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间\|异丙基甲苯叔碳氢化过氧化物
1)  2(m-tolyl)propane hy-droperoxide-2
间\|异丙基甲苯叔碳氢化过氧化物
2)  m-isopropyl benzyl hydroperoxide
间-异丙基甲苯伯碳氢化过氧化物
1.
2(m-tolyl)propane hydroperoxide-(2),m-isopropyl benzyl hydroperoxide, 2(m-tolyl)isopropanol,m-isopropyl benzyl alcohol,m-cymyl aldehyde and,m-methyl acetophenone in the oxidation products of m-cymene were separated, identified and determined by RP-HPLC along with mass spectrometry,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metry and chemical method.
本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离间-异丙基甲苯氧出产物,采用质谱(Ms)核磁共振谱(NMR)等方法对色谱柱后各流出物作定性鉴定,从而首次建立了用反相液相色谱法测定该氧化产物中的间-异丙基甲苯叔碳氢化过氧化物、间-异丙基甲苯伯碳氢化过氧化物、间-α,α-二甲基甲基苄醇、间-枯茗醇、间-甲基苯乙酮、间-枯茗醛的方法。
3)  cumene hydroperoxide
过氧化氢异丙基苯
4)  Cumene hydroperoxide
过氧化氢异丙苯
1.
The 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molecular sieves was evaluated by epoxidation of cyclohexene with cumene hydroperoxide(CHP) as oxidant.
以过氧化氢异丙苯(CHP)为氧化剂,用环己烯的环氧化反应考察了Ti-HMS分子筛的催化性能。
2.
Cumene oxidation cumene hydroperoxide(CHP) over the ultrafine CuO powders was investigated under atmospheric pressure using air as the oxidant.
将超细CuO用于空气氧化异丙苯制过氧化氢异丙苯(CHP)的反应。
3.
Ti-MCM-41 molecular sieve was prepared by hydrothermal crystallization,and by addition of cumene hydroperoxide(CHP)to control hydrolysis rate of tetrabutyl titanate(TBOT).
用过氧化氢异丙苯(CHP)控制钛酸四丁酯(TBOT)的水解速率,用水热晶化法合成了Ti-MCM-41分子筛,并用X射线衍射和紫外漫反射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了Ti-MCM-41分子筛中的钛含量,考察了晶化时间、晶化温度及n(CHP)∶n(TBOT)对Ti-MCM-41分子筛的结构和钛物种分布的影响,得出了较佳合成条件:晶化温度100℃、晶化时间3 d、n(CHP)∶n(TBOT)=8~12。
5)  cumyl hydroperoxide
过氧氢化异丙苯
6)  cumine hydroperoxide
异丙苯化过氧氢
补充资料:六氢化甲苯

国标编号 32012
CAS号 108-87-2
分子式 C7H14;CH3CH(CH2)4CH2
分子量 98.18
 
无色液体;蒸汽压5.33kPa/22℃;闪点-4℃;熔点-126.4℃;沸点100.3℃;溶解性:不溶环境污染 ,溶于乙醇、乙醚、丙酮、苯、石油醚、四氯化碳等;密度:相对密度(水=1)0.79;相对密度(空气=1)3.39;稳定性:稳定;危险标记 7(中闪点易燃液体);主要用途:用作溶剂、色谱分析标准物质,以及作为校正温度计的标准,也用于有机合成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皮肤接触可引起发红、干燥、皲裂、溃疡等。至今无中毒报道。动物实验本品毒性类似环己烷,但麻醉作用比环己烷强。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属低毒类。
急性毒性:LD502250mg/kg(小鼠经口);LC5041500mg/m3,2小时(小鼠吸入)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兔暴露于40g/m3,6小时/天,每周5天,2周后全部死亡;13.3g/m3,10周共300小时,出现肝肾轻微损害。

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引起燃烧或爆炸。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高速冲击、流动、激荡后可因产生静电火花放电引起燃烧爆炸。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4.实验室监测方法:
气相色谱法,参照《分析化学手册》(第四分册,色谱分析),化学工业出版社

5.环境标准:
前苏联 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50mg/m3

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乳胶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用水灭火无效。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