“以原料为基础,以风为纲,提高冶炼强度和降低焦比同时并举”的高炉强化经验,一些高炉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处于当时的世界先进水平。如本溪钢铁厂两座30om3高炉,1959年4月冶炼强度高达1.487t/(m“·d),利用系数为2.3ost/(m3·d),焦比为657kg八;鞍山钢铁公司9号高炉以ooom3级)1960年一6月的冶炼强度1.541t/(m3·d),利用系数2.364t/(m3·d),焦比644kg/t;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高炉由于冶炼强度过高(i一1.5~1.8t/(m3·d)),设备维护工作未及时跟上,炉顶设备和炉衬磨损较快,高炉寿命降低,生铁质量时有下降的情况。于是1961一1962年,又进一步总结出,在采用精料的基础上,提高冶炼强度的同时降低焦比。因为有时提高冶炼强度会引起焦比升高,而不能提高利用系数,形成了提高冶炼强度和降低焦比的矛盾。在一定的冶炼条件下,确实存在一个适宜的冶炼强度(i适),此时焦比最低。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