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ntinuous Factors
时刻存在作用因子间断发生作用因子
2) effective factor
作用因子
1.
Three kinds of effective factors were designed at environmental,nutrient and livable levels to evaluate the mutually beneficial mechanism in polyculture-ecosystem of scallop Chlamys farreri and kelp Laminaria japonica.
在本实验条件(水温6~12℃,盐度32~33,光照1500~4500lx)下,各项作用因子对各养殖模式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营养条件综合指数、生活条件综合指数、环境条件综合指数、浮游植物可利用系数、浮游植物生产量、NH+4-N、DO;作用因子限制性较强的模式中影响力从大到小为:营养条件综合指数、生活条件综合指数、浮游植物生产量、环境条件综合指数、浮游植物可利用系数、NH+4-N、DO。
3) Reaction Factors
反作用因子
4) epidermal growth factor/drug effects
表皮生子因子/药物作用
5) dexterity factor
灵巧因子(在同一操作中用机械手与用手所需时间之比)
6)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s/drug therapy
转化生长因子/药物作用
补充资料:洗涤作用
在机械的搅动下从浸在洗涤剂水溶液的固体表面清除污垢的过程。污垢可分液体油污(如动、植物油和矿物油)和固体质点(如灰、铁锈和炭黑)两类。这两类污垢除去的机理是不同的。
液体油污的去除(滚走机理) 从固体表面清除液体油污,其实质是洗涤剂液体对固体表面的润湿(图1)。根据杨氏方程,体系达到平衡后应有下列关系:
(1)
式中γso、γsw、γwo分别为固-油污、固-洗涤液和洗涤液-油污的界面张力;θ 是洗涤液在固体表面的接触角。若θ=0°或不存在,则洗涤液可自动在固体表面展开,而油膜则收缩成油珠滚走。若0°<θ<90°,则在水流的作用下油污可从表面上除去(图2),若θ>90°,则油污只能部分除去(图3)。
洗涤液中表面活性剂可在固-水界面上吸附,降低γsw。若γsw降至低于γso,则根据式(1),θ<90°,油污可从表面完全清除。另外,表面活性剂对油污还有乳化和加溶作用,使油污分散在洗涤液中。(见界面现象)
固体污垢的去除 固体污垢一般是以小质点形式通过范德瓦耳斯力粘附在固体表面上。在洗涤液中质点与固体表面的粘附功(Wa)应为:
式中、、分别为固-水、质点-水和固-质点的界面自由能。Wa越大,质点与固体表面吸引力越大,质点越不容易从固体表面脱落。洗涤剂(主要是表面活性剂)可在固-水和质点-水界面上吸附,降低和,因而降低了质点对固体的粘附功,使质点容易从表面除去。如果洗涤剂(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吸附,可增加固体和质点的表面电势,则固体与质点间双电层的排斥作用增加,质点更易脱离表面。表面活性剂的洗涤作用与其在固-水和质点-水界面的吸附定向有关。吸附时非极性基朝向固体或质点表面,而极性基伸向水相,不但使质点容易从固体表面上脱落,而且还可使其较稳定地分散于洗涤液中(阻止质点在固体表面再沉淀)。固体或一般纤维在水中常带负电,正离子表面活性剂在它们表面上的吸附定向与前面讨论的相反,因而不宜作洗涤剂。
助洗剂 洗涤剂配方中,除表面活性剂外,还有各种助洗剂,如磷酸盐、碳酸钠、硫酸钠、硅酸钠和少量的羧甲基纤维素钠盐。磷酸盐的主要作用是与多价金属离子螯合,防止离子表面活性剂生成不溶物沉淀。碳酸钠和硅酸钠可使溶液成碱性,后者还有防腐蚀作用。羧甲基纤维素钠盐可增加质点的分散稳定性。
参考书目
赵国玺编:《表面活性剂物理化学》,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1984。
液体油污的去除(滚走机理) 从固体表面清除液体油污,其实质是洗涤剂液体对固体表面的润湿(图1)。根据杨氏方程,体系达到平衡后应有下列关系:
(1)
式中γso、γsw、γwo分别为固-油污、固-洗涤液和洗涤液-油污的界面张力;θ 是洗涤液在固体表面的接触角。若θ=0°或不存在,则洗涤液可自动在固体表面展开,而油膜则收缩成油珠滚走。若0°<θ<90°,则在水流的作用下油污可从表面上除去(图2),若θ>90°,则油污只能部分除去(图3)。
洗涤液中表面活性剂可在固-水界面上吸附,降低γsw。若γsw降至低于γso,则根据式(1),θ<90°,油污可从表面完全清除。另外,表面活性剂对油污还有乳化和加溶作用,使油污分散在洗涤液中。(见界面现象)
固体污垢的去除 固体污垢一般是以小质点形式通过范德瓦耳斯力粘附在固体表面上。在洗涤液中质点与固体表面的粘附功(Wa)应为:
式中、、分别为固-水、质点-水和固-质点的界面自由能。Wa越大,质点与固体表面吸引力越大,质点越不容易从固体表面脱落。洗涤剂(主要是表面活性剂)可在固-水和质点-水界面上吸附,降低和,因而降低了质点对固体的粘附功,使质点容易从表面除去。如果洗涤剂(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吸附,可增加固体和质点的表面电势,则固体与质点间双电层的排斥作用增加,质点更易脱离表面。表面活性剂的洗涤作用与其在固-水和质点-水界面的吸附定向有关。吸附时非极性基朝向固体或质点表面,而极性基伸向水相,不但使质点容易从固体表面上脱落,而且还可使其较稳定地分散于洗涤液中(阻止质点在固体表面再沉淀)。固体或一般纤维在水中常带负电,正离子表面活性剂在它们表面上的吸附定向与前面讨论的相反,因而不宜作洗涤剂。
助洗剂 洗涤剂配方中,除表面活性剂外,还有各种助洗剂,如磷酸盐、碳酸钠、硫酸钠、硅酸钠和少量的羧甲基纤维素钠盐。磷酸盐的主要作用是与多价金属离子螯合,防止离子表面活性剂生成不溶物沉淀。碳酸钠和硅酸钠可使溶液成碱性,后者还有防腐蚀作用。羧甲基纤维素钠盐可增加质点的分散稳定性。
参考书目
赵国玺编:《表面活性剂物理化学》,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1984。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